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参与本次试验,所选病例均来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就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梗阻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30.0%),两组对比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快其病情的康复进程,此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手术;综合护理;常规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危害性较大,会影响其术后康复进程和手术疗效,需尽早进行处理。许多研究认为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快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康复进程,本次试验就综合护理模式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参与本次试验,所选病例均来自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有40例。试验组中男性、女性各有25例、1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为(45.7±5.6)岁。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各有22例、1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为(46.3±5.9)岁。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以上资料相比P>0.05,试验可行。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做好各项手术准备工作,术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操作,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护,给予必要的健康宣教。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其术后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嘱咐其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其疑问进行解答。(2)饮食护理。需嘱咐患者在术后8小时内进食,之后可食用少量流质食物,并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和普通膳食,多食用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3)胃肠减压护理。在手术后需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并注意观察其引流情况,定时对引流管进行消毒。(4)行为护理。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指导其进行早期活动,可进行床边站立、扶床行走、床上坐起等运动,在术后3至5天可对切口对侧腹部进行按摩。
1.3观察指标
1.3.1就两组患者的梗阻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1.3.2就两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坏死穿孔、再次粘连梗阻、肠绞窄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的试验数据,组间对应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统计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在P<0.05时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梗阻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相比
试验组患者梗阻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之对照组更短,组间对比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相比于对照组(30.0%)更低,组间对比P<0.05,详见表2。
3,讨论
腹部手术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具体包括阑尾手术、腹直疝、腹斜疝、肝脏手术等类型,该类手术往往易引起诸多并发症,会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其病情的康复进程[1]。粘连性肠梗阻属腹部手术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多因患者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难以正常通过肠道而致病。在临床中需高度重视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处理,需对患者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护理方法,将其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中可给予其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胃肠减压护理、行为护理等诸多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快其病情的康复,并预防坏死穿孔、肠绞窄等并发症的发生[2]。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在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其梗阻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仅为10.0%,且上述指标均优于单用常规护理服务的患者(两组相比P<0.05),邱镜、李纪兵[3]的试验结果与本次试验结果类似。
可见,综合护理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芬.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8):3526-3527.
[2]惠雯.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3):266-267.
[3]邱镜, 李纪兵. 腹部手邱镜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J]. 医学信息, 2016, 29(5):126-127.
论文作者:林虹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肠梗阻论文; 患者论文; 腹部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