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以综艺节目一年级为例进行论述论文_徐瑞

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以综艺节目一年级为例进行论述论文_徐瑞

摘要: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共同的活动中建立的人际关系,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其他人际关系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同伴交往对儿童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将以湖南卫视播出的综艺节目,《一年级》为例,系统阐述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同伴交往的类型,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解决被拒绝行儿童在同伴交往中无法融入集体的问题。

关键词:学前儿童 同伴交往 综艺节目

一、同伴交往的发展

儿童的同伴发展是从其出生后一年左右就开始发展,出生第二年发展的更加迅速。第一阶段是单方面的社交,这种社交发生在6个月左右,儿童能够相对微笑并发出声音,时而注意下同伴,同伴间又短暂的接触。到了儿童10个月左右,儿童出现应答性特征,一个儿童的社交行为引起另一个儿童的反应。比如,一个儿童递给另一个儿童玩具,与对方取得联系。儿童之间开始产生简单的社会交往。儿童1.5岁以后,出现互补性交往行为。比如,你追我跑,你给予我接受。这一时期,当母亲和同伴均在场的情况下,儿童与同伴在一起玩的实践要超过母亲。2岁以后,儿童之间交往的主要形式是游戏。著名的心理学帕顿研究发现,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可以将游戏分为六个类型,从第一种到第六种,社会性水平不断提高。第一阶段是偶然行为,儿童行为缺乏目标,东游西逛,注意碰巧引起兴趣的事物,这种行为还不属于游戏;第二阶段,是旁观,看别人游戏,注意听别人说话,但是行为上不参与进去;第三阶段是独自游戏,即儿童专注于自己的游戏,而不在意别人玩什么;第四阶段是平行游戏,是一种两人以上在同一空间进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相同或相仿,儿童之间相互靠近,能意识到彼此的存在,但是彼此之间没有合作行为,没有共同的目的;第五阶段是联合游戏,几个孩子以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游戏,有共同游戏的意识,但是没有明确的分工;第六阶段是合作游戏,是幼儿后期出现的较高级别的游戏形式,是一种需要共同需要,共同计划,共同协商完成的游戏活动,游戏中有分工也有合作,有领头者也有随从者。

二、同伴交往的类型

1.1同伴交往的研究方法

同伴交往的研究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同伴现场提名法”即在幼儿集体活动的现场,了解幼儿在同伴中的社会地位,挑选一处合适的地方,能够使儿童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逐个向每一个儿童提问,“你最喜欢班上哪三个小朋友”(正题名),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三个小朋友?”(负提名),详细记录儿童的回答情况,其中被正题名的小朋友在正题名上被记一分,被负提名的小朋友在负提名上记一分,由此判断出儿童被同伴接纳的程度,从而判断出儿童的社会地位。

1.2同伴交往的类型

儿童的同伴交往类型是不同的,庞丽娟根据“同伴现场提名法”将儿童分为4种不同的交往类型。其中分别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1.2.1受欢迎型

这类儿童喜欢与人交往,人际交往中积极主动,常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在同伴中地位较高,被同伴接纳,他们的同伴提名分数,正题名很高,负提名很低。比如在《一年级》中的安琪儿,她就很受同学们的喜爱,班上的一个孩子因为想念父母哭了,她走上前去安慰道:“你是想家了吗?再过几天就能见到爸爸妈妈了,我们也很想念爸爸妈妈,一会我告诉老师,让你爸爸妈妈第一个来接你好不好?”就这样哭的孩子情绪渐渐平复,从这点看出,这个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是很积极的。班上的王紫璇也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孩子,在第二轮竞选班长的时候,她没有接受她父亲的帮助,而是很真诚很积极的争取,她说她很想当班长,她知道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她的爸爸E哥(孩子们都很喜欢的少儿工作者),因为他是真的希望小朋友会喜欢她,他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位同学。最后班长投票中,两个孩子分别得到了17票和20 票。她们在与同伴交往中都很积极主动,热心。受欢迎型在人际交往中是最好的一种。

1.2.2被拒绝型

被拒绝型和受欢迎型的儿童一样,喜欢交往,在交往中活跃主动,但常常采取不友好的方式,比如,总是强行加入小朋友的游戏之中。《一年级》中的马皓轩就是这个类型,刚刚开学的时候,大课间玩游戏,小朋友们都在玩转盘,马皓轩抢了一个孩子的座位,与孩子们发生争执,导致孩子们集体对马皓轩产生排斥心理,还有上课之前老师分座位,马皓轩不知道什么情况,非要坐在自己原来的座位上,于是又被其他小朋友集体排斥。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马皓轩小朋友一直在很积极的与同伴交流,加入同伴的活动之中,但是他的行为不友善,攻击性行为较多。

