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右江百里文明谷的成功实践_先进文化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右江百里文明谷的成功实践_先进文化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的成功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谷论文,重要思想论文,百里论文,代表论文,右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百色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前进道路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的百色精神,深入开展“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创建活动,运用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深化对精神文明区域性建设规律的认识,努力探索出一条促进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2001年11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联合在百色召开“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工作座谈会”;2002年12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又在百色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两次会议对“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实践证明,“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是新形势下百色人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探索。

一、创建实践之路

百色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位于广西西部的民族地区,总人口365万,美丽的右江蜿蜒其间。百色革命老区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动和领导百色起义的一块英雄土地,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有10个国家级特困县,2个自治区级贫困县。百色右江河谷在百色、田阳、田东、平果等4市县境内,覆盖人口150多万。

党和国家领导人情牵百色革命老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泽民同志两次视察百色老区田阳县,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视察右江河谷,给百色各族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色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百色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弘扬伟大的百色精神,切实把扶贫攻坚、脱贫致富作为中心任务来抓,通过异地开发,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解决了23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取得了扶贫攻坚的伟大胜利。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百色革命老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9年3月,百色地委、行署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百色革命老区的实际,提出了“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创建活动思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百色人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实践和完善,百色人民努力探索了一种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创建新模式,促进了百色两个文明建设的跨越式协调发展。具体做法是:

1.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建立“三级宣传文化网络”。百色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在右江河谷全面启动了建立健全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村屯文化中心户的“三级宣传文化网络”工程。通过建立完善的领导责任制、落实各级部门管理责任制、建立硬件达标标准和制定管理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等,逐步完善三级宣传文化网络。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资助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百色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已建成乡镇宣传文化站21个,村级宣传文化室84个,村屯宣传文化中心户334个。基本上实现了沿河谷、沿公路的乡镇“十个一”,即每个乡镇有一座升国旗台、一条宣传文化长廊、一所综合培训学校、一个宣传文化站、一个广播电视室、一支文艺宣传队、一个舞台、一个篮球场、一片绿地、一个职工食堂。

2.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基础开展“六大创建活动”。百色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深入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县城)、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屯、文明行业和文明样板路活动。并以六大创建活动为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文明新风进万家”(理论学习、宣传文化、道德风尚、文明礼貌、书报杂志、科技普及、法律知识、卫生体育、婚育新风、交通安全进万家)活动。据统计,2001年以来,右江河谷通过开展活动,举办学习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讲座796期,培训干部、农民群众9.81万人次;举办学习科技、电脑、市场经济知识培训班、讲座3886期,培训农民群众38.62万多人次;举办文艺演出、山歌会609场次,观众52.88万人次。百色、田阳、田东等市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市县,并全部实现“普九”目标。2002年,右江河谷四市县发生的刑事案件和交通事故,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0%和11.4%,社会风气得到了进一步净化。

3.以区域性连片创建为模式整体推进“五大工程”。一是以弘扬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的思想教育工程。通过弘扬百色精神,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十六大精神,教育农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共奔小康,营造“红色河谷”。二是以县乡宣传文化阵地为依托的文化道德工程。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开展“六大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文明意识,提高城乡文明程度,营造“文化河谷”。三是以科技法律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信息工程。通过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和普法教育,使他们掌握农业科技、电脑和法制知识,提高科技致富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营造“科技河谷”。四是以红棉树林带为标志的生态环境工程。通过开展种植以红棉树为主的植树种花种草活动,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营造“生态河谷”。五是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平安畅通工程。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教育,使右江河谷沿路成为畅通之路、平安之路,营造“平安河谷”。目前,右江河谷呈现出经济发展、秩序良好、民风纯朴、山川秀美的良好发展态势。2002年,来右江河谷寻觅“邓小平足迹之旅”的区内外游客达100多万人次。

