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通道蛋白在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中表达及意义的实验研究

水通道蛋白在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中表达及意义的实验研究

肖林[1]2003年在《水通道蛋白在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中表达及意义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及研究目的: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侵犯涎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涎腺的病理改变主要为淋巴细胞浸润,导致腺泡破坏,导管萎缩,唾液分泌减少引起口干等症状。通常涎腺腺泡细胞分泌等渗液体,而导管细胞拥有Na+通道和CL-通道以及钠离子泵,参与盐分的重吸收,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water channel protein, AQP)与Na+通道和CL-通道以及钠离子泵作用相似,这些水通道蛋白具有快速和选择性促进水分的穿膜运动,达到渗透梯度的作用。在业已发现的10种AQP亚型中,已证实在人类涎腺组织中有分布的有AQP1、AQP2和AQP5,分别在涎腺不同组织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目的:初步探讨与唾液分泌密切相关的水通道蛋白亚型(AQP1、AQP2、AQP5)在SS涎腺水代谢障碍中的病理和生理机制,为SS涎腺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 选用BALb/C小鼠60只,8周龄,重20克左右,雌雄不拘。随机分为2w、4w、6w 叁组,每组均设有空白对照,实验组(各10只)分别注射白日咳疫苗+完全弗氏佐剂+同种鼠颌下腺抗原。根据预实验结果确定注射同种颌下腺蛋白抗原浓度为200μg/ ml,将抗原分别多点注射于小鼠的足垫、背部皮下,总量为0.5ml,背部注射百日咳疫苗0.05ml,对照组(各10只)均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w、4w、6w时用湿重法测量唾液流率,记录一周的总饮水量后杀鼠,取出颌下腺标本制成6μm厚的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各实验组和对照组AQP1、2、5的定位表达。用Western blot分析各实验组和对照组AQP1、2、5的表达量的变化。结 果一、AQP1、2、5在各实验组中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定位表达情况AQP5为1:200和AQP1为1:100的一抗浓度时可以看到它们在涎腺不同部位有稳定、清晰的染色反应:AQP1在小鼠颌下腺腺泡的基底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导管基底膜等处被标记;AQP5主要存在于腺泡的顶膜、侧膜和闰管、分泌管、导管等处均有较强染色;而AQP2在一抗浓度为1:200和1:100,甚至1:50都未见染色反应。在2w和4w组AQP1、5分布部位与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别;6w组就残存的腺泡部<WP=8>位而言,AQP5与对照组比较在腺泡顶膜表达减少,而基侧膜的表达增强, AQP1和AQP5表达均减弱,主要分布在导管部位。(二) AQP1、5在SS小鼠颌下腺中免疫组化染色平均积分光密度(OD)值的变化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结果表明:AQP1和AQP5的OD值统计结果都显示 2w、4w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 0.05),6w组与C组和4w组比较显着减少(P< 0.01)。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各组分别出现28kD、27kD的条带,对应于AQP1、AQP5的分子量;2w和4w 组AQP1、AQP5的表达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 0.05),而6w组与对照组比较AQP1、AQP5的表达量均显着减少(P< 0.01)。结论:(1)AQP1、AQP5在正常涎腺中分布的部位及表达的强弱不一可能与对水分渗透的调节需要特定的亚型有关,每一亚型的调节可能是单一的;(2) AQP5在SS小鼠颌下腺的腺泡细胞顶膜、侧膜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减弱,而在基底膜和导管部位表达增强,提示AQP5的异常分布与SS唾液分泌减少密切相关; (3) SS导管上皮细胞AQP1、AQP5表达的增强可能有利于唾液分泌的代偿;(4) AQP1和AQP5表达减少是导致SS口干的重要原因之一。

