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黄新洪

结合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黄新洪

广东省兴宁市石马中心小学 514500

摘 要:班主任在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而此项工作成效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和培养,已经成为关系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课题,应引起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心理健康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和中介,学生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踏入社会历程的起步阶段,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人生观念。班主任一定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重视,并且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及未来保驾护航。

一、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他们创设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环境的隐性教育和间接教育作用,一旦和动情、晓理、立志、践行这些显性教育、直接教育的内容结合起来,就可以起到相得益彰、两全其美的作用。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都会使小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搞活动、抓评价、促规范,通过净化、美化、绿化校园,陶冶学生,挖掘校园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

二、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在心理健康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演讲、辩论、采访等众多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只有学生们意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他们才会主动改善自己,实施自我教育。心理健康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小学生的身心都处于发育阶段,班主任此时做得更多的应该是塑造学生人格,对学生实施荣辱观、审美观、人生观等教育,打开学生想象的窗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学生的主观欲望,学生才是健康教育课程的主导。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生的心理会受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情况和心理特征潜移默化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班主任应当确保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得体的语言、文明的举止为学生展示良好、健康的人格行为特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榜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把握时机,积极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笔者看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遇不可求。什么意思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生教学的方方面面,而不该是集中式的教学。当然,这两者也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与知识的教学一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强调契机。只有把握住了心理教学的契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会高效、直接。新学期开始时,是师生相处的一个崭新阶段,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时期。班主任要在此时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强化学生健康理念。班主任可以结合假期里的见闻,举例真人真事,调动学生情感,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前后往往是学生们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也是教师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时期。此时,教师可以结合考试,对学生实施心理疏导,端正学生心理。

四、心理健康渗透于班集体活动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班集体活动中,是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集体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团结协作,运用集体智慧和力量,凭借坚定不移的意志才能顺利完成的活动。积极有益的集体活动能形成自觉、和谐、愉快、团结的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环境。班主任可通过挖掘集体活动本身所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小学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健康常识和自我心理维护、自我心理训练的简单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社会,学会自我排除烦恼,避免消极心理,保持健康情绪,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五、心理层面健康教育渗透在师生关系中

班主任除了将心理层面的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以及班级相关活动之外,还可以将其渗透在师生关系中。具体来讲,小学生在校期间较长时间能够和班主任以及各学科教师接触,因此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各科教师都需要效好地利用师生关系。班主任需要和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层面健康教育的讨论以及研究,在此基础上积极和小学生建立互动沟通关系,和小学生不仅成为学习上的伙伴,还需要成为生活上的伙伴,积极了解不同小学生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主动与小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针对其困扰问题予以心理方面的调节。通过有效沟通进而掌握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心理状况,一方面有利于小学生实际健康心理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班主任在后续工作中开展有效教学策略,进而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早日实现,更为小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六、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实现家庭对小学生的渗透

家长是小学生启蒙教育的关键,只有做到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注重关于学生家庭的关注,积极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并且给家长提供正确的培养方式,使家长能够在小学生的生活当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小学班主任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不仅方便通知班级事务,还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

总之,作为班主任来讲需要将心理层面的健康教育在日常教学活动以及班级活动中有效渗透,更加需要效好地利用师生关系的构建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帮助其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这也是现今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胡颖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03)。

[2]沈威 小学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黑龙江教育,2011,(09)。

[3]任亮宝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

论文作者:黄新洪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  ;  ;  ;  ;  ;  ;  ;  

结合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黄新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