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是为了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区域内各种创建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以达到城乡联动和两个文明建设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开发、整体推进而创造出的一种全方位、多层次、规模化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方式。“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坚持以发展为主、以人民为本、以教育为先、以文明为优、以创新为贵、以实效为重,整个创建活动凸现了新的特点:一是规模性。形式上克服了以前那种单一、分散的不足,形成了从单位到群体,由自建到共建,由“点、线”到“面、块”多层次、全方位创建的新格局。同时触及社会经济、思想道德、科教文化、生态环保等领域,使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规模效应。二是协调性。建立了互相配合、协调运转的有效机制,制定了工作、责任、检查等制度,形成了层层有人负责、方方面面积极参与、人人自觉关心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三是整体性。集中人力、集中财力,把城乡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统一验收,有效整合资源,大面积整体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四是辐射性。树立先进典型和开展多种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从右江河谷向两翼延伸,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五是参与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以及城乡美化绿化、科普活动、畅通工程、农村改水改厕等结合起来,维护和发展广大群众的利益,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大大推动了右江河谷乃至整个百色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农民群众参与健康文化的多了,封建迷信的少了;参与农业科技培训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守法团结的多了,赌博偷盗的少了。创建活动还培养了一代新人,右江河谷涌现了全国扶贫状元莫文珍,全国农民民营水电大王班光习,农民香蕉“克隆”专家廖雄燕等一批新型农民。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现已建立起亚热带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并按照发展现代工业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原则,精心规划和开工建设了百色水利枢纽工程、百色平果铝业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一个右江河谷现代经济带正在崛起。2002年,右江河谷的四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达89.23亿元,比上年增长9.02%;财政收入10.663亿元,比上年增长9.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7.7亿元,比上年增长58.39%;右江河谷21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49元,比上年增长7%,人民群众生活基本达到小康。2002年11月,革命老区百色完成了撤地建市的工作。

实践证明,“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通过广泛传播先进文化、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给百色乃至整个广西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群众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二、创建理论之本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正是遵循了这个理论之本。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的新局面上,“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的实践表明:

1.坚持广泛传播先进文化,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是加强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的根本任务。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根本任务就是努力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地位。“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站的示范、阵地作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从过去“点、线”的创建到“面、带”的创建,从过去单一、小范围的创建到全方位、立体式的规模创建,这样做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使各种文化要素进一步得到优化,文化资源更有效地得以整合;有利于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文化的各种功能更有效、更充分地得以发挥作用。努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营造起一个大面积、高素质的城乡文明社会环境,创造了团结奋进、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氛围,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区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起到培根固本的重要作用。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积极推进两个文明建设跨越式协调发展是加强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因此,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也要围绕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随着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仅仅孤立地考虑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孤立地考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右江百里文明河谷”通过区域上实行连片创建,范围上实行行业、城乡联动,内容上进行两个文明建设联动,使精神文明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有力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区域性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随着“南、贵、昆”西南大通道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百色成为社会环境良好、充满无限商机的外引内联前沿地带。

3.坚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加强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的根本目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动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通过开展革命纪念节庆活动、传统的民族风情活动、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等,生动活泼地宣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了农民素质,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跨越式协调发展。这样做,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又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的实践表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执政为民,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一是把出发点定位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上。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活动,树立区域的良好形象,创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结合城镇化建设,开展以“精品、名牌、特色”为主题的文明城镇创建活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大发展。二是把立足点定位在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上。通过以提高人的素质来塑造区域文明的灵魂,全面打牢干部群众创建精神文明的思想基础,使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意识深入到不同群体,实现全方位覆盖,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形成提高群众素质与提升区域文明的良好互动效应。三是把切入点定位在突出区域的特色上。通过突出区域经济文化特色,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精神文明品牌,围绕百色边疆、山水、民族和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和文化特色,使农村精神文明各种创建活动融为一体,有效地发挥各种创建活动的整体效应。四是把着力点定位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上。通过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旅游,全面启动“生态环境工程”,充分发挥亚热带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优势,共建绿色生态河谷,共建绿色家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正是坚持了这个理论基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右江百里文明河谷”为农民铺就了一条文化致富路、文明生态路、幸福小康路。

三、创建文化之力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求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的实践表明: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增强文化的感召力。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教化功能,因而能在人群中形成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即文化感召力。“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区域性连片创建始终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把宣传科学理论,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作为创建活动的中心环节,处处凸现了文化的感召力,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学科学理论、用科学理论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法律、政策意识普遍提高,精神生活需求层次普遍提高,思富思安、求改革、求发展的情绪不断高涨,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日益增强,自觉自愿地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两个文明建设协凋发展和“富民兴桂新跨越”上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百色,成了百色人民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增强文化的凝聚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创建活动始终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创建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整个创建活动紧紧围绕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加强历史和国情教育,尤其是百色特有的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百色起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百色光荣革命传统精神及时代精神相结合,形成“弘扬传统、团结务实、奉献拼搏、争先创新”的“百色精神”,并加以大力宣传和弘扬,使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成为百色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富而思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是伟大的“百色精神”,一直鼓舞着英雄的百色各族人民胜利前进,取得了扶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今天,又提出以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促进欠发达地区两个文明建设跨越式协调发展的新创意,探索出一条中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路子。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必须增强文化的魅力。文化具有娱乐、审美、评价的功能,具有吸引人和感染人的独特魅力。“右江百里文明河谷”连片创建活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独具风情的民歌、民族民俗活动等,生动活泼地宣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魅力,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易于被群众理解,乐于被群众接受,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寓教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发展,让群众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得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增长,得到思想道德精神境界的提升,得到实惠,产生共鸣。2002年,在田阳县举办“广西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山歌会”,吸引了两万多群众参赛,群众创作的“‘三个代表’三根弦,三根琴弦紧相连;干部群众齐奏响,美妙音符洒人间”山歌广为流传,不仅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独有的魅力,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衷心拥护。通过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吸引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其中,大大推动了右江河谷以至整个百色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

