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爱[1]2007年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投资基金发端于1997年,在产生以后它迅速发展壮大,对于改善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扩大股市的有效需求以及促进股市的稳定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自2006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异常活跃,为基金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基金业的发展,因此投资者迫切需要一个适合他们自己进行投资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来指导其进行合理的投资。为适应这种要求,很多学者开始进行研究探索,希望构建出一套基金业绩评价体系,以期指导基金投资者进行投资。本文也是基于此结合国内外现存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构建出了一套新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研究的背景,同时从理论需要和现实需要两个方面阐述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同时介绍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的含义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第二、叁部分分别主要阐述了构建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的一系列理论基础,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詹森比率,夏普比率等,并对国内外现存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第四部分根据以上的分析,最终提出了构建一套新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的设想,这套新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包括定量、定性以及其他因素叁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其中对定量的分析,选取了基金基本业绩表现、风险收益调整、资产规模、投资管理能力以及基金流动性五个指标进行评价,同时以上五个指标又进行细分。例如,基金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是根据Sharpe比率、Treynor比率以及Jensen比率叁个指标进行衡量的。资产规模指标是通过总份额指标衡量的。定性分析是通过对基金经理评价和基金管理公司评价两个大的指标进行分析的,其中对基金经理的评价又是通过基本信息和从业经历两个指标进行衡量的。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评价是从战略规划、核心竞争力、战略合作伙伴以及所在基金公司高层变动四个方面进行衡量的。而至于其它变量主要是根据资本市场、政策制度、基金管理费用以及客户认同率等指标进行衡量的。同时也指出本评价体系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比如,评价指标本身带有一定的假设条件,与实际有出入,评价过程比较复杂等等。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对构建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加以简单的应用,并做以简要的说明。
赵玉彪[2]2013年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券市场永远是一个充满着机会与风险的奇幻世界,它令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用社会阶层、不同财力的人流连忘返,驰骋期间。投机与投资的交织融合产生了证券市场操作的神韵所在。每一个人都企图探究“胜者为王”背后所蕴藏的鲜为人知的玄机。新世纪以来,我国证券市场无论是在投资品种还是总市值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令投资者有了更为自由的选择余地,也为他们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必要条件。证券投资基金就是该类投资组合产品的典型代表。我国投资者特别是可用于投资资金量相对有限的中小投资者,其普遍并不具备专业的证券投资理论知识,仅仅依靠长期参与证券市场的简单经验往往产生巨额浮亏,甚或“血本无归”。这部分中小投资者数量众多,是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但也是强烈的风险厌恶者。基金是由基金经理及其团队负责运营,该团队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专业知识以及交易技巧,能够充分的对与投资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获取市场超额收益。与普通投资人而言,基金经理的团队化运作在投资运营过程中出现“低级错误”和“严重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金发行数量屡创新高,无论是基金整体规模或单只规模都空前膨胀,基金产品的不断创新使得投资品种更为丰富,投资者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越发强烈,因此,我们认为能否科学、全面的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运营状况进行有效评价,就成为了我国基金业能否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要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市场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该体系下可以充分反映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特点,同时,我们还希望在法律框架下,遵循市场规则的同时,能够成立一个公正、公开、权威的评级机构来履行这一职能,相较于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目前我国的具有统一行业标准的权威评级机构尚未成立,因此,无论从市场的现实需要,或是市场构建的完整性出发,探索基金绩效评价方法都是证券投资基金研究领域必须解决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基金的历史业绩,我们可以对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过程作出合理的评价,通过持续性分析,我们可以检验基金的历史业绩是否具有可预测性,通过对基金绩效的归因分析,我们可以为基金管理人提供有效的业绩反馈,并帮助投资者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在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成为主流趋势,这也包括基金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大整合”,这既为基金评价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挑战。