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开放性试题的若干编制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性论文,生物学论文,试题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放性试题又称开放题,具有答案多元、思维发散与内容开放等特点,能为考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考生探究精神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本文从素材选取、情境设置、问题设计和评分标准的制定等维度探讨生物学开放性试题的编制策略,以期为生物学试题命制工作提供借鉴。 一、素材选取维度 开放题多注重引导考生思维水平的不断深化,旨在考查考生知识迁移与自主思考等较高水平思维能力。为实现这一测量目标,应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选用较为新颖开放的背景素材。如果选用考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往往只能考查回忆与再认等简单认知能力。因此,可以从延展课程内容的深度和拓宽内容的广度两个方面选取开放题的背景素材。 (一)选取处于考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型素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建议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为学生呈现具有较大开放性的新知识。因此,若要延展考查内容的深度,开放题素材可选取处于考生“最近发展区”的新知识。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最近发展区”知识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考生可主动探索建构的新知识,能激发考生求知欲,引导其进行推理、归纳和演绎等较高层次思维活动。同时,知识素材的新颖能有效防止“题海”战术造成的隐性不公平,实现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体现试题的适度开放和选拔性。 例如,2013年广东高考卷第28题出现的“电泳带型”是考生未接触过的新知识,但与原有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联系,处于考生“最近发展区”。第(3)题要求依据电泳带型进行产前诊断,为致病机理提供一个证据。考生可从新素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尝试理解新术语,从分子水平、群体水平不同方面寻找证据。试题考查内容新颖,答案多元,具有一定开放性。 (二)选取体现“STS”生物学科思想的应用型素材 《课程标准》规定要重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思想的教育,关注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但教材更新很难跟上生物学最新发展。因此,开放题编制可以教材为背景,选取体现“STS”生物学科思想的应用型素材,包括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学新进展等。选取此类素材既拓宽了考查内容的广度,开阔考生视野,又能有效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强考生的科技意识。 例如,2007年广东高考卷第41题以“利用转基因等现代生物科技解决香蕉束顶病”为背景素材,既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又是生物学新成果和热点话题。第(3)~(5)题要求考生通过列举给出多个答案,如“在生态安全方面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列举两点)”,给予考生较多的解题自由,可以调动他们的开放性思维和个性化理解。这类试题切实从生物学视角关注社会,将学科问题转化为实际应用问题,既可实现“能力立意”,又能突出“开放创新”。 二、情境设置维度 从情境设置角度来说,开放题的情境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模拟)的。由于学校教育具有时空局限性,试题很难完全依托现实中的真实情境。考生面临的问题只能是“类真实问题”或“虚拟问题”,但与现实问题具有类似或相同的解决办法,这样的试题能开阔考生的视野,培养考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创设开放性的真实情境和假设性的虚拟情境两种方式来实现。 (一)创设开放性的真实情境 情境真实性是指开放题的背景具有现实性依据。传统测试中的封闭性试题大多采用“去情境化”的呈现形式,不利于培养考生较高层次思维能力。情境真实的试题一般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特点,解决办法灵活,考查考生在解决实践性任务中,通过提升思维的创造性和开放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2006广东省高考卷第37题创设“有机物对水体软生动物是否有致畸作用”的问题情境,鼓励考生基于现实问题提出探究性课题,开展探究性活动。试题解答步骤的完全开放,能激发考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自主探究性,让考生学会将生物学科知识运用到真实情境中。这类真实开放的探究性试题提倡学习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有助于考生将生物学科的探究性能力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创设假设式的虚拟情境 利用假想来创设虚拟情境,要求考生以假想为前提条件,通过大胆的想象和严谨的推理,对可能的解决方案做出正确的判断与筛选。试题情境的假设虽然控制了问题的指向,要求考生从预定的方向进行想象,但仍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让考生在不同的假设情境中开放思考、积极探究。 例如,2013年全国高考卷Ⅰ第31题以“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植物花色”为背景,是一道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遗传题。第(1)题假设花色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与考生以往所接触的试题模式和信息不同,既增加了对考生固有思维的干扰,又拓宽了考生思维的走向。第(2)题要求考生在假定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假说—演绎科学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并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作出预期判断。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准确、快速调集所学知识,根据假设问题情境,通过灵活、发散的思维,作出尚待科学实验检验的推测和猜想。 三、问题设计维度 试题设问的本质是引导考生受到材料与情境刺激后,做出预期的应答反应,直接关系到开放题解题思维过程的复杂性、解答结果的多元性,以及解决方法的层次性。 (一)设置探究过程开放的黑箱式问题 所谓黑箱,即只有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需要探究中间过程。黑箱问题的解答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包含多种可能结果,探究过程具有开放性。考生必须通过发散、全面的思维,从不同视角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 例题: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必选器材:用打孔器打出的菠菜叶圆片若干,注射器,100mL烧杯若干,蒸馏水,量筒等;供选器材:台灯(40W、60W、100W、120W)各1盏,米尺,各种颜色滤光片各1个,溶液(2%、3%、5%)等。 请回答:(1)略 (2)请根据上述“供选器材”,探究某一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一项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效而实用的措施。 ①要探索的课题是________,选用的器材有________。 ②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效而实用的措施是________。 (3)利用所提供的器材,还可以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试题情境材料较为简洁,要求考生探究某一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中间探究过程的空白为考生留下了非常大的思维空间。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光照波长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选取某一因素作探索方向。同时,试题要求考生提出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能有效引导考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采用思维发散的设问方式 思维发散的设问方式可引导考生从多维空间深入思考,防止考生被局限于一个角度,保证解答的多层次性和多元化。为增加问题的开放性,改变明显的指向性和收敛性,可以选用不定性、商讨式、咨询式的语言,如“原因可能是……”、“试推测……”;也可以采用将传统试题去掉某些限制性词语、隐去问题结果等设问方式,改编为开放题。 例题:图示由三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染色体、ⅡDNA、Ⅲ基因 B.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C.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D.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改编如下:如图是由三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有哪些? 将限制考生思路的备选项去掉,打破了束缚考生的框架,使考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充分发挥考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在寻找符合题目要求类别关系的物质时,考生的注意力从对题目答案的低水平关心转为对问题实质的深层次关注,让考生对题目中类别关系图的本质进行探索,并依此寻找可能性答案。 四、评分标准制定维度 开放题具有的答案多样性、解答途径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评分标准的多元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评分标准制定的难度。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可以从预测答案样本和制定等级评分量表两个方面来完成。 (一)预测各种答案样本 由于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具有灵活性,所以除了需要提供标准参考答案,还应包括考生可能作出的各种答案样本。首先,命题者应在评分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预测可能的答案描述;然后进行试评,如果阅卷中没有出现预期的作答反应,可以根据试题本身和考生答题情况,补充参考答案;最后,分类汇总答案样本以供参考。如此,可以让阅卷者正确应对实际评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答案情境,减少评分主观性误差,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 (二)制定等级评分量表 等级评分量表是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表现水平,以数字或描述(如优、良、中、差)等方式划定等级并赋予分值,用于对书面或口头等行为表现进行质性评价的系统评分工具。在针对一道具体的生物学开放题设计评分量表时,编制者首先应考虑拟测量的表现期望和能表明考生不同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应答种类,为每一个应答水平制定相应的分数等级;其次,对每一个等级描述作合理清晰的解释和界定;最后,尝试用评分量表对答案样本进行试评分,通过试评反馈信息修正评分量表,并以此作为评分的代表性样例,提高开放题评分的一致性和准确度。标签:最近发展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