赵红玉[2]2016年在《增液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颌下腺水通道蛋白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导致分泌减少,口、眼干燥症状为初期表现,常伴发多种器官损害。相当一部分病人可发展为永久性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现代医学对SS的病因认识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中医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对延缓病程,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温病条辨》增液汤治疗阴虚津亏干燥综合征疗效确切。现代研究结果显示增液汤可以增加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颌下腺水通道蛋白(AQP) AQP1、AQP5的表达,促进腺体分泌,缓解干燥综合征模型鼠口燥症状;但发现颌下腺AQP1与AQP5的表达规律有明显差异,模型鼠AQP5出现明显的表达下调,AQP1出现上调,而增液汤可以继续促进AQP1进一步上调,显示调控二者的信号通路或免疫机制存在差异。目的:1探讨增液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颌下腺的病变的改善作用及对水通道蛋白AQP1、AQP5表达的影响。2探讨增液汤是否通过TNF-α/TNFR/IKK/NF-κBN、TRAF6/JNK/c-Jun、MKK/p38/c-Fos叁条相关信号通路调控AQP1、AQP5表达,进而发挥对干燥综合征模型的“增水行舟”作用。方法:取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增液汤组,选取差速离心法制备同种小鼠颌下腺抗原。模型组和增液汤组用加入CFA制备的P5抗原进行自体免疫,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整个实验过程为21天,每天测定小鼠的体重、摄食量。小鼠处死后计算颌下腺指数,制作颌下腺病理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颌下腺病理变化;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测定小鼠颌下腺中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的表达强度及分布规律;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颌下腺细胞中TNF-α/TNFR/IKK/NF-κB、 TRAF6/JNK/c-Jun. MKK/p38/c-Fos叁条相关信号通路相关的重要蛋白NF-κB, c-Jun, p38的表达。结果:干燥综合征模型鼠颌下腺指数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P<0.01);病理可见颌下腺组织中腺体萎缩,有明显灶状淋巴细胞浸润,符合干燥综合征病理改变。增液汤组颌下腺中AQP1和AQP5的表达均明显增强,模型组AQP1表达增强,AQP5表达下降,增液汤组AQP1较空白组和模型组在腺泡的基底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导管基底膜等处表达均明显增强。模型组AQP5较空白组在腺泡及导管处表达强度均明显下降,呈浅褐色,分布不均匀。增液汤组AQP5在颌下腺浆液性腺泡的顶膜、侧膜和闰管、小叶间导管等处均有较强染色,呈多点深棕色颗粒。Western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NF-κB、c-Jun、p38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空白组(P<0.01),增液汤组能降低NF-κB、c-Jun、p38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增液汤显着增加SS鼠的颌下腺指数,有抑制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防止颌下腺腺体萎缩、纤维化的病理进程,上调水通道蛋白表达强度,影响其分布,从而起到了促进腺体细胞分泌和转输的作用。增强模型鼠唾液分泌功能,从而发挥对SS样特征性症状的治疗作用,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NF-κB、c-Jun、p388在模型组中均有明显活化,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调控SS发病过程,而增液汤对这叁条通路上的关键蛋白均有抑制作用,说明增液汤可能通过影响NF-α/TNFR/IKK/NF-κB、TRAF6/JNK/c-Jun、MKK/p38/c-Fos叁条相关信号通路,调节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发挥其“增水行舟”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

