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_车久林

论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_车久林

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市 164300

摘要:目的:探讨前质量控制在尿液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两组中不合格及合格标本进行分析比较。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集到的尿常规检验标本90份,将其按照时间顺序分成2组,每组45份。对照组标本进行常规尿液检查控制,观察组标本在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进行质量控制,对2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不合格样本数量6例,不合格率达13.3%,观察组中不合格样本的数量为1例,不合格率为 2.2%;两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样本产生的主要因素为样本量不足、采集时间错误、样本污染、送检超时等。结论: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进行前质量控制,能够使样本的不合格率降低,提高检测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效果

Summary:Purpose: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Pre - quality Control in Urine Routine Examination. Methods:The unqualified and qualified specime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e selected 90 urine samples collec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6,and divided them into 2 groups of 45 group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The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ntrolled by conventional urine test.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 specime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arried out before the urine routine test,an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The number of unqualified sampl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6 cases,the failure rate was 13.3%,the number of unqualified sampl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 case,the failure rate was 2.2%;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unqualified samples were insufficient sample size,wrong time of sampling,sample contamination,and overtime. Conclusion:In the routine urine test routine quality control,can reduce the sample failure rate,improve the detection accuracy,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provide effective basis. Key words:Clinical urine routine test;pre-analysis quality control;Countermeasure effect

尿液是人体的泌尿系统以及尿道排出体外的液体形态排泄物,尿液的颜色、含量以及成分等方面均能反应出人体功能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尿常规检验包括白细胞计数、尿颜色、红细胞计数、透明度、尿糖定性、上皮细胞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等。因此,尿液常规检验,作为临床最为基本的一项检查,做好其标本检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很有必要,特别是对于尿液标本分析前的这个环节,但是,尿常规检验方法的样本量较大,中间环节多,又由于外源性物质的入侵,都有可能会造成分析前质控效果不理想。为了研究尿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策略及效果的观察,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集到的尿常规检验标本90份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集到的尿常规检验标本90份,将其按照时间顺序分成2组,每组45份。临床资料不全者、脏器功能障碍者以及精神性疾病患者皆不在入选之列;患者自愿接受检查并签同意书。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8—6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6一6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标本进行常规尿液检查控制,观察组标本在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进行质量控制:①规范检验申请单。受检者的申请单与检验单应该完全保持一致,都具有完整的内容,不存在遗漏的检查项目,并且患者在填写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填写,并规范书写。②在合理的时间内采集标本,标本采集前患者服用的药物或食物都对标本的结果有影响,采集前也应避免饮用大量清水或进行剧烈运动。对2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参照标本不合格标准对标本质量进行判定,统计出不合格标本数,并总结出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其中,标本不合格判定标准为:①标本量缺乏:标本量不足15ml。②择容器不当:选择的容器可视性较差,且有异恤容器材质与尿液有化学反应;容器较小。③尿常规检验标本放置时间不当,如患者尿液标本被遗漏,放置时间延长,超过2 h。④标本标记不清晰,即尿液标本存在标记不清晰或是标签自行脱落,亦或是存在有标本而无化验单,或是有化验单而无标本的情况。⑤在采集前患者有服用其他药物的病史。所有的尿液标本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和记录,并将其有缺陷的标本予以分类,以分析影响尿液分析的最大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组间计量数据以(x±s)表示,在各组之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标本均顺利完成检查,检验结果可靠,对照组中不合格样本数量6例,不合格率达13.3%,合格样本数量39例,合格率达86.7%;观察组中不合格样本的数量为1例,不合格率为 2.2%,合格样本数量44例,合格率达97.8%;两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样本产生的主要因素为样本量不足、采集时间错误、样本污染、送检超时等。

3.讨论

在临床检查的过程中,尿液常规检验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尿液常规检验是一项比较严谨的工作,包括样本采集、样本运输、实验室检测以及开出化验单等多个环节,如果某一环节发生质量问题,会对检测结果的精确度造成影响,从而不利于临床诊断。近几年,随着对尿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研究不断深入,其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进行分析,对我院收集到的尿常规检验标本展开了分组观察,结果发现,在开展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实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可使检验结果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综上,临床尿液常规检查中实施分析前质量控制,不仅可提高检验合格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检验满意率。

参考文献:

[1]方芳.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8(4):497一498.

[2]孙洪军.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7(04):275-276.

[3]陈惠娟.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5(03):117-118.

论文作者:车久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  ;  ;  ;  ;  ;  ;  ;  

论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_车久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