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
汨罗市中医医院药剂科 湖南汨罗 4144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中药治疗患者采取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按照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14例(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9例(60.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0例(0%)显著高于对照组4例(26.6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药治疗患者实施中房调剂质量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利于获取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房调剂质量;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Methods:Thirty cases of patients receiv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mitted from Dec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anagement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1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to implement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model,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ation of the pharmacy quality adjustmen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clinical effect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93%,93%)and control group(0%,0%,0% P <0.05 means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It is not only abl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but also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and to obtain more ideal therapeutic effect.
【Keywords】 pharmacy transfer quality;clinical effect;adverse reaction rate
临床研究认为,中药的调剂质量、煎药的方式方法以及服用剂量和用药方法等方面均会影响整体治疗效果[1]。目前,临床上通过对中医治疗的研究更加关注,通过结合临床特点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模式,使得中药治疗过程中有据可循、有法可依的原则,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中药调剂的规范和要求,做到审方无误、称重精确,对于部分特殊的药物而言,则需要单独标注,调配后检查无误,交由资深中药药剂师进行复核,再无核查无误后签名发放[2]。通过采取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高治疗效果[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均在患者知情下开展,并经过伦理委员会同意,抽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按照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1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9例,女性6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2岁,平均年龄(48.12±4.05)岁;研究组男性患8例,女性7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2岁,平均年龄(48.88±4.65)岁。各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础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中药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经过一系列的辨证审查后确定治疗方法,并选择适当的治疗药物和用药剂量,结合患者的过敏病史和配伍禁忌,开出中药处方,上述操作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实验组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中药房调剂的质量管理模式主要是由各个科室的主任、护士长、以及中药房主任等进行负责和开展,控制整个医院中药房调剂的管理工作。中药房调剂的质量管理需要做到各有所职,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能力,加强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中药处方的点评,进行中药房的卫生检查和不良事件的评估,进而确保中药处方的质量。具体操作方法包括:①处方审核的要求。审核处方签需要确保记录清晰和完整,并确保中药处方的合法性,对于不规范的处方及时进行调配;其次,对于肝肾功能异常、孕期以及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对于用药的适宜性进行重点审核,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处方医师进行核对;再次,中药药剂师认为用药方法并不适宜,如:妊娠禁忌、配伍禁忌、用药剂量、用药方法以及用药时间等有误或者违反规定等,应该及时告知处方医师,重开处方;最后,中药药剂师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则需要拒绝进行调配,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进行详细记录,按照有关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汇报;②处方审核的内容。处方内容需要符合“君”、“臣”以及“佐”等中医用药的要求,明确用药剂量,标注特殊的调剂和煎煮在药品右上方,对于存在配伍禁忌或者超量使用的药剂,则需要药剂师再次签名确认。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均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各组临床研究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选择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各组治疗效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14例(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9例(60.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比较各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比对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0例(0%)显著高于对照组4例(26.6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中医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宽和快速发展,中药调剂的质量问题备受临床关注,中药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经过一系列的辨证审查后确定治疗方法,并选择适当的治疗药物和用药剂量,结合患者的过敏病史和配伍禁忌,开出中药处方,上述操作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4]。目前,伴随医学研究的逐渐深入,中药房调剂质量不仅会关系到整个医院的水平,同时,还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经过大量的分析,中药房调剂质量的水平将会直接反映出医院的管理能力,能够提高用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极大程度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5]。
本组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14例(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9例(60.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0例(0%)显著高于对照组4例(26.6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中药方法在我国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广泛,但是中药药剂的制作流程十分复杂,因此,临床上为了能够保障药物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医院方面需要实施中药房调剂的方法进行质量管理,包括:加强核查、提高中药药剂师的综合素养以及确保中药质量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而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采取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年华,马明华,徐熠,等. 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及分析[J]. 中国药师,2016,19(2):319-322.
[2]张建红,许丽萍,范晓乐,等. 祖传经方纯中药“贝山白鼻炎通”方剂临床调剂为丸剂的疗效[J]. 武警医学,2016,27(3):263-264.
[3]褚英. 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5):123-126.
[4]房玮,吴红卫,李莹莹.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2015,30(11):1668-1671.
[5]黄娟,王平,曾明辉,等. 质量管理工具在我院药房调剂差错中的应用[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6):138-141.
论文作者:周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中药房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中药论文; 处方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