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增强文化的整合力。文化整合力是指通过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整合功能作用,以达到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公民素质的一种综合性的力量。一个社会中的主体文化往往以强大的力量,引领和整合着其他各种文化。“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创建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鞭挞腐朽落后,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整合力,实现城乡联动,两个文明建设联动。这样做,能够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为百色的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百色人民立足百色,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根据百色实际,广泛吸收各地已有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经验,努力探索了一种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方式。通过连片开发、联动发展、整合力量、整体推进,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同时,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赖以滋长的土壤。通过创建活动,实现城市和乡村发展的统一,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发展的统一,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统一,开创了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并取得了扎实效果。

实践证明,由于增强了文化的力量,进一步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的每一座宣传文化站,都成了提高农民素质的知识宝库,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娱乐场所,跟踪时代的信息网络,兴农富民的科技园地,成了当地最吸引群众、最富有活力的农民乐园。

四、连片创建之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项全新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的灵魂,就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的成功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启示之一:“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体制创新。通过成立工程总指挥部和活动领导小组,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活动与城乡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捆绑起来统一考虑,从过去孤立地考虑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孤立地考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转变到城乡联动、两个文明建设联建的统一管理。从过去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单一创建拓展到跨地区、跨行业的规模创建。同时,集中财力,调动社会力量、民间资本投入,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的积极性,解决不同体制的资金投入问题。实践证明,“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整体连片、上下联动,协调各个领域的创建活动,形成了一个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管理的新体制,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体制创新。

启示之二:“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创新。“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创建活动,在领导机制上,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实现规模作战,区域共建,有效地调动了党政领导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领导的宏观调控能力。在工作机制上,通过集约式连片创建,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各种创建工作要素的作用,有利于实现效益的最优化。在激励机制上,把精神文明区域性创建活动和经济建设、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结合起来一起考虑,统一考核、统一验收,有效地发挥了各方面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积极探索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机制,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点上的深化与面上的拓展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创新。

启示之三:“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创新。一是科技创新。“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实施了科技信息工程,在宣传文化站建电脑室,提高了文化站的科技含量;积极进行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的本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载体创新。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是在继承和发扬已有的创建经验基础上的又一新载体,它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已有的活动方式,有助于把创建活动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与现代农业科技开发,与发展特色旅游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收到更大的效果。实践证明,“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和采取新的创建载体等方法、手段,整合文明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创建态势,有效地增强了创建活动的整体效益,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创新。

启示之四:“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创新。品牌是指某一种物质或精神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信誉和市场占有率,品牌代表品质和形象。品牌是对劳动(建设)者主体行为的最大肯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也要衡量其质量的高低、信誉的大小和群众的认可程度,也有质量、信誉和效应的问题,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使右江河谷两个文明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成为闻名全国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品牌。“走伟人足迹之路树百色文明新风”成为了百色人民最响亮的口号。实践证明,“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通过努力树立自己的品牌,不断整合资源,提高农民素质,整体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树立了形象,提高了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区域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创新。

在这里,体制创新是一种管理的创新,机制创新是一种运作的创新,科技、载体创新是一种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品牌创新是一种形象的创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不断地丰富其新的创建理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正是百色人民在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创新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发展以实践发展为基础,并在指导实践上发挥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的实践证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指导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的实践创新。

200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并推广了“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经验,从有限的自治区财政和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6000万元,用于广西400个乡镇宣传文化站的建设。相继建设了五个与经济区域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示范带:“右江百里文明河谷”、“桂东文明绿洲”、“环北部湾文明示范带”、“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和“桂西跨省区文明通道”等。这些创建示范带在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促进广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百色因历史而厚重,因文化而辉煌。

奔腾不息的右江水见证了百色的历史和今日的辉煌。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广西正在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区域性连片创建打造成精神文明建设的知名品牌,以千帆竞发的崭新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标签:;  ;  ;  ;  ;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右江百里文明谷的成功实践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