可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开发先进并符合我国市场实际情况的绩效评价方法是我国基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既包括绩效评价也包括对绩效的归因分析。绩效值是投资者和管理者做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孤立应用绩效值并不能使我们获得基金表现全部信息。作为基金的参与者,无论是谁,他们都需要了解导致基金表现差异化的具体原因,以便用这些“原因”来修正基金在运营过程中带来偏差的表现,同时这也对基金投资者的投资选择行为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按照从基金绩效评价到绩效归因分析,最后给出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全文共分5章:绪论部分我们着重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内容与结构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等基本要素。第一章为基金绩效相关研究综述。在本章中,我们将系统的梳理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国内外学着的理论研究成果,并着重介绍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主要理论模型与方法,该方法是本文应用的核心方法。本章我们注重学术成果的总结。第二章为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在本章中,我们全面的展现了国内外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基金绩效业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推测。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我国市场的发展程度、投资者的成熟度、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等都与西方市场存在差距,特别是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行业监管体系建设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基金绩效评价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间存在本质不同,主要表现:第一,基金评价期间长度不同。我国的评价期远短于发达国家基金评价体系的评价期长度。第二,基金评价方法不同。我国一般仅采用单一的量化方法进行评价,而发达国家一般为定量、定性的综合分析法。第叁,评价模式也存在差异。我国仅有静态评价模式,而发达国家成熟体系已经发展至动态评价模式。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的基金绩效评价业无论从评价理念的发展上、评价方法的开发上还是到评价体系的建设上不仅与国外权威机构存在一定差距,且严重滞后于我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因此,集中力量建设我国自主研发的基金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第叁章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研究。本章应用基于面板数据的规模收益可变超效率DEA方法对基金绩效进行了评价,我们建立了以基金的获利能力、风险水平、运营成本、成长能力以及获取超额收益能力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进行评价之前对收益率要素进行了降噪,避免了学术界以及业界对相关问题的争论,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最后基于该评价体系,我国对我国市场上41只股票型基金在样本期内的绩效进行了评价。通过实证分析,应用该模型不但成功的生成了各基金的绩效值,同时实现了绩效值在模型内部的归因过程,即效率值源于投入要素的节约或产出要素的盈余。且从本文的实证分析来看,当超效率值源于产出要素的盈余时,其贡献率远大于该决策单元投入要素的节约。对于超效率值归因的区分和判断是该超效率DEA方法有别于其他DEA方法的主要特点。从绩效评价的实证结果来看,我们认为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运营水平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第四章开始为基金绩效评价的归因分析。基金绩效的归因分析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四章,是基金治理结构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该部分侧重于基金在运营过程中所面对的外部因素的分析。在第四章中,我们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法、计量方法与博弈论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基金治理结构对于基金绩效的影响。总结了我国基金治理结构的缺陷,即我国的市场上基金管理人、持有人和托管方叁方制衡的模式却并不成立,基金管理方的权力过于强势。并提出以补充投资者利益代表,清晰化发起人与管理人角色,确保其不重迭和强化基金持有人监督效力,促进托管人缺乏独立性等两个解决办法。同时发现,普通投资者持有份额的系数方向与基金绩效的超效率值呈负相关关系,我国市场存在“赎回异象”。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与基金绩效的方向上看成正相关关系。基金公司自有资金购买的份额并未表现出与基金绩效显着相关的特征。最后我们运用博弈论方法对基金持有人监督策略与基金管理人运营目标策略进行了推导分析。第五章为基金经理择股与择时能力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本章侧重于对影响基金运营过程中所面对的内部因素的分析。在本章我们回顾了经典的归因分析理论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在借鉴了DEA方法与二阶随机占优理论,建立了一个基于二阶随机占优的规划模型,有效的生成了基金经理相对择股能力值与择时能力值。这样做不仅可以大幅的提升评价过程中的客观性,并可以在有效的生成择时择股值的同时,依据其与有效前沿面的径向距离来判断基金间择时能力与择股能力的相对强弱程度。但该模型也存在一个不足,即该模型仅能评价各基金间的相对择时能力与择股能力的强弱程度,而不能判断该基金是否确实具有择股能力与择时能力。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确定了基金经理择时与择股能力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方向。从实证结果来看,我国的基金经理普遍不具有相对择股能力,而具有相对择时能力,且相对择时能力是影响基金绩效的主要因素,越具有择时能力的基金经理其基金绩效往往越好。最后,我们应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系数对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持续性与择股能力持续性进行了检验,从检验结果上来看,我国基金的择时能力与择股能力普遍具有持续性。在本文的结论部分将对前文的实证结论进行总结,并给出相应的政策结论。