1.2.3被忽视型

这类儿童不喜欢交往,常常一个人独自活动,在交往中表现的退缩。他们对同伴做出的友善行为和敌意行为都很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一般型

这类儿童在同伴交往行为中表现一般,既不主动友好,也不恶意不友善。同伴提名分数的正负提名既不是很高又不是很低。

三、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儿童早期的亲自交往经验;儿童自身的特征;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儿童与父母早期的亲自交往会影响儿童发展的许多方面,其中就有儿童的同伴交往。儿童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与父母之间有社会性交往。比如儿童的需要得到及时地满足,父母与儿童经常互动,父母经常抱着儿童探寻周围的世界,幼儿早期积极的亲自关系会让儿童对世界充满信心,在以后与同伴交往的时候有自信,会积极主动地交往。反之,如果,父母无法及时地满足儿童的需要,儿童发出的各种信号得不到及时积极的回应,儿童在今后的同伴交往中会很畏缩,不善于与人交流。此外,儿童的第一个危机期,3岁的时候父母能否处理得当,以及正常的生活中父母与儿童交往的形式,比如权威型家庭的孩子会乐观自信,而忽视型家庭的孩子控制欲差,不善于与人交往。父母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

儿童自身的特征也会影响儿同伴对儿童的态度和接纳程度,首先,性别,长相,姓名等会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态度和交往中的行为特征。一般女生会比男生更受欢迎,长相好看的孩子会更受同伴的欢迎,比如,在《一年级》中,安琪儿长得很漂亮,老师分座位的时候有的孩子就点名要和安琪儿坐在一起。姓名好听的小朋友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接纳。其次,儿童的能力性格个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性格开朗能力较强的儿童会更受欢迎。性格急躁,脾气暴躁的孩子就容易被同伴排斥。

活动的材料和性质也是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从婴儿到幼儿初期,儿童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着玩具而产生的,玩具的不同数量和不同的特征会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其中,玩具数量充足或者是大玩具的情况下,儿童之间的同伴交往会比较和谐,反之,如果玩具数量少,儿童之间会发生争抢等行为。

四、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同伴交往在儿童的成长中不可或缺,在儿童的世界中,同伴交往是儿童生活中全新的领域,为儿童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而且,对儿童自身的情绪,情感,自我认知,能力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影响。

4.1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自己已有的社交技能,比如,对同伴露出微笑,用伴也会回应微笑,儿童的这种社会交往技能得到正强化。也能纠正儿童的不良社会交往行为,比如,攻击性较强的孩子经常会受到其他同伴的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自我认知有所提升,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当,就会慢慢改正。同伴关系中,儿童的地位是平等的,儿童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得到同伴的关注与认可,所以,同伴交往更加能锻炼儿童的社会适应性。《一年级》中,马皓轩小朋友和其他孩子长时间的磨合,最后友善了很多。

4.2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积极情感的形成

同伴之间的良好的关系,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与归属感,当儿童一个人去完成任务时,儿童会胆怯,放不开。但是当许多儿童一起完成任务时,每个孩子在完成任务时都会放松很多。就像在《一年级》中,老师给孩子们除了拐骗测试题,第一组是马皓轩和安琪儿,一共是两个人,第二组是陈思成一个人,两个孩子的这一组中,面对路人假扮的人贩子假装求助时,两个孩子会理直气壮的质问测试人员,说你们是骗子,你们已经穿帮了。但是只有陈思成的一个组的孩子,在面对测试人员时,一直保持着安全距离,没说几句话撒腿就跑掉了。由此,同伴交往有利于孩子良好情绪的发展和安全感的获得。

4.3同伴交往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每个儿童都来自于不同的环境,受到的教育,经历的事物都不同,比如多个儿童在玩同一个玩具的时候,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玩法,孩子在一起玩时,对游戏的拆分组合等等都会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同伴交往中,打人等攻击性行为会被拒绝,微笑友好等亲社会行为会被同伴接纳,儿童的反馈是最真实的,当攻击性强的孩子被同伴拒绝而感到难受并意识到自己应该改正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在逐渐提升。

五、总结

总之,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是儿童成长的总要组成部分,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与同伴玩耍,并且不可溺爱,过度包办,为孩子与同伴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打下基础。老师应该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特点,鼓励被忽视型儿童积极参与到同伴交往中,对被拒绝型儿童多采用移情训练的方式减少其攻击性行为,使其更好的融入同伴之中。

参考文献

[1]. 陈国眉, 冯晓霞, 庞丽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 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论文作者:徐瑞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以综艺节目一年级为例进行论述论文_徐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