改变“学力观”保障“学习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基础教育的我国的中小学,事实上存在着巨大的“学力落差”——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学力落差。这是其一。其二,即使是被视为名牌校、重点校学生的“学力”,又是怎样一种学力呢?我们曾经探访过若干中上流的中小学,当问及优秀生考高分有什么秘诀时,回答大体是同样的,那就是靠“死记硬背”。我们的一些实验也证实了他们确实没有学会学习。
我们需要21世纪型的学力。那么,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认识我们所期望的21世纪型的“学力”或是“基础学力”呢?“学力”就其本义来说,包括三层含意。一是经过学习所获得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方法);三是要求学习的意愿(学习动机)。我想,后两层含意正是“应试教育”所缺乏的,也是“素质教育”射程范围内的首要因素。
接着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保障我们所期望的学力。近年来国内一些学校进行的“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为我国中小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学力”提供了新鲜经验。在我看来,推行“探究性学习”的两个关键词是“自主”与“合作”。它的基本理念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旨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自主合作学习应当注意的要点也许可以概括为:引导学生不仅理解教学的目标,而且能够不断地设问,形成个人或是集体探讨问题的、创造性的、自由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形成彼此尊重、互动互助的班级集体;使学习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意外性,体验发现的快乐。
“应试教育”的病因根植于陈腐的教育观念,其病象显现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我们倘若不改变传统的“学校观”“儿童观”“价值观”,恐怕就难以有科学的“学力观”,更谈不上学生的“学习权”了。
标签:升学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