何慧珍[3]2012年在《增液布津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动物模型,动态观察增液布津汤对SS模型小鼠一般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干预调节作用,并从分子细胞生物学角度观察增液布津汤对SS模型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IL-6)及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AQP5)的影响,为探讨增液布津汤治疗SS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依据,明确其治疗靶点,同时为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理论研究方法:检索古今中外文献对干燥综合征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实验研究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2.实验研究方法:雌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增液布津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环戊硫酮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利用免疫诱导法(注射白百破疫苗+完全弗氏佐剂+SD大鼠颌下腺抗原)建立SS小鼠模型,造模后当天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20mL.kg-1ig,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用增液布津汤(相当于生药6.8、13.6、27.3g.kg-1)ig,阳性对照组用环戊硫酮12.5mg.kg-1ig。首次免疫后第3,7天,用乳化抗原对模型组和用药组加强免疫2次,剂量为0.2mL,多点背部sc。以后每隔14天用乳化抗原加强免疫1次,至实验结束共加强免疫2次,剂量、方法同前两次,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在实验过程中,动态观察增液布津汤对SS模型小鼠摄食量、饮水量、体质量及唾液流量的影响。实验结束第50天,摘取各组小鼠颌下腺、胸腺、脾脏,计算颌下腺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同时镜下观察颌下腺病理变化,并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TNF-α、IL-6含量,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颌下腺细胞AQP5蛋白的表达。结果:1.理论研究结果: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中医各家虽对该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治,但均是围绕其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论治的。本虚即为诸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其中主要为阴液亏损,津枯液涸,脏腑不荣,津液输布失常;而标实主要是燥毒、瘀毒互结。故根据气、血、津液理论,拟用养阴益气、宣肺布津、活血通络的增液布津汤治疗本病。2.实验研究结果:2.1一般症状表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唾液流量减少、饮水量增加、摄食量减少、体重减轻。此外,正常对照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活动自如,皮毛光滑,无脱毛现象;模型鼠精神萎靡、嗜睡、懒动、活动度下降,皮毛光泽度下降,轻度脱毛,皮毛明显疏松,部分小鼠尾部破溃结痛,而增液布津汤能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小鼠气阴两虚的症状,小鼠轻度脱毛,皮毛疏松不明显。2.2镜下观察颌下腺形态结构变化:模型鼠颌下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腺泡萎缩或消失、导管扩张等病理变化,且颌下腺萎缩,颌下腺指数明显减小,而增液布津汤能明显减轻淋巴细胞浸润并抑制颌下腺萎缩。2.3在免疫功能方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均增加(P<O.01,P<0.05),表明机体内发生r较强的免疫反应,而给予药物治疗后,均能显着减小模型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故推测增液布津汤可以抑制机体内增强的免疫反应。2.4对细胞因子TNF-α、IL-6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NF-α及IL一6含量明显增高(P<O.01);与模型组相比,增液布津汤各剂量组TNF-α及IL一6含量均由不同程度降低(P<0.01)。2.5Western blot测定结果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QP5表达水平下降了27.90%(p<0.01);与模型组相比,增液布津汤高、中、低剂量组AQP5表达水平分别升高了32.84%(p<0.01)、12.54%(p<0.05)、4.51%,环戊硫酮组AQP5表达水平升高了20.40%(p<0.01)。结论:增液布津汤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TNF-a、IL-6的分泌,间接地抑制了辅助性T细胞(Th)业群增殖和分化,从而减轻免疫炎症反应,缓解SS模型鼠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腺泡、导管结构及免疫器,l==j.的破坏,保护腺体的功能,促进AQP5表达,增加唾液分泌,进一步说明细胞因子及AQP5在SS发病过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表明养阴益气、宣肺布津、活血通络法的整体调节作用可有效缓解SS模型鼠气阴两虚的症状。创新点:从气阴两虚的角度,研究养阴益气、宣肺布津、活血通络法对SS小鼠干预作用及其机理,得出该治法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减轻免疫炎症反应,保护腺体功能,促进AQP5表达,增加唾液分泌,从而改善干燥症状,进一步说明中医药治疗SS的作用机制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

