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成
舟山市建筑业管理局 浙江舟山 316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广泛兴起的建筑工程成为了改变市容市貌的关键,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为建筑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施工是最关键的。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前言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施工都离不开施工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是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保障机械设备正常安全使用,防止施工设备事故发生是每个施工单位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多年的现场施工经验,谈谈施工中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保证安全施工的管理措施。
1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机械设备任务繁重
建筑工程施工任务量繁重,但是建筑企业为了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不会购买较多的机械设备,现有的机械设备需要加班加点完成施工任务,这就导致部分机械设备出现了超负荷运行的问题,甚至还有机械设备是在带病的情况下运作,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性能,缩短了机械设备的应用寿命。除此之外,建筑工程施工环境比较恶劣,施工现场有大量的灰尘和粉尘,灰尘和粉尘会进入机械设备内,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速度。
1.3 机械设备管理细节不到位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任何一个细节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如机械设备固定不牢固、机械设备操作顺序不正确、忽略某个部件的检查等,尽管如此仍有些施工单位不注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细节,一方面,管理人员粗心大意,忽略对所用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或检查过程中仅仅为了走个形式。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中一些元件磨损严重,不及时更换或使用其他型号的元件替代,不仅影响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增加故障发生几率,而且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4机械设备使用普遍存在“以修代养”现象
保养的目的是为了机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机械运转的可靠性,主要内容是清洁、检查、紧固、调整和润滑,保养以机械操作手为主。维修的目的是恢复机械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主要内容是对已经磨损、超过使用范围或损坏的零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维修以专业维修工为主。保养与维修虽然目的、内容不一样,但又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明确职责,相互协作,防止互相扯皮。在施工现场存在较多的问题是操作手没能认真履行机械保养职责,普遍存在以修代养或保养不到位的情况。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层层落实不留死角。
(2)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依据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基本方针、依据《宪法》、《安全生产法》以及主管行业、上级主管单位的政策,使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约束安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使安全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3)制定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结合每台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规定制定机械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机械进行检查、把安全为检查的重要内容,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大安全管理投入
对机械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作到合理装备、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是一个广义的定义,对施工企业来说,它包括机械的前期管理(选型、采购)、过程管理(验收、使用、安装、维修、保养、改造)、后期管理(报废、转让),认真把握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把机械伤害降到最低限度。机械购置前,必须对生产厂家进行综合考察,要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还必须充分考虑机械的安全性能,最大程度地购置安全系数较高的机械,合理使用资金,为防止由质量方面造成机械伤害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要消除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为了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就要保证机械设备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管理的具体性和针对性。(1)对于新购进的机械设备,要做做好进场检查,具体检查机械设备的完好性、安全性和和个性。保证机械产品产品外观完好无缺,具有安全保护装置。(2)对大中型的机械设备,要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安装,要取得法定检测部门的合格证以后,才能投放使用。(3)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要求操作人员进行全方面的维护和保养,还要做好相应的文字记录,对机械设备安全保护进行重点检查,比如力矩和高度的限位;还要建立完善机械设备安全检查制度,做好机械设备的检测工作。
2.4加强保养工作
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使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仅可以施工时的安全性,减少事故,还可以有效的减少设备故障,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工程机械,保养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润滑。零件工作面的磨损、零件表面的腐蚀和材料的老化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机械零部件的 3 种主要失效形式,而零件工作面的磨损所引起的失效所占的比例最大。所以,保养时经常使用合适的润滑剂对齐进行润滑是很重要的。企业要根据每台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保养方案,并且将设备实行个人保养制,就是每台设备有专门的保养人员,这样,会让维修员工对这些设备真正的重视起来,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还能及时排除机器由于突发情况引起的故障,有效的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2.5不断提高施工机械的更新换代
在一些施工企业,破旧机械仍参加施工作业,不得不依靠设备大修以及各级维护来支撑,昂贵的人力,物力,财力超过了它本身创造的价值。管理人员应当从经济角度来对待此类问题。作为企业要为长远利益着想,必须严格落实设备报废制度,该废则废,该停则停,做好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这对招‘活企业经济,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很大的作用。
2.6提高机械管理人员素质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针对性、有检查、有考核。其一,要做好机械操作人员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其二,做好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教育培训内容应涵盖法律、法规、理论、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其三,对机械的操作和维修人员,还要确保其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落到实处,重点是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预防事故发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设备危险意识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有效控制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3结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记录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奖惩分明,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并注重强化机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用、维护、保养严格按规程办事;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光明.关于建筑工程现场特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四川水泥,2018(03):205.
[2]张志涛.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江西建材,2017(19):285+291.
[3]刘祝敬.浅谈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安全施工的制度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1):254.
论文作者:王世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机械设备论文; 机械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人员论文; 设备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