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与青年价值观培育
孙玉伟
【摘要】 网络热词种类繁多,价值取向不一,既包含积极价值观,也包含消极价值观。强化网络热词对青年群体价值观培育的积极作用,要挖掘、使用、传播积极热词,最大限度降低负面热词的“热度”,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关键词】 网络热词 青年群体 价值观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交流沟通渠道,在一段时期内,网民热衷于使用某些词汇,这些词汇使用频繁、传播迅速,成为网络热词。网络热词是指网络上流行使用的词语或语言符号,往往伴随社会热点话题而产生,被以青年为主的群体广泛使用。网络热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些词汇种类丰富,蕴含的价值观不一,青年群体要明辨网络热词内涵,警惕负面网络热词带来的不良影响。
测点分别布置在板簧、车架、驾驶室悬置、驾驶室地面(脚垫)和座椅支撑面(座垫)等位置处(见图4).在每个工况下分别进行两次测试,以确保测试后获得的信号正常有效,其试验场地如图5所示.
网络热词种类繁多,价值取向不一
青年利用网络与他人沟通交流,部分青年更是长时间处于上网状态。在网络世界中,青年追求自由、个性与开放,传统的语言词汇无法彰显个性,网络热词便成为青年的习惯用语,逐渐从网络过渡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种类繁多,价值取向不一,主要包含以下几种价值。
一是经济价值取向。比如,“有钱人终成眷属”是近年的网络热词,该热词强调金钱的重要性,推崇拜金主义,再比如前几年的网络热词“土豪,我们做朋友”,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经济价值取向,反映出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向。二是政治价值取向。“中国梦”“厉害了我的国”带有政治色彩的正能量热词,能够对社会公众产生正确的价值引导。相反,“元芳,你怎么看”有时则暗指个别地方政府处置事件不当,缺失公信力。三是文化价值取向。随着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一些青年用“3Q”替代“thank you(谢谢)”,用“88”替代“goodbye(再见)”,并还存在“今天很happy”等混用现象,这类网络热词产生于中西方语言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也体现出公众使用“中式英文”的表达诉求。四是社会价值取向。“妈妈再打我一次”出自网络漫画,反映学生课业压力大,也讽刺个别父母对子女教育不当。而“最美护士”“最美妈妈”则强调了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肯定某些人员在专业领域的突出贡献,提倡社会公众学习和效仿这种精神。
2)第②种情况 将工序v移至u之前,如图12所示,Q变为Q2={v,u,l1,l2,,lk},求解评价值λu,v(0,w)和λu,v(w,#)的过程如下:
PBL教学前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6个亚类即寻找真相、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认知成熟度、求知欲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PBL教学后,护生在上述亚类的得分较PBL教学前有明显提高;而开放思想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说明PBL教学前后护生在此亚类的得分没有明显差别。
丰富的网络热词中既包含积极价值观,也包含消极价值观
网络热词种类繁多,部分网络热词给青年群体带来消极影响。第一,无益于提升青年群体的文明素养。网络环境较为复杂,部分网络热词低俗浅薄,其中蕴藏着不少消极文化,部分青年在学习和借鉴网络热词的过程中,如果将这些不规范用语纳入学习范畴,养成不好的语言习惯,就会导致文明素养下降。第二,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随着网络热词不断发展,部分网络热词存在暴力倾向,比如“保证不打死你”“总有刁民想害朕”等词汇,这些网络热词引导矛盾甚至暴力,不利于大众形成文明友好的沟通关系,也影响了网络社会的和谐稳定。第三,不利于青年群体提升法治意识。一些事件借助网络热词引发大众关注,但部分青年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一味愤世嫉俗,充当“键盘侠”肆意进行网络攻击,不利于青年群体法治意识的提升。
正面网络热词对青年的价值观有着积极影响。第一,有利于增强青年群体的自由精神。网络热词不受传统词汇限制,具有较高的自由度,青年群体在使用网络热词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其个性、自由精神,鼓励青年展示自我,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青年成长。第二,有利于青年群体了解、分析时事政治。青年群体尚处于成长阶段,应积极关注时事政治,“一带一路”“众创空间”等网络热词,让青年群体更直观地了解、学习国家政策,深刻理解、体会当前国家发展大势。第三,有利于增强青年群体参与意识。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成为青年群体最主要的互动平台,青年群体渴望掌握网络社会话语权,诸如“中国梦”“蛮拼的”等网络热词的兴起,激发了青年群体参与政治的兴趣,提升了青年群体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热情。
加强网络安全治理,挖掘积极热词、辨别消极热词,培育青年健康价值观
规范网络热词,加强网络安全治理。部分网络热词对青年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热词本身存在负面思想,甚至存在低俗、粗俗意味,比如“很丧”“有钱任性”等,这些词汇本身包含负面含义,自然对青年群体产生负面影响。面对此种现象,规范网络热词、屏蔽负面热词是首要之举,网络热词主要兴起于网络平台和网络媒体,要对网络热词进行规范审查,及时删除和屏蔽负面网络热词,最大限度降低负面网络热词的“热度”,确保青年群体不受负面网络热词影响。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网络语言监管工作,明确网络平台和网络媒体的责任,并进行适当监控,避免网络平台和网络媒体中出现负面网络词汇,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环境。此外,要出台关于网络词汇使用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治理工作,利用法律武器肃清网络空间,倡导网络主体更好地约束自身行为,降低负面网络热词的传播率,积极主动为网络词汇交流设置“防火墙”。
挖掘积极热词,引导词汇发展方向。网络热词的自身属性对青年群体价值观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负面网络热词导致青年群体价值观失衡,而积极网络热词则会引导青年群体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因而,挖掘积极的网络热词,引导词汇发展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青年群体主要依赖网络获取信息,利用网络热词引导青年群体的价值观,这一方式十分有效,比如“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网络热词内涵丰富,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对青年群体形成正确价值观意义重大,网络平台和网络媒体应加强对这些网络热词的推广,让更多青年群体了解积极的网络热词,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部分网络热词属于中性词汇,这些词汇本身具有中立属性,网络平台和网络媒体应将这类词汇引导至正确的方向,让青年群体借助网络热词的拓展和延伸,理解这些词汇的引申含义,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理性辨别热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升网络热词对青年群体价值观培育的积极作用,需要依赖青年群体理性辨别热词,通过识别网络热词、把控网络热词、顺应网络热词,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热词,青年群体应通晓热词的真正含义,多使用积极的网络热词,自觉抵制负面网络热词,利用积极的网络热词进行语言交流,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在网络社会中自觉规范言行。同时,青年群体要具备辨别网络热词的能力,不被词汇表面的含义蒙蔽,要深入了解网络热词,熟知网络热词的起源和背景,妥善使用网络热词。青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要懂得善用网络热词,让网络热词成为提升自己思想价值观念的利器,利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避免被网络热词“洗脑”。青年群体要明确,在沟通交往过程中,网络热词仅仅是沟通的“调剂品”,高质量的交往需要依赖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①王海稳、朱雪:《网络生态视阈下青年政治价值观的培育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
②杨巧:《从网络流行语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③武艳萍:《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有效引导》,《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讲师)
责编/赵橙涔 美编/王梦雅
标签:网络热词论文; 青年群体论文; 价值观论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