王会叶[3]2008年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证券市场的一支重要队伍。科学、合理地评估基金绩效,可以为基金公司、投资者和监管当局提供丰富的投资决策信息,不仅是一种评价投资管理价值的方法,也是基金业规范、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本文正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之上,紧密结合中国基金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国内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分析,从而发现问题,揭示规律。本文介绍了基金绩效评价的叁大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其中定量分析部分包括数据处理方法、基准组合与无风险收益率的选取、收益风险测度、整体绩效指标、绩效归属分析、绩效持续性研究、基金绩效排序一致性考察几个方面。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选择了收益风险指标、叁大经典风险调整指数、T-M模型、H-M模型、自相关检验、半期秩差检验、双向表法、斯皮尔曼检验等对2006年和2007年两个完整会计年度间我国20只开放式基金的整体绩效、基金经理人的选股择时能力、选股能力与择时能力的相关性、基金绩效的持续性、各基金绩效评估指标的一致性等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认为:在牛市中,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绩效水平整体上显着超过市场基准组合,我国证券市场属于弱势有效市场;基金经理有显着的选股能力,呈现一定的择时能力,但不显着;大部分基金的绝对业绩不具有短期持续性,而整体上具有相对业绩和联合业绩的长期持续性;同一市场基准下经过风险调整的叁大指标具有显着的强正相关性,而其与收益率指标的相关性较弱,在H-M模型和T-M模型下,其对应的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的一大特色是针对不同风格的基金设计出不同的市场基准进行比较,这是前人研究中所不具有的。本文的研究是对基金绩效衡量的一个整体性分析,对深入观测中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深化对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与作用的认识,促进中国基金业的规范发展将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
田浩[4]2001年在《证券投资基金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新基金的不断设立和基金行业的超常规发展,恰当的监测、分析和评价基金的业绩变的越来越重要。论文针对我国投资基金评价的现状,参照国外经验,对基金表现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对我国基金业运行的现状做了实证分析。 论文从资本市场理论与基金表现评价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评价的理论基础。在对效率市场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现实市场的非强式有效性使基金表现评价成为必要,而且效率市场理论为构建基准投资组合提供了选择原则。通过对资产组合理论的分析指出,该理论为评价基金管理人的投资分散化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期望效用准则的提出指明了收益和风险应共同成为基金表现评价的重要因素。最后指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为评估投资业绩提供了测度风险和基准投资组合收益的方法。 论文探讨了收益率与风险的测定方法,提出了投资目标一致性的评价手段,介绍了国外流行的评价基金管理人综合投资才能的合并表现评价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出风险调整测定法。文章论证了信息比率与夏普比率之间的关系,指明了不同合并表现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和选择原则。论文进一步阐述了基金表现的归因分析法,以区分基金管理人不同的投资才能对基金业绩的影响。通过对市场时机选择能力的研究表明产生自成功的市场时机选择带来的收益方式与按照某种期权投资战略带来的收益方式具有一致性,并据此推导出以管理费用表示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的经济价值。最后介绍了两种检验市场时机选择和证券选择能力的模型,并结合时机选择能力经济价值的分析,探讨了模型参数的经济含义。 论文最后应用相关方法对我国基金业运行的现状做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基金业整体而言获取了显着的超额收益,且这种超额收益主要源自基金配售优惠政策的贡献。在剔除了基金从新股配售中获得的收益后,发现基金的业绩与市场收益相比仍获得了一些正的但不显着的超额收益,因此可以认为基金的运作是有效的。
王栓红, 汪寿阳[5]2008年在《金融系统工程的一个案例:证券投资基金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完整地分析当代金融体系的系统特征不能再简单地利用微观和宏观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及工具,还需要引入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研究这样一个对于国民经济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系统,即金融系统工程.为了深刻揭示金融系统工程的内涵与其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意义,本文将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研究作为金融系统工程的一个案例予以介绍.该研究案例遵循了金融系统工程的研究思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研究证券投资基金评价问题,在研究思路、模型开发、理论方法、实证检验等方面都有突破和创新,包括开展了一些在基金评价研究领域属于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分析表明,金融系统工程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高莹[6]2007年在《我国开放式基金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来,经过九年多的发展,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2001年9月我国首推开放式基金以来,我国基金业的发展更是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近几年来开放式基金异军突起,基金总体规模和市场都迅速扩大。在西方国家,基金评价体系非常发达,基金评价机构与股票评价机构、债券评价机构一起已成为资本市场信用评价叁大支柱。相比之下,我国的基金评价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随着基金高速扩容、产品不断创新,开放式基金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业绩逐渐拉开了差距,投资者的投资差异也逐渐显现。如何正确衡量与评价开放基金也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开放式基金评价的实践回顾及基金评价的理论研究综述,建立一个适合我国情况的、服务于投资者的开放式基金评价体系。