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GIS技术已经成为了资源与环境应用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有关部门具有空间属性的资源环境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为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对这一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可以为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地测地理信息系统;煤矿绘图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又叫作地学信息系统,简称GIS,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空间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该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地球表层中的一些相关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存储,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再利用计算机终端准确无误的进行地理定位及数据动态的分析和研究,把这些空间信息以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达出来。地理信息系统因具有一定的优点而被广泛用于绘制图纸、规划路线和科学调研等方面,它也是测绘中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它的操作内容可以概括为几点:第一,它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采集之后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再把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转化为数据库的一部分,这样的过程具有很高的空间动态性质。第二,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地理图形进行研究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其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系统。第三,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整个过程都要依靠计算机的控制,计算机对地理数据进行计算和管理,以实现各项数据的综合管理。
2系统多级联网的构成
2.1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结构
基于GIS设计的四级分布式煤矿安全多级联网监测监控系统的结构与预测维修软件系统、通信软件与硬件、监测软件系统。把采用了基于透明传输的多业务传输系统的工控网络接人到IP网络,采用工业总线加以太网的模式,实现局域网络终端与中心站之间的实时通信和实时数据查询功能。
2.2多级联网系统的实现
构建的国家安全局——省安全局——煤炭集团企业安全局——矿区安全部门的四级网络安全应用体系是一个综合的多级联网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信息平台。该平台对故障进行闭环跟踪,充分利用现有系统资源,可以将煤矿资源信息、下井情况、通风瓦斯、隐患监察、法律法规等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提交到Web数据库中,实现数据远程分级监测监控、管理、专家诊断。各级监测和诊断中心依托本级中心为各级业务提供服务。
(1)矿区级安全中心依托矿区的地面应用系统和井下应用系统,完成数据采集的功能。数据采集部分主要完成各类井下应用系统实时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原始的监测监控数据通过应用系统支撑,形成矿区级中心部分的网络数据资源。数据采集接口是整个系统建设的技术关键和技术难点,笔者采用了多种方式如DDE、OPC等。
(2)煤炭集团企业级安全中心将各矿区的数据采集前置机采集到的最原始的监测监控数据,通过数据同步机制将数据纳入到本级中心,并以集团企业内的各应用系统的数据为辅助信息,形成本级中心数据,为专家支持和省级中心服务。矿级用户在集团的内网可以访问数据处理中心,煤炭集团企业级安全中心是通过Internet访问数据处理中心,因而必须要安装客户端并完成远程认证。数据处理中心不间断地接收数据采集器的数据,并按照标准的规范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通过上述处理将监测监控的数据统一在IP平台上。数据处理中心同时动态地更新矿级单位的井下GIS信息,使得远程和移动用户的二维图形空间与本地用户保持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据处理中心对于各类用户的请求。
(3)省级安全中心调用各个集团企业的数据,根据省级的应用需求,省级的客户端封装的操作内容应包括省级领导对各煤炭集团企业监测监管的相应的内容,和可以为专家系统提供决策的服务数据。
(4)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利用二维GIS空间技术,生产矿级用户可以将井下巷道.通风网络、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地理信息的CAD图导入系统,随着采掘面的延伸,可以对一维CIS空间进行编辑,并将井下巷道、通风网络、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地理信息,在同一个坐标下,集成在可视化的空间中,完成定位、测距等功能。其中瓦斯、一氧化碳、通风等重要数据系统以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多种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系统分析功能包括定位分析、区域故障分析、系统图分析、最短路径分析、路径追踪。
3系统特点
基于GIS的煤矿安全多级联网监测监控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3.1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实时安全生产数据库平台,不同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中。系统主要包括图形数据库系统与属性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主要具有输入、输出、存储、查询图形数据(如点、线、面及其拓扑关系等)等功能;而属性数据库系统主要完
成图形实体的属性数据的输入与管理、各种报表的管理与输出等。数据监测采用数据表格、图表、节点设备树形图等表示方式,存储的历史数据可为事故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3.2这种数据库之间并不孤立,两者通过数据接口和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动态连接,将井下各个应用系统的安全设计采用了本地数据库的方式,即无论是远程用户还是固定、移动用户的数据都将实时刷新。系统对于本地GIS的数据具备可编辑性,同时将变化的GIS数据更新到数据处理中心,保证整个系统的动态更新性。
3.3建立了安全报警防范机制。对于超过报警门限的各类数据,系统以声音、颜色的改变、及界面的自动切换等多种方式提供实时报警处理,并充分利用短消息机制,及时传递给相关领导和人员。安全生产报警机制可大大提高对生产现场问题的响应速度,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指挥和调度,提高各级管理。
3.4强化了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整个系统是在安全架构的基础上设计的,系统有安全状态显示在不同的用户终端上,实现了数据同步。系统对于本地客户端的保证和加密的软件设计,还有网络硬件的安全设计,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从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得到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时可以减少企业的施工人员的成本和工作量,并且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加快了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良性发展,并且为我国国民经济来了更多的实惠。但我国应用此(GIS)技术的发展时间短暂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为了可以有效合理地解决这些技术上的关键性问题,就要求我们完善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且分辨出相关的还要符合我国现状行业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1]莫梅,彭万钦.浅析在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11).
[2]王焱筠.GIS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综述[J].科学与管理,2011(4).
[3]张金勇.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J].科技信息,2010(35).
论文作者:薛俊升,郑国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数据论文; 系统论文; 中心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井下论文; 数据处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