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波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101)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 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心理干预后,SAS、SDS量表分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S、SD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预防或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尿毒症;血液透析;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212-02
尿毒症是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代谢物蓄积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致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该病具有较高的病发率,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方法,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约有69%存在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状态,可使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1],这些不良心理情绪可使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患者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治疗的信心,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减轻患者对尿毒症的恐惧,是十分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3 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的年龄为27~76岁,平均年龄为(45.2±4.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的年龄为26~75岁,两组的患者均为智力和认知等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病史的患者,并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透析方法等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具体方法如下:
1.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要主动告知患者尿毒症的病程,以及血液透析的方法,拉近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建立抗病治疗的信心。
1.2.2加强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了解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从而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主要是通过开展尿毒症和血液透析知识讲座、向每一位住院患者发放尿毒症和血液透析宣传册以及护理人员在平时护理工作中向患者进行疾病护理讲解、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等方法,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2.3调动家庭和社会支持 尿毒症是一种病程长,需要终身透析治疗的疾病,护理人员在向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充分调动患者家属和社会功能对患者的积极作用,患者在与疾病的斗争中,需要家属和社会的支持,家属能够起到医护人员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护理人员要向家属讲解尿毒症和血液透析相关知识,转变家属对疾病治疗的消极态度,使家属能给予患者积极态度,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对生活和疾病治疗的信心。
1.2.4对患者进行运动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运动饮食进行科学指导,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告知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要按照规定严格摄入,要遵循“少盐低脂”原则,多食少盐和低脂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及瘦肉等,每天定时,定量补充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2],严格限水。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适当的活动可以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并能促进身体各机能的恢复。患者进行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决定运动的种类、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采取患者能够耐受的有氧运动,身体状况允许时也可适当游泳,避免过度疲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尽量减少对照顾者或医护人员的依赖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SAS评分>50分,可判定患者处于焦虑的状态。患者的SDS评分>53分,可判定患者处于抑郁的状态。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划分为三个等级。较好: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一般:患者偶尔配合治疗。不依从:患者抗拒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的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值(x-±s)进行表示,并采取t进行检验,而计数的资料比较采取x2 进行检验,P<0.05。
2.结果
2.1 心理状态比较
通过两组的患者实施不同干预后的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AS评分、SDS 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观察组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的数据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对比(x-±s)
3.讨论
由于尿毒症患者的肾功能衰竭,需要长期透析治疗处理,丧失了经济来源,对家庭和生活造成严重负担,此外长期的透析治疗对患者造成的身体不适、经济负担重,这类患者面临着严重心理压力,均会表现出对疾病恐惧,从而治疗依从性较差,缺乏积极治疗信心,大部分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出现自杀行为等,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低下[3]。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治疗与提高生活的质量。因此,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此次研究分析,得出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研究资料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由此说明,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能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进一步的说明心理护理和全面的健康宣教与家庭社会的支持在整个疾病的治疗中的重要性[4]。此外,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其依从性明显的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情况,而且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由此推断,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医护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梁细妹,高淑清,区秀丽等.卡片式的健康教育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现代医院,2010,10 (3):155-156.
[2] 时书侠.综合护理干预在39例老年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4,27(5):1253-1254.
[3] 叶满燕,冯蔼雯,杨热电.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9,6:81-82.
[4] Users,LingGong.For 4 cases of college degree or above low uremic patients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J]. Chinese medicine guidelines,2012,14(02):833-835.
论文作者:任晓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患者论文; 尿毒症论文; 血液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疾病论文; 焦虑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