陆妍, 陈祎, 王亚南, 刘慧, 张继胜[4]2015年在《半夏芩连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NOD小鼠Th17/IL-17免疫炎性途径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外分泌腺免疫炎性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半夏芩连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8只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组,每组6只,将6只雌性Balb/c小鼠设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每天予去离子水0.1 m L/10 g灌胃,阳性药组予雷公藤多甙片10mg/kg灌胃,中药组每天予半夏芩连汤按生药60 g/kg灌胃。连续给药12周后,摘眼球取血处死,留取双侧腮腺、颌下腺组织。采用RT-PCR技术检测IL-17、IL-6、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3(type 3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M3R)、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protein-5,AQP5)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3R、AQP5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IL-17、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17、IL-6、M3R、AQP5mRNA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中药组IL-17、IL-6、M3R、AQP5 mRNA转录水平及IL-17、IL-6、M3R、AQP5蛋白表达显着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间比较,与中药组比较,阳性药组IL-17、IL-6、M3R mRNA转录水平显着下调(P<0.01),M3R、AQP5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1)。结论半夏芩连汤抑制SS外分泌腺神经毒性损伤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其调控Th 17/IL-17免疫炎性途径相关。

杨佳, 刘健, 张金山, 汪四海, 纵瑞凯[5]2012年在《新风胶囊对干燥综合征大鼠水通道蛋白1和5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和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大鼠颌下腺的表达水平及新风胶囊(Xinfeng Capsules,XFC)对其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白芍总皂苷(to-tal glucosides of peony,TGP)、XFC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向每只大鼠两后足跖部注射与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CFA)充分乳化后的颌下腺蛋白混合抗原0.2ml诱发SS大鼠模型,常规光镜下观察大鼠颌下腺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颌下腺AQP1、AQP5的表达,并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SS大鼠体质量及AQP1、AQP5显着降低(P<0.05);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CQ组、TGP组、XFC组SS大鼠体质量及AQP1、AQP5显着升高(P<0.05);③与HCQ组、TGP组相比,XFC组SS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AQP1、AQP5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XFC可能是通过上调AQP1、AQP5的表达,调节SS大鼠的细胞免疫环境,增加SS大鼠体质量。

李碧霞[6]2017年在《乌梅喷雾剂对Wistar大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后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放射颌下腺损伤的动物模型,使用乌梅喷雾剂干预后测定其唾液流率、唾液成分以及摘取大鼠腺体,用HE染色、PCR等技术方法检测唾液腺及唾液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水通道因子AQP1和AQP5基因的表达,从分子病理层面探究放射性颌下腺损伤的发病机制以及乌梅喷雾对放射颌下腺损伤的修复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一方法:大鼠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实验动物中心统一提供,SCXK(粤)2013-0034,Wistar 种类,6~7 周,180~220g,共115只,SYXK(粤)2013-0085,并通过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复同意。将11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ham-irradiated control group,SIG)、模型组(irradiated group,IG),正常组(n=56)只麻醉不照射,模型组(n=59)麻醉后使用直线加速器一次性照射18Gy(射线类型:电子线,能量为9MV,剂量率为3Gy/min),将大鼠颌下腺部位暴露于照射区(暴露区域:1.5cm*1.5cm),其他部位由2cm铅板遮档,避免受到射线影响。照射结束后,两组分8个时间点观察大鼠饮食量、唾液流率等指标,即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第42天,期间不限制饮食量,每组各个时间段取7~8只大鼠解剖摘取颌下腺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饮水量、唾液量、病理组织学方法、水通道蛋白的表达观察判断大鼠放射性颌下腺损伤的模型建立与否。实验二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将1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35只大鼠,分别为正常组(sham-irradiated control group,SIG)、模型组(irradiated group,IG)、生理盐水组(normal saline group,NSG)、匹罗卡品组(pilocarpine group,PG)、乌梅喷雾组(dark plum spray group,DPSG)。正常组只麻醉不照射,其他4组麻醉后使用直线加速器一次性照射18Gy(具体照射方法同实验一)。造模后,各组分5个时间点收集唾液、摘取颌下腺腺体,即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期间不限制饮食量,每组各个时间点取7只大鼠取样测定唾液流率、唾液成分以及摘取大鼠腺体,用HE染色、PCR等技术方法检测唾液腺组织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以及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实验一结果:放射后1~21天模型组大鼠饮水量为(6.42±1.91)ml、正常组饮水量为(4.82±1.20)ml,模型组饮水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放射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第42天模型组唾液量均低于正常组,其中第7天、第21天、第28天、第42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第42天颌下腺指数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HE病理切片显示颌下腺腺体明显萎缩,腺体细胞核固缩明显,体积明显变小,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严重,间质明显增宽,间质中胶原有些增生,间质中血管充血明显,病理损伤程度呈渐进性加重,放射后42天损伤最为严重;颌下腺组织通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1~42天的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实验二结果:第7天、28天的模型组唾液流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7天乌梅喷雾组唾液流率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匹罗卡品组和乌梅喷雾组对放射后唾液成分的改变无明显改变;HE染色结果也显示乌梅喷雾组与匹罗卡品组颌下腺组织的修复情况较好,在第14、28天结果中,乌梅喷雾组的腺体得到修复,腺体组织恢复情况几乎接近于正常组;匹罗卡品组和乌梅喷雾组能促进水通道AQP1和AQP5的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梅喷雾剂干预两周后,乌梅喷雾组的促进水通道AQP1和AQP5表达的作用更为显着。结论Wistar大鼠接受直线加速器电子线18Gy照射后,放射性颌下腺损伤的动物模型成功建立,损伤机制为放射在损伤颌下腺组织细胞的同时,位于颌下腺的水通道因子AQP1和AQP5的表达也受到抑制,由于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是颌下腺调控水分泌和水跨膜运转的主要通道,因此水分泌和水跨膜运转功能受到不良影响,进而唾液分泌减少以及颌下腺损伤进一步加重。乌梅喷雾剂干预2周后,能促进大鼠颌下腺水通道因子AQP1和AQP5基因的高表达,从而促进水跨膜运转,促使颌下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的得以修复,对放射性损伤颌下腺的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但乌梅喷雾剂没有纠正放射后唾液成分的改变。

