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论文_刘春丽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论文_刘春丽

桦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4300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4 年 2 月 —2015 年 2 月收治的150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 3 组,分别为 A组、B 组和C组,A组应用复方铝酸铋片和规范饮食指导进行治疗,B 组应用法莫替丁和饮食指导进行治疗,C 组应用雷尼替丁和饮食指导进行治疗,对比分析 3 组间的林场疗效。结果:三组在治疗期间均没有发生不良反应,A组治疗效果最好,高达98%,B、C组治愈率分别为 84%、86%。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结合复方铝酸铋片和规范饮食指导进行治疗,治愈率高,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5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42-01

慢性浅表性胃炎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程长,易于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积极对症治疗尤为重要。并且随着食物种类的多样化,近年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有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医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为研究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本院自2014 年 2 月 —2015 年 2 月应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收治的 150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的分为 3 组,分别为 A 组、B 组和 C 组。A组50例中,男 32例,女 18 例,年龄 19~ 70 岁,平均年龄(43 ±2.5)岁,病程 6~ 48 个月,平均病程(30±0.5)个月;B组50例中,男 28例,女 22 例,年龄 18~ 71 岁,平均年龄(40 ±2.1)岁,病程 6~ 41个月,平均病程(27±0.5)个月;C组50例中,男 30 例,女 20例,年龄 18 ~ 67 岁,平均年龄(41 ±2.1)岁,病程 8~ 41 个月,平均病程(29 ±1.5)个月。临床表现:胃部胀满不适 45例,进食后加重 27 例,胸闷30例,呃逆12例,食欲减退9例,嗳气12 例,恶心15 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 组应用复方铝酸铋片和规范饮食指导进行治疗,1 片/次,3 次/d;B 组应用 20 mg/次法莫替丁(批准文号:H10920079)和饮食指导进行治疗,2 次/d;C 组选用盐酸雷尼替丁(商品名为欧化达,广州欧化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2608)以及饮食指导进行治疗,每次0.15 g,每日 2 次,清晨及睡前服用。饮食指导进行治疗,2 次/d。2 个月后对 3 组患者进行胃镜复查。

1.3 疗效评价

采取治愈、显效以及无效 3 个指标进行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愈:患者的胃痛以及其它症状逐渐消失,胃镜检查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偶有疼痛感,持续时间明显减少,胃镜复查胃黏膜活动性炎症明显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胃镜复查胃黏膜依然存在炎症或反而恶化者。

1.4统计学方法

该组资料所有数据的处理应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 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50例,治愈30例(60.00%),显效19例(38.00%),无效1例(2.00%),治愈率98%;B组50例,治愈20例(40.00%),显效22例(44.00%),无效8例(16.00%),治愈率84%;C组50例,治愈22例(44.00%),显效21例(42.00%),无效7例(14.00%),治愈率86%。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 组进行比较,A 组治愈率高,A 组和 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4,P<0.01);A 组和 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1;P<0.01)。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3.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又称为非萎缩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模式的加快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已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好发于各个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研究表明,此病的发生与嗜酒、长期饮用浓咖啡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2]。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很多年轻人不能按时进食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发病率逐年升高。直到现在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但以下不良生活饮食规律与疾病密切相关:(1)细菌、病毒,是导致胃黏膜病变长时间未愈的关键。(2)饮食,注意进餐要有规律。(3)吸烟,患者长期大量吸烟,可严重影响幽门括约肌生理功能。(4)精神因素: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可导致前列腺素分泌不足。此病病程长,缠绵难愈、容易复发为其主要特点。该病应于早期及时治疗,如若处理不当,或有癌变可能。其发病率居消化系统之首,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律进食后诱发的上腹胀满不适,隐痛、胀痛、嗳气、恶心、呕吐、反酸、乏力、便秘、烧心等多种症状,以餐后尤为显著。因炎症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严重者甚至出现剥脱,形成糜烂诱发出血。久治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命安全。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病变位置以胃窦最为多见,疾病浸润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比较多,从笔者所在医院对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来看,A 组应用复方铝酸铋片比 B 组法莫替丁和 C 组雷尼替丁的治疗效果要好的多。50 例患者中,30 例治愈,19 例有明显治愈效果,无效者仅 1 例,总有效率高达 98%,这样的数据充分证明了复方铝酸铋片在临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复方铝酸铋片结合规范饮食指导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治愈率高,且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西兰.胃康灵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处方药, 2015,14(1):43-44.

[2]王利芳,乔樵,朱曙东.云香复合胃痛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模型大鼠的疗效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7-9.

[3]张文格.胃苏冲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0 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6(1):88.

论文作者:刘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论文_刘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