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玉田县医院神经外科 河北唐山 064100)
【摘要】目的:观察对于高血压脑大量出血老年患者采用微创钻孔引流与传统开窗清除术临床疗效对照。方法:将本院近期(2014年10月-2016年04月)以高血压脑大量出血为诊断收入院并行传统开窗清除术64老年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5月我院开展微创手术治疗,对(2016年5月-2017年08月)收治另64例同种疾病老年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术为微创组。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对照解析。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70.31%,微创组不良反应率为20.31%,对照组为5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大量出血的老年患者而言,微创钻孔引流术较传统开窗清除术,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率更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脑大量出血;微创钻孔引流;开窗清除;疗效对照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211-02
脑部出血意外以其发病迅速、进展飞快和超高死亡率为其特点,以高血压性脑出血和颅脑外伤为常见,尤其是高血压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1]。因血肿压迫脑部组织和造成神经损伤,导致出现器官衰竭、呼吸障碍等严重损伤。如果在其发展之前得到有效的迅速的治疗,可以降低此病死亡率增强预后[2]。传统可视开窗血肿清除术因手术视野开阔清除彻底被临床使用,但创伤大恢复慢且不良反应多。随着近年微创手术的流行与发展,2016年5月我院开展微创手术治疗,对(2016年5月-2017年08月)收治另64例同种疾病老年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MRI/CT确定脑出血诊断;高血压病史明确;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6h内可进行手术。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合并其他出血感染;对手术不耐受;家属及患者本人拒绝术后回访者。对照组男34例(53.13%),女30例(46.87%),年龄66~79岁,平均(72.3±3.1)岁,高血压病程0.3~9年,平均(4.2±0.3)年,平均脑出血量(35.2±5.3)ml,部位:基底节18例,丘脑10例,脑叶20例,小脑16例。微创组男34例(53.13%),女30例(46.87%),年龄65~70岁,平均(73.1±3.3)岁,高血压病程0.5~8年,平均(4.0±0.2)年,平均脑出血量(33.3±6.1)ml,部位:基底节20例,丘脑9例,脑叶19例,小脑1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微创组 行钻孔引流术:术前行头CT平扫定位深度标记好穿刺位置,消毒局麻后。锥颅针穿刺后,钻透颅骨成骨孔,注意边缘止血。确定血肿位置后固定好穿刺针后抽取六成左右出血量,置入引流管。为保证引流管位置正确需术后1d复查头颅CT,自引流管注入尿激酶2万U+4mL生理盐水于血肿腔,夹闭引流管2h后开放,1次/12h,此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予抗感染、降颅内压、止血、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等支持治疗。
1.2.2对照组 行开窗清除术:全麻后行气管插管,消毒后,于头骨开窗后,脑针穿刺血肿抽吸部分减压,沿穿刺进入血肿腔,于直视下清除,注意保护血肿周围脑组织。彻底止血,于血肿腔放置引流管,分层缝合硬膜及头皮。术后予抗感染、降颅内压、止血、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等支持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价术后恢复。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为一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完成家庭生活为二级。可依靠拐杖行走但需人照顾日常生活为三级。大脑意识清除但无法站立为四级。无意识植物人为五级。一~二级为痊愈;血肿完全消失大脑意识清楚,血压平稳,但有瘫痪及失语情况为好转;血肿清除达六成以上,血压平稳意识好转为有效;血肿清除少于二成为无效。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入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百分比表现,数据相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7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微创组不良反应率为20.31%,对照组为5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3.讨论
脑部出血意外以其发病迅速、进展飞快和超高死亡率为其特点,高血压最严重并发症之一,高血压脑出血,以剧烈头痛,多伴昏迷、嗜睡或躁动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常因血肿压迫脑部组织和造成神经损伤,导致出现器官衰竭、呼吸障碍等严重损伤。其起病急,无预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脑疝、呼吸障碍等并发症[4]。中老年人群在全身麻醉与术后应激反应发生时,高龄者身体难以承受。微创钻孔术无需大创口,且密闭性良好,减少了外界空气接触脑组织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且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无盲区,且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反复抽吸。笔者认为术前准备及术后工作亦相当重要,可防止出血再发,总结归纳如下:术前术后均应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合理控制患者血压;术前血肿定位准确可提高手术效率;穿刺前止血充分,尽量保证硬脑膜与颅骨不分离;首次抽吸不可过量,应以患者实际病情而定,抽吸过程有阻力时,应及时调整引流管,不可过度盲目吸。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脑大量出血的老年患者而言,微创钻孔引流术较传统开窗清除术,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率更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实.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6):1145.
[2]张志辉.微创手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885.
[3]李亚捷.微创清除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2016,10(1):106.
[4]方海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36.
论文作者:王宝良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血肿论文; 微创论文; 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术后论文; 钻孔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