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投资项目启动式开发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项目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第一个经济增长的高潮是由农村改革推动的;第二个经济增长高潮是在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特别是转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过程中,由特区引资政策和加工出口方式推动的;中国经济的第三次增长高潮寄希望于西部开发。我国西部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异,很难用国外或东部沿海地区已有的某种开发方式作为范式,而应采取混合式的开发,即推进西部开发的模式应不排除道路先行式的基础建设开发,也不排除美国尤他州资源创新式的高科技开发,更不排除德国“投资补贴”落后地区投资项目的扶贫式开发,西部开发综括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国企振兴和民营经济发展及“老少边穷”地区开发所提出的多个方面的目标,其重大的项目由政府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或其他宏观调控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制定优惠政策,安排投资并直接监控,这些目标和措施可总括为投资项目启动式开发。这种方式比城市化开发或资源转换式开发更能体现市场和地区平衡发展的经济要求,更能符合加强西部生态建设的要求,也更有利于实现经济发达、结构合理、人民富裕和社会稳定的西部大开发目标。可以认为投资项目启动式开发体现了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特色。
(一)投资项目启动式开发战略的界定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依靠中央财政实施“转移支付”,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两个方面的重大项目,在公共产品领域集中投资,以期奠定实现西部发展的基础,进而带动国际资本和东部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入,并与西部地方政府及企业的配套投资、体制创新和科技人才创新等方面的改革集合成推动经济发展一种巨大力量,形成东西互补,中西联动,整体协调,结构与布局合理,增长速度和质量继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中国经济新格局,在21世纪中叶使中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由此看来,项目启动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已决定了西部开发开局的成败,也对项目启动后的西部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项目启动式战略本身不等于项目启动,后者只是总揽西部开发全过程的一个阶段。要把西部建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期的艰苦努力。在全过程中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大量资金来源和资本聚积机制;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投资、技术、人才,实现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和新环境;需要开创国企改革发展和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良好局面;需要生态保护环境美化和旅游产业的协调配合,在西部产生一流的、对国内外产生深刻影响的投资大环境和消费大市场;此外,还必须考虑到西部各省区间的差异性和相对落后的普遍性,给西部大开发带来的艰巨性及长期性,把握好近期付出和远期见效的关系,使近期的支付在远期的收效有切实的保证。要实现以上的期望,仅仅依靠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仅仅依靠行政推动的重大项目启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方面做大量的努力,把伟大的战略构想与坚持科学、可行的原则相结合,以确保西部开发的主要目标能够如愿以偿。为此,提出项目开发式战略的真正意图在于如何确保政府启动的先期投入项目。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长期的效应,能够带动后续的项目和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增长阶段。这个战略意图是建立在以下理论假设基础上的:(1)政府在基础和生态项目上的先期投入,服从于经济全局发展的真实需要,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更快发展;(2)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宏观调控的目的和培育市场体制的宗旨是一致的;(3)由政府投资启动转向市场需求启动的西部项目开发能够切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并最终表现为市场力量的作用;(4)能够增强民族团结、增进社会文明,提高综合国力;(5)逐步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由行政推动开发和垄断性开发转向公平、公开、公正、符合国际惯例的开发方式。从以上假设出发,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项目启动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基本条件及策略措施,比较全面系统地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全过程。
(二)以投资项目启动西部经济增长的初步估计
根据初步调研掌握的数据概算,西部地区在2000年和2001年启动的重大开发项目总投资达到3765.83亿元,全国由西部大开发项目增加总投资4765.83亿元,西部近两年平均每年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82.92亿元(全国2382.91亿元),这部分投资增长能够带来国内生产总值多大的增长呢?由于投资、储蓄、消费诸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因变量的不确定性,暂且以粗略的估算来看西部大项目可能带来的增长。国家统计局1999年估计国家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1998年增加19.5%,拉动GDP两个百分点的增长。假定其它条件保持稳定,因西部大开发项目带动比1999年增加的固定投资是2382.91亿元,增长11.29%,2000年GDP增长被拉动幅度应该有1.16个百分点,这对国民经济全局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如果就西部省市区来看,西部大开发项目增加的投资是1882.9亿元,比1999年西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52.17%;按西部地区1998年固定资产增长25.49%,GDP相应增长8.74%的比例来估计,西部的这些大项目启动后可带来GDP增长17.89%。这个增长幅度是全国GDP计划年增速的1.69倍,可以对全国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较快地缩小东西发展差距和引起中部省区的联动发展,有利于地区协调、共同发展。
