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心肌梗塞患者重视心理护理效果探讨论文_龙丽湘

龙丽湘

湖南省临武县人民医院ICU 4243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ICU中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ICU中收治的80例心肌梗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SAS评分及SD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护理干预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心肌梗塞患者施行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ICU;心肌梗死;心理护理;护理满意度

心肌梗塞属于一种身心疾病,其发病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降低不良情绪对患者病情的负面影响[1]。为了分析心理干预在ICU中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ICU中收治的80例心肌梗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ICU中收治的80例心肌梗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均经临床表现、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确诊;③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精神障碍、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本组8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5.7±9.5岁。研究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6.1±1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护理服务,其中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该治疗方案可以对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进行有效的改善。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密切监护患者的病情、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缓解及日常用药指导等内容。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待研究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及家属热情的接待,向他们详细讲解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加深患者及家属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治疗措施、临床效果、预后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的认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2]。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心肌梗死的影响,使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防止不良的心理情绪影响生理而使病情加重[3]。(2)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安慰,使患者的焦虑心情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医护人员还应了解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以便施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详细解答患者的疑惑,给予进行合理的排解,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按计划对患者进行定时的心理指导,护理人员需注意采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进行心理疏导,以提高对患者的鼓励效果[4]。(3)通过积极组织各种活动的方式合理转移注意力,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鼓励及心情放松等自我心理护理,以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情绪状态,提高治疗信心,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待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服药的时间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定期自主进行血压测量,同时在生活中还需要戒烟酒,禁食生冷硬的食物,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进行评价,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高。同时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来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等3级。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方法进行比较,以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 ±s)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护理干预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 ±s)

3 讨论

心肌梗塞是内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变化快和致死率较高等临床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该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出现剧烈持续的疼痛,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无法完全减轻疼痛,并且患者常合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症状。通常情况下,心肌梗塞患者因为患病而受到极大的打击,再加上因为患者自身缺乏对疾病的认识,进而容易出现不安、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并且还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相关研究表明,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与其自身心理情绪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5]。

本次研究中,我们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护理干预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ICU心肌梗塞患者施行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捷.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护理[J].医药前沿,2014,34(23):287-288.

[2]马在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5):33-34.

[3]高翔骏.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障碍分析与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2):677-678.

[4]王晓林.ICU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19(31):163-164.

[5]涂晓红.30例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415.

论文作者:龙丽湘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6

标签:;  ;  ;  ;  ;  ;  ;  ;  

ICU心肌梗塞患者重视心理护理效果探讨论文_龙丽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