黄翠平[7]2013年在《CHRM3及其抗体、AQP5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3(cholinergic receptor muscarinic3,CHRM3)、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3抗体(cholinergic receptor muscarinic3antibody, CHRM3-Ab)、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5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 gren's syndrome,pS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normal controls,NC)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性,探讨CHRM3、AQP5及CHRM3-Ab在pS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1)详细收集43例pSS患者及29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取其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并在分装后冻存,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 PBMCs)。(2)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PBMCs的CHRM3、AQP5mRNA水平,比较CHRM3、AQP5基因在pSS组及健康对照组PBMCs中的表达差异; Spearman相关分析用以分析CHRM3、AQP5基因与pS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3)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pS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CHRM3-Ab水平,并比较其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分析CHRM3-Ab与pS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 pSS组血浆CHRM3-Ab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227.29±154.81pmol/L vs141.44±71.04pmol/L,P<0.01)。(2)CHRM3mRNA表达量在pSS组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0.00014±0.0003vs0.00009±0.00004,P<0.05)。(3)AQP5mRNA表达量在pSS组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0.00061±0.00176vs0.000058±0.000034,P<0.05)。(4)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pSS患者CHRM3-Ab浓度与AQP5、SR、GGT、IgG呈负相关(r=-0.481,r=-0.452,r=-0.568, r=-0.47;P均<0.05);CHRM3转录水平与AQP5呈正相关(r=0.595,P<0.01);AQP5转录水平与IgM、C3呈正相关(r=0.662,r=0.857;P均<0.01)。结论:CHRM3、AQP5mRNA和CHRM3-Ab在pSS患者中高表达,叁者可能参与了pSS的发生发展过程。