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在阐述研究背景及选题动机的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并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构框架。第二部分我国开放式基金评价现状,首先介绍开放式基金并回顾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情况,之后对我国开放式基金评价机构及评价体系进行介绍,最后阐述我国开放式基金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基金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模型,对国内外基金评价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传统的基金评价指标与模型及基金评价理论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同时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局限性及启示,为后文构建我国开放式基金评价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我国开放式基金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阐述构建我国开放式基金体系的必要性与原则,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基金评价方法,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面向广大投资者的开放式基金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叁部分内容:开放式基金分类;综合评价模型;跟踪评价。叁个部分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开放式基金分类是综合评价前的基础工作;综合评价模型是整个评价体系的核心;跟踪评价是综合评价结果的有益补充。叁个部分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开放式基金评价体系。第五部分结束语,在对我国开放式基金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对优化我国基金评价业提出政策建议并对投资者提出建议,最后总结本文的创新之处与局限性。
章冬斌[7]2006年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源于西方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但由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差异,因而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应与这一情况相适应,故应对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以达到科学评价基金绩效的目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比较了衡量基金绩效的各评价指标、模型,而后将各基金绩效评价指标、模型应用于我国实际,以我国48只运作时间较长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细致的实证分析,多方面考察了基金的收益水平、风险水平以及经风险调整后的基金总体绩效、选股择时能力,在分析过程中比较了各评价指标、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效果。由于这些评价指标、模型本身是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的风险因子建立起来的,各评价指标、模型对基金绩效评价结果排序往往会不完全一致,因此本文结合实证分析中的各基金绩效评价指标、模型所反映的信息,运用多元统计方法构建出了适合我国的基金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并用以综合评价了我国基金的绩效。
李小炜[8]2007年在《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后,2006年上证指数翻了近1.5倍,同年我国的开放式基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何合理、科学地衡量我国基金的绩效对基金监管者,中小投资者和基金管理公司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思路、方法和实证成果进行了概括和对比分析,由此拟出了本文的研究计划。第二章对证券投资基金进行了概述,从不同的视角对基金进行了分类对比,并简述了它的投资特征、风险和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并给出了绩效评估的概念。第叁章介绍了本文选用的方法,用叁大经典风险调整指标即Sharpe指数、Treynor指数、Jensen指数对基金的收益进行了衡量及其排序。接着,本文介绍了将目前国际金融界盛行的风险值VaR技术纳入衡量基金绩效评价的RAROC模型,并进一步对其改进。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将条件异方差模型用于刻画各个基金的收益率波动性,是对VaR技术很好的改进,从而也是对传统的将基金波动看为常数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的改进。本文采用T-M模型和H-M模型来对我国基金经理人的选股能力与择时能力进行考核。基金持续性指标对基金的评价非常重要,本文引入非参数检验的思想即绩效二分法和传统的参数检验法对基金绩效的中期和长期持续性进行了研究。由于衡量基金绩效的方法很多,而且它们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目前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本文采用主成分的思想,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各指标构造了综合评价指数,对基金绩效进行了总体衡量。第四章在前面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我国的基金总体上是优于基准组合,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还不够高,绝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具有选股能力,但是整体不具有择时能力,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较大且中长期内基金的业绩都不具有持续性。最后论文对基金监管人、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都做出了建议,并对基金绩效研究的方法和我国基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展望。
