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代汉语》与中学文言文有效衔接的途径研究论文_宋玉坤

高校《古代汉语》与中学文言文有效衔接的途径研究论文_宋玉坤

宋玉坤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高校《古代汉语》教学和中学文言文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现今两者之间的衔接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对二者之间有效衔接?这是高校古代汉语教师和中学语文教师都应当注重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古代汉语 中学文言文 衔接 途径

项目来源: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61110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在文学、历史学、哲学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籍阅读能力为教学目标,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古代文学、哲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知识做好基础准备;高校师范专业开设古代汉语课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中学培养语文教师,将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学典籍、历史文化知识传承下去。这就决定了《古代汉语》对中学语文的教学要特别有帮助。比如:识字教学、文言文教学、古诗词教学、词汇教学、阅读教学等。2013年12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古代汉语教学和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是当前高校师范专业《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研究现状

2017年9月新生开学,教育部对中小学语文教材又有变化,其中之一: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比重的增加加大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找到解决文言文“难教、难学”现状的出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感到文言文的学习枯燥艰涩,科学的审视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找到文言文教学的思路。要做到这些,做好高校《古代汉语》教学和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尤为重要。

现学术界关于高校古代汉语教学和中学文言文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还不太丰富。和本课题相类似的文章数量不多,在中国知网上仅有二篇。何亮在《试论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主要侧重在教学内容方面二者的衔接;李秀林、郭英在《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内容对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作用》主要从传承文化作用、服务教学作用、养育教化作用三方面分析了古代汉语内容对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作用。还有较大一部分文章只是从其中的讲授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的文章在中国知网上有1425篇。笔者作为大学里的古代汉语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拟就高校古代汉语与中学文言文二者关系寻求有效衔接的途径问题,谈论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夯实《古代汉语》的文选、常用词和通论知识,联系中学文言文,从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不管是哪个版本,基本上涵盖三大内容:文选、常用词和通论。在大学里一般选用的都是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四册本。在授课时,高校教师首先要做到文选、通论知识及常用词的一个相互衔接。在讲解时以通论和文选部分为主,常用词部分为辅。

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选用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大量例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原来所学知识有重新的认识。例如在讲解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本义和引申义”这个专题中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教材中总结了三种关系:相似、相关、相因。相因即存在因果关系。在讲解时笔者使用了“危”字。以初中阶段课本中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危”字为例证讲解。“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的释义:①危险;不安全:危急、危难、居安思危。②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危害、危及生命。③指人快要死:临危、病危。④高;高耸:危樯。⑤端正;正直:正襟危坐。⑥二十八宿之一。⑦姓。 “危”字有7个义项,哪一个是它的本义?通过本单元前面的知识讲解,我们知道要了解词的本义就需要找到其最早的字形。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危,从厃从卪(jie)。指在高而惧也。出自人在厓上,自卪止之也。”联系《夜宿山寺》中的诗句“百尺”、“手可摘星辰”、虽然看似非常夸张的写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从含义上是进一步补足“危”,“危”字表示的是高的意思。由“高”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如“危险”的含义。因为“高”才“危险”,本义和引申义之间是因果关系。另学术界关于中学文言文和高校《古代汉语》的衔接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的成果颇丰,笔者不再就此多做赘述。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相辅充,从教学方法上进行衔接

高校师范专业的开设一大任务就是培养教师人才,当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胜任中小学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胜任教学,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就有目的的开设课程。开设《古代汉语》课程除了讲解基本的文言知识外,应该广泛开阔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多诵读经典。笔者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让学生组成小组,每周指定篇目,每天大声诵读,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为检验效果进行相关的竞技活动。这样有大学四年的积累,学生的古文阅读数量和深度及广度都会不错。中学语文老师非常头疼,即使老师授课时对课标中的文言文讲解得非常透彻,知识点讲解得非常充分,但是实际考试时考题往往不是教材中的选文,学生成绩也是不太理想。原因就在于学生平时涉猎的文言文作品少,缺少文言文语感。笔者建议中学语文老师可以在授课时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作业,如在讲解《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时,除了必要的原文串讲外,还应该有目的给学生讲解《左传》的相关背景:作者、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 “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左传的民本思想、爱国思想;左传的行文特色;及从更深层次理解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异军突起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所发挥的社会历史作用这些问题的理解。然后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如《蹇叔哭师》、《弦高犒师》、《郑伯克段于鄢》、《晋灵公不君》、《秦晋鞌之战》等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三、调动学生兴趣,改变原来单一考核形式,在考核机制上进行衔接

由于受到千百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不管是在大学还是中学里,一般情况下,学年期中、期末考试都是以老师出题学生闭卷应答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固然这种形式对学生所学知识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检验方式。但由于形式过于单一,而且正如笔者前面所述,高考和中考时对于文言文的考核都不是书本上原有的,都是从古文献中抽取的篇目或章节。因此单纯的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广而博的阅读大量的古代经史子集中的篇章,培养相应的语感。只有阅读不同时代的古文献,才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变化,才可以理解词汇的历史发展。如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文选部分选自《左传》,第二单元文选部分选自《战国策》。这两个单元都出现先秦历史散文,都反映的是“行人”,即“策士谋臣”的言论。但两者反映的思想有非常明显的不同,《左传》反映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里面的“行人”言论都体现了民本思想或爱国思想,而《战国策》中最多反映的是和儒家思想相背驰的,更多反映的是功利思想: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宣扬争名逐利的人生观。只要主题思想理解了,不管考试时是分析 《左传》还是《战国策》哪篇文章都可以把握其反映的思想内容分析。

因此,在考核形式上可以在原有闭卷考试的形式之外,加上对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考核形式的评定,多给同学提供课下阅读的相关篇目及相应的试题分析,学生有了广而博的阅读量后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应对中学文言文的考试了。

总之,对于高校《古代汉语》和中学文言文的衔接,主要是在教学内容的衔接,这在学术界学者们已经得到共识,除此之外,还需要拓展思路,从其他途径上进行广泛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何亮.试论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问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3

[2]李秀林、郭英.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内容对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作用[J].语文学刊,2013.12

[3]曹祝兵,王绍峰.古代汉语教学质量提高刍议[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3

[4]薄守生,赖惠玲.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5]肖永凤.面向中学语文教学的高师院校古汉语教改探索[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2

作者简介:宋玉坤(1979- )女,河北保定人,保定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论文作者:宋玉坤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高校《古代汉语》与中学文言文有效衔接的途径研究论文_宋玉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