单兆臣[8]2004年在《水通道基因转导治疗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文中认为头颈部放疗仍是头颈部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其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涎腺损伤导致口腔干燥进而引起一系列口腔疾病,目前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水通道基因转导给此病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腺病毒介导的人水通道基因明显改善放疗后的大鼠颌下腺的唾液流率(Delporte,et al, PANAS 1997),但是尚没有在大型哺乳类动物得到验证。小型猪腮腺的形态及功能与人类相似,认为是研究涎腺较理想的动物(Wang, et al, Dentomaxillofac Radiol,1998)。因此,本研究先建立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在此模型上进行腺病毒介导的水通道基因转导治疗腮腺放射损伤研究。本研究第一部分内容为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模型的建立。目的在建立良好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动物模型,为应用此模型进行水通道基因治疗涎腺放射损伤的研究打下基础。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使用16只小型猪进行了腮腺的放射损伤研究,分别用0Gy、5Gy、10Gy、15Gy和20Gy五种剂量照射小型猪一侧腮腺,另一侧做对照,观察放疗前和放疗后4周和16周腮腺唾液流率、腮腺唾液生化、血常规、血清生化和组织结构变化,并进行定量组织学分析。结果:15Gy和20Gy放疗后16周腮腺唾液流率明显下降,15Gy组放射侧腮腺在4周时唾液流率下降26%(P>0.05)。在16周时唾液流率下降62%(P<0.05),16周时非放射侧唾液流率也有一定的减少,但无显着性差别(P>0.05)。20Gy组放射后4周时放射侧腮腺唾液流率下降75%(P<0.05)。16周时放射侧腮腺唾液流率下降82(%P<0.01),同时非放射侧腮腺流率降低约50(%P<0.05)。两组唾液中的离子含量有显着性改变,包括钾离子升高,钙离子降低。部分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有显着性改变,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下降,血清淀粉酶升高。组织学改变主要包括腺泡萎缩、纤维化和脂肪增生、小量炎症细胞浸润。放射20Gy较15Gy腺体损坏更严重,定量组织学分析显示小型猪腮腺的放射损伤随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加重,但15Gy组和20Gy组没有显着性差别。结论:本研究表明20Gy放射能较好建立小型猪放射损伤动物模型。本研究第二部分内容为腺病毒介导水通道基因治疗小型猪放射损伤腮腺的研究。目的是了解腺病毒介导的水通道基因在小型猪放射损伤腮腺治疗效果及其相应表达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9只实验用小型猪一侧腮腺给20Gy放射剂量照射,另一侧作为空白对照。分5组分别转导109pfu AdCMVhAQP1(7只)、109pfu AdCMVLuc(6只)、108pfu AdCMVhAQP1(2只)、108pfu AdCMVLuc(2只)和缓冲液组(2只),在转导前、转导后3天、7天和14天观察小型猪腮腺唾液流率和腮腺唾液生化,同时检测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变化,并进行了基因转导后3天和14天的腮腺组织病理、超微病理、免疫组化定位及定量水通道基因的表达检测。结果:109pfu AdCMVhAQP1转导后3天腮腺唾液液流率明显增加,平均增加1367±257μl/10min,平均恢复到放射前腮腺唾液流率81±18%(p=0.024);转导后7天腮腺唾液流率仍达到放射前69±20%(P=0.058),14天下降更明显,基本上为转导前水平。转导109pfu AdCMVLuc、108pfu AdCMVhAQP1、108pfu AdCMVLuc及缓冲液组均未见腮腺唾液流率明显变化。腮腺唾液离子成份分析表明放射后腮腺唾液离子成份尤其是K+明显升高,109pfu AdCMVhAQP1转导后,腮腺流率明显增加,相应的K+浓度下降到放射前水平。免疫组化AQP1主要表达在导管上皮,在腺泡细胞有部分表达,而转导AdCMVLuc等未见AQP1表达。组织及超微病理,腮腺组织表现炎性反应。结论:109pfu AdCMVhAQP1明显增加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唾液流率,转导水通道基因具有治疗涎腺放射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岳燕林, 刘剑平[9]2012年在《水通道蛋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动植物和人体内的一组小分子蛋白质,是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上转运水的特异孔道。迄今已知在哺乳动物体内至少存在13种AQPs分子(AQP0~AQP12),它们介导着不同类型细胞膜上跨膜水转运,对水有选择性通透作用[1],并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身组织成分产