陈岩[9]2008年在《基于Bootstrap方法的证券投资基金综合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金评价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课题。从简单的角度讲,选择按日(周)公布的单位基金净值来做出评价,是基金投资最简单而实用的评价方法,但若要真正揭示基金的投资价值和风险,涉及的方面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对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我国基金,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更是不可或缺的。在此之前,有关基金评价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但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与业绩或者风险相关的几个指标进行评价,所得出的结论也难以完全反应出一只基金的整体表现。本文立足于建立一个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出一只基金的真实表现,并且具较高的可操作性。基金评价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本文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与考察。首先对影响基金业绩的所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一个较为详细的指标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包含了一些定性指标,本文利用加权集值统计法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然后通过bootstrap方法把采样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数据集,最后把所有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这样,所得到的数据就可以进行统一的加权计算。通过设计基金评价流程图,来确定基金评价的步骤。在建立评价模型的过程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基金评价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到基金综合评价的各级指标,并通过专家打分得到各个指标的判断矩阵,求出指标的权重,再利用综合加权法得到基金的具体评价值。最后,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叙述建模过程中的难点与不足,并对后续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徐婵[10]2011年在《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评价指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和证券市场的市场化,中国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因此全面客观的评价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和基金公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恰逢中国证监会规范国内的基金评价机构,首度推出了十家具有基金评价、评奖资质的机构。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展基金评价业务的意义和原则,随后从基金评价的经典理论模型入手,阐述了马科维茨(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紧接着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方面对基金评价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对可能引起定量分析结果误差的多个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对主要基金评价指标分别进行了介绍。最后对自行选取的评价指标并借助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这两家机构的基金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本文在基金业绩评价指标使用上做了初步的尝试。为了给基金投资者做出投资的建议,本文纠正了看排名选基金的误区,即某段时间内业绩表现突出的明星基金总是能吸引大多数投资者。本文通过使用自己的指标在2005年7月1日到2011年6月30日之间对选中的58支样本基金进行分析、统计,然后将结论进行追溯原因,得出如下的两个结论。结论一是投资者要了解基金的业绩风格,即要了解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业绩的相对优劣。基金根据投资业绩可以分为牛市风格、熊市风格、震荡市风格和市场均衡风格。结论二是要了解基金的选股偏好。中国股市经常可以观察到不同风格相对强弱之间的轮动,即所谓风格轮动。某些时期大盘蓝筹主导市场上涨,而某些时期择时中、小盘股主导市场行情。了解了基金的风格,就可以根据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基金的投资风格来选择基金,构建自己的基金投资组合,获得相对丰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研究[D]. 徐晓爱.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2].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 赵玉彪. 吉林大学. 2013
[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实证分析[D]. 王会叶. 西北大学. 2008
[4]. 证券投资基金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田浩. 西安理工大学. 2001
[5]. 金融系统工程的一个案例:证券投资基金评价研究[J]. 王栓红, 汪寿阳.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8
[6]. 我国开放式基金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高莹.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研究[D]. 章冬斌. 苏州大学. 2006
[8]. 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研究[D]. 李小炜. 厦门大学. 2007
[9]. 基于Bootstrap方法的证券投资基金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 陈岩. 河南大学. 2008
[10]. 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评价指标研究[D]. 徐婵. 复旦大学. 2011
标签: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基金论文; 开放式基金论文; 绩效评价论文; 评价体系论文; 证券投资基金论文; 基金风险论文; 绩效指标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基金收益论文; 绩效反馈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过程能力论文; 基金经理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投资论文; 业绩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