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家庭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_社会资本论文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个社会资本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经济论文,视角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地位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

社会资本与就业

美国的波茨教授(Portes)指出,现有的文献对社会资本的功能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关注社会规则的执行;第二,关注家庭对子女的支持及内部的相互支持;第三,较多地“被用采解释就业、职业选择等”。

社会资本对就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扩展信息渠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提供可靠的经济后援,降低失业风险;(3)减少工作搜寻成本,有助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初次面临劳动力市场激烈竞争的大学毕业生,目的在于探讨社会资本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于2002年对全国14个省市5990个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本文所用的数据来源)显示,在工作落实的重要原因中,社会关系排在第二位。云南教科院的研究中涉及家庭背景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结果指出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层次越高的家庭,就业的概率越高。当然,也有表明两者关系不大的例子,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研究课题组在2003年6月上旬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一次大规模调查结果中分别考察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的影响,结果得出社会关系因素在影响就业的17类因素中排在了第九位,而家庭背景排在第16位。

以上调查中所说的“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并不直接作为社会资本,而是决定社会资本水平的重要因素。只要“关系资源”在就业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就说明社会资本在起作用。虽然调查结果各有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社会资本是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社会资本本身是无形的,但是可以利用相关的客观指标来描述和衡量。

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资本及衡量方法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走出校园之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主要还是来自于家庭,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大学毕业生所能够利用的社会资本水平。因而本文把对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的衡量转化为对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测度,考察毕业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就业的种种关联。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简称SES)的概念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用以衡量个体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本,它主要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的职业和家庭收入几个关键性指标。不同的学者出于不同的研究需要选择不同的指标,有单独以其中一种来度量,也有综合几种一起研究的。

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和数据

本文根据分类因变量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了三种分类回归模型:二分变量对数比回归模型(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简称BLR)、多分类对数比回归模型(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简称MLR)和定序对数比回归模型(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简称OLR)。这三种分类回归模型都是对数比率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取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对数比率的变化量,若将之转换为指数,就可得到比率的变化量。

表1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N=375)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北京市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主持人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赖德胜教授。课题组于2002年6月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2002届本专科毕业生,其中获得北京生源的有效样本375个。

变量分为两大类:描述毕业生社会资本因素的自变量和描述就业问题的因变量,见表1。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职业和收入具有相关性,那么描述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五个变量:父亲受教育年限、母亲受教育年限、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和家庭年总收入,若同时放入同一个回归模型会产生较大的共线性。但是,目前中国没有权威的整合这五个变量的家庭社会经济指数,因此,本文将这五个自变量分别放入回归模型,性别变量为控制变量,这样就形成了五个回归模型(见表2 Model 1-Model 5),即每个因变量都会经历五个回归过程。

表2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实证分析结果

注:(1)*表示回归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示回归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示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2)b表示性别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且为正值。

三、实证分析:结果

运用不同的计量模型,得到分别用五个指标(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衡量的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结果,在表2中列出了所有的回归系数。

社会资本与前途选择

这里利用了MLR模型,先后以“不就业”和“继续深造”为基准类,然后选择了三种相比较的结果列入表中。所有的回归系数为负值表明大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也就是说他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水平越高,那么他作出分数线下面那种选择的概率就越大,作出分数线上面那种选择的概率就越小。具体表现为:对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可能性更小,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可能性更大。

社会资本与就业意向

家庭状况较好而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学生比较偏好去机制相对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而社会资本水平越低的学生选择去稳定的党政机关单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对毕业生所期望的就业第一年的月薪数据进行了一般线性回归,所有正值的结果说明毕业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他所期望获得的月薪也就越高(Model 1、Model2、Model4)。但是部分变量的作用是不显著的,其中,家庭收入没有表现出对期望月薪的影响(Model5),可能单独从收入角度而言,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在求职时更看重薪酬以外的一些因素。

接着,利用BLR模型研究社会资本是否影响学生去西部或去农村工作的意向,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是微弱的。看来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与支援边疆和落后地区建设的志愿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从表中仅有的两项显著系数来看,父亲的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有可能去西部发展(Model 1);而家庭收入越高的毕业生,愿意去农村工作的可能性越小(Model 5)。

就业意向关系到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所掌握和了解的信息量多少的影响,而社会资本是开拓信息渠道的重要工具,可以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竞争实力,增加求职的“砝码”。在本研究中,有26.4%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仅次于招聘会(51.5%)和网络媒体(45.9%);有12.3%的学生指出社会资本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仅次于招聘会(39.7%),排在第二位;此外,认为社会资本是自身竞争优势的学生占19.5%,而25.9%的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而意识到社会资本是自己在求职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四、结论和建议

首先,社会资本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作出的集体决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毕业生更有可能选择继续学习深造以推迟就业而不是直接就业,家庭的经济后盾减轻了他在继续求学的路上的“后顾之忧”。

其次,社会资本“网罗”各方资源,收集和筛选各种信息,影响毕业生的价值判断和就业取向。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本,求职更有信心,更愿意去企业单位而不是党政机关,期望得到更高的月薪,有可能会选择去西部发展,但不愿去农村工作(后两个结果不显著)。

再次,利用社会资本动用“关系网络”能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降低了毕业生的独立求职的努力程度,同时也减少了部分工作搜寻的成本。

最后,一个显著的回归系数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毕业生初次就业落实单位的概率接近于未落实概率的两倍,当然这一结果需要更多数据的证实。

标签:;  ;  ;  ;  ;  ;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家庭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_社会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