岳燕林[10]2012年在《乙酰唑胺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水通道蛋白1,3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观察水通道蛋白(AQPs)在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的表达情况;2、给予乙酰唑胺干预,观察其对AQPs表达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并与骨关节炎进行对比,初步探讨AQPs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收集12例RA患者和10例OA患者膝关节积液,从关节液中分离滑膜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在细胞传至3~5代时,得到纯化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酰唑胺(10-4mol/L,10-6mol/L,10-8mol/L)处理RA-FLS24h,48h,72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检测乙酰唑胺对RA滑膜细胞的增殖影响;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方法检测RA和OA滑膜细胞中AQP1,3在mRNA水平的表达,以及在不同浓度乙酰唑胺的干预下,RA滑膜细胞中AQP1,3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方法检测RA FLS及OA FLS中AQP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以及给予浓度乙酰唑胺10-4mol/L处理24h、48h、72h后,RAFLS中AQP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ELISA法检测RA滑膜细胞乙酰唑胺处理后及其空白对照组培养上清液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1、MTT法检测乙酰唑胺对RA FLS增殖的影响:乙酰唑胺10-4mol/L~10-8mol/L浓度范围内处理的RA FLS吸光度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时间延长,各组间细胞增殖有抑制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A-FLSAQP1mRNA和RA-FLSAQP3mRNA均有表达。RA-FLSAQP1 mRNA表达水平较OA-FLSAQP1 mRNA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乙酰唑胺(10-4mol/L~10-8mol/L)处理后RA-FLS AQP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A-FLSAQP3 mRNA表达水平不同浓度乙酰唑胺处理后,各组间以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与OA-FLSAQP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QP1蛋白主要分布于RA-FLS细胞膜,未经乙酰唑胺处理的滑膜细胞AQP1蛋白表达阳性明显,乙酰唑胺处理后的AQP1蛋白表达减弱,且成时间依赖性;4、乙酰唑胺在10-4mol/L~10-8mol/L浓度之间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抑制RAFLS分泌TNF-α和IL-1β(P<0.05)。结论:1、AQP1在RA滑膜细胞膜的表达增加所引起水代谢及转运机制障碍可能是滑膜炎症和关节腔积液形成的机制之一;2、乙酰唑胺选择性下调AQP1而非AQP3在RA FLS的表达,并可抑制RA患者FLS的增殖,减少RA FLS分泌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

参考文献:

[1]. 水通道蛋白在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中表达及意义的实验研究[D]. 肖林. 第叁军医大学. 2003

[2]. 增液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颌下腺水通道蛋白的调控机制研究[D]. 赵红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3]. 增液布津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 何慧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4]. 半夏芩连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NOD小鼠Th17/IL-17免疫炎性途径的影响[J]. 陆妍, 陈祎, 王亚南, 刘慧, 张继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5]. 新风胶囊对干燥综合征大鼠水通道蛋白1和5表达的影响[J]. 杨佳, 刘健, 张金山, 汪四海, 纵瑞凯.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2

[6]. 乌梅喷雾剂对Wistar大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后功能影响的研究[D]. 李碧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

[7]. CHRM3及其抗体、AQP5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 黄翠平. 川北医学院. 2013

[8]. 水通道基因转导治疗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D]. 单兆臣. 首都医科大学. 2004

[9]. 水通道蛋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岳燕林, 刘剑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10]. 乙酰唑胺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水通道蛋白1,3的影响[D]. 岳燕林. 川北医学院. 2012

标签:;  ;  ;  ;  ;  ;  ;  ;  

水通道蛋白在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中表达及意义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