西部大开发项目的长期增长作用在于西部各省市区在项目启动后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不重复,各具特色的新经济格局。首先是新疆的天然气等地下矿产资源优势将得到最有效的利用。1996年,天然气在世界能源中的比重达到23.6%,发达国家都抓紧了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新疆是幅员最大的一省区,天然气面积占全疆的1/5,储量十分丰富。投资亿元以上巨资建造4000多公里的输气大管道工程,不仅能有效地将新疆地区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推动全疆工业增加值增长26.8%,为各族人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能为沿线省区市提供清洁的能源,特别是改善目标地上海以煤耗为主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带动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发展,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意义十分重大。第二是以西安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将在西部开发中以“西部硅谷”的形象脱颖而出。陕西关中高新带产值上千亿元的目标在2005年可望实现的话,届时将在创新能力,产业发展和管理水平方面再上台阶,辐射带动西部科技和经济的全面振兴。第三,四川的人口和GDP都接近西部的1/3,林、牧、旅游区广阔,水能资源全国第一,加上成都、绵阳、德阳以电子信息为首的高新技术重点发展区的优势,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形成水电、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10年再造四川的宏大目标是大有可为的。第四,重庆在西部开发中将以其机械、化工等产业结构优势,以393亿M[3]的巨大三峡库区开发建设的优势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新直辖市在开发中的战略支撑功能,对外“窗口”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筑成长江经济带的西部增长极和经济中心,并与四川携手建成成渝经济发展高地,实现“龙尾”强有力的舞动,促进“长江巨龙”的腾飞。第五,其他西部省区经济在西部开发中同样可以各展其长,实现更快增长。就主要项目来说,青海的盐湖及其钾肥资源,云南的绿色产业,西藏和内蒙古的生态产业,贵州的交通和扶贫,广西的出海通道等方面的建设,都将在西部开发中崭露头角。
重大项目启动带来的开发性增长主要表现为六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使环保、扶贫、生态等薄弱方面得到加强,提高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有利于在扩大内需方针的指导下安排资金投向,加快经济增长;三是有利于东、中、西联合与协作,使对口支援的资金、技术落到实处;四是有利于鼓励企业和企业家跨省区发展,打破地区封闭状态;五是有利于大胆地利用外资,更大力度地对外开放;六是有利于各类西部开发基金和优惠政策的有效使用。
(三)投资项目启动式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项目启动方式是在体制转换和经济转型过程中,寻求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方式的产物。它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项目运行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不是作为政府直接计划的一种实现形式,而应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能弥补市场缺陷,又能培育市场主导优势的有效手段,项目启动的实质是市场启动。然而目前的西部项目启动受传统体制和运行习惯的影响,还存在如下的局限性:(1)重大项目的来源基本是政府统一规划提出或由计划发展部门或其领导提出。企业组织专家或咨询机构讨论申报的项目,经政府项目管理机关审批后才找银行协议贷款,然后再自筹资金组建项目公司进行运作。政府在立项中起主要作用,代替了企业与市场的选择权,使得企业通过市场认定的可行项目得不到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而被放弃。(2)项目涉及的领域不宽,寻找项目的思路较狭窄,项目结构趋同性明显。各省市区都集中力量于道路交通项目,忽视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对项目的选择性,这样势必造成投入在某一方面的孤军深入,而受制于其它薄弱方面,浪费有限资源。(3)项目的科技含量不高,追求数量和规模的现象突出,忽视创新科技项目,使项目建成后的启动作用大受限制。(4)热衷于增量资金投入项目,对存量资产改造项目重视不够。新增投入项目的拉动作用可能被来自已有项目和存量资产的损失所抵减。(5)项目的论证粗略,审批过程缺乏科学性,导致项目上马后变动过多,投资效果难以保证。(6)项目监控管理缺乏机制,投资风险难于分散,投资者利益难于保证。(7)项目建设业主的竞争机制不完善,不仅不利于项目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反而给腐败行为以可趁之机。
为了使项目启动发挥出主动有力、宏微观兼顾、推进快速等优势,克服项目启动开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启动成功,建议采取以下对策:(1)转变中央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职能,建立创新开发管理体制。建议中央国务院赋予西部开发管理机构以建设项目审定、资金运行、人事调配等方面一定的权限,改临时机构为正式编制,可更名为西部大开发总署,办公地点设在成都或西安,与西部大开发各省市区分部加强联系,摆脱一般行政事务缠扰,专事西部开发,职责范围集中在项目决策、运作、监管工作上,使其深入实际更多,工作效率更高。(2)健全项目论证体系。吸收国内外高水平的项目专家、科技专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等组成西部项目认证委员会,下设重大项目调查、论证、决策的专门机构,对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科学、周密的论证和优选。项目来源只由地方提出,国家及省市区项目认证委组织认证,确保项目建设的决策科学化。(3)重大项目要优先考虑内外优秀大公司或科技创新企业作为项目的龙头。(4)政策性投资项目和商业性投资项目分开管理。政策性投资项目如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等,由开发署及其分支机构公开招标选下项目和业主,并通过开发行或委托机构跟踪考评。对项目运作成功者予以“投资补贴”或扶贫开发贴息支持;对项目运作失利者可以及时收回开发权,并追究领导及个人责任,再授予符合资格的业主运作。对商业性投资项目,特别是企业技改项目要积极支持,确保其业主享受西部开发的优惠条件,依法保护出资人的正当利益不受侵犯,吸引更多西部以外的投资者。(5)加强政府对商业银行执行西部产业政策导向的监管力度,同时取消对商业银行自主选择投资项目的限制。可以通过奖惩促使商业银行围绕西部大开发投资更多的西部项目,有效促成资本市场自动选择项目的良好机制。(6)建立健全西部投资项目资本风险管理,落实资本风险管理职能主体和办法。完善民间投资的进退机制。(7)西部建设项目要吸收国外资本,特别是多吸收中小发达国家的国际资本,允许以土地、技术、资源、市场换取国际资本的长期输入,改善投资结构,增强地区经济实力。(8)要加强项目及投资的平衡管理。加大对教育、高科技方面的项目投资;基础建设项目要根据经济全局动态发展的要求作出调整,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项目安排,力戒一哄而上、拼凑项目的做法。(9)加强建设项目支出方向的平衡管理。为了支持西部地方经济的发展,项目安排上要注意多安排可行项目中设备、材料、用工等支出倾向西部的项目,对西部以外地区厂商供应项目所需产品的价格要在保证质量和供方利益的原则下,向西部实行让利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