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的应用价值论文_刘魏超

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应用摸球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5)应用常规的门诊导诊护理工作,研究组(n=5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的焦虑等心理状况,以及医患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研究组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诊疗配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医患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导诊的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门诊导诊;护理工作;护患沟通;应用价值;

门诊是患者入院就诊接触的第一个科室,也是医院开展工作的第一步,门诊的护理质量与医院的整体水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门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渐升高,门诊的服务范围也随患者的需求不断变化。门诊接收的患者数目较多,人员流动性较大,护患之间的沟通较小,因此医患事件的发生率较高[2]。本次研究选取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护患沟通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现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能进行正常沟通,无交流障碍。入选患者应用摸球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5)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分布在25~68岁,平均年龄(42.5±3.4)岁;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有15例(27.27%),中、高中文化患者28例(50.91%),小学及以下文化患者12例(21.82%)。研究组(n=55)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分布在22~70岁,平均年龄(42.8±3.2)岁;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有14例(25.45%),中、高中文化患者28例(50.91%),小学及以下文化患者13例(23.64%)。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方面相仿,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导医给患者进行相应的导针工作,简单回答患者的问题。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患沟通,主要包括:①护理人员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并获取患者的信任,给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降低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②护患沟通技巧,导针护理人员需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非常了解,熟悉每个科室的专家特点,接诊患者的给予正确的引导,正确回答患者的各项咨询事件,缩短患者的诊疗时间;通过良好的语言沟通,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对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加强依赖感。在导诊工作中,护理人员保持认真、心细的态度,让患者有亲切感;耐心聆听患者的诉说,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导诊护士在患者等待检查的时间给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通过观看电视或是阅读相关的刊物,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热情、主动、真诚、耐心的态度接待患者,在与患者的交谈过程给予患者合理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与患者的交谈,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感觉受尊重,有效改善护患关系。③特殊沟通技巧,与患者交谈、沟通时,掌握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相关,在后续的护理中应用恰当的语言和患者沟通,交谈中不能强迫患者,对于存在生理缺陷的患者,应用特殊护患沟通方式。④在就诊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的及时性,由于门诊就诊过程复杂,在患者进行办卡、挂号、疾病、缴费和检查的各项过程中,在各个环节均需大量的时间,患者对检查的项目、交款、怎么服药,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疑惑,若未及时进行交谈、沟通,可能引发各种医疗纠纷,护理人员需及时给予患者指导,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加强患者配合治疗,确保就诊顺利完成。

1.3 指标观察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就诊时的焦虑状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心理越明显;应用诊疗配合对患者的诊疗配合程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配合越好;医患事件(护患纠纷、患者投诉)的发生情况;应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用()来表明计量资料的数据,用检验表明计数资料,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 <0.05则提示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诊疗时的焦虑评分和诊疗配合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3.22±0.56),对照组为(6.25±0.54),研究组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诊疗配合评分为(9.04±0.35),对照组为(6.35±0.46),研究组的诊疗配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门诊是患者就诊的第一站,患者通过护理人员和医生进行沟通,护患间的沟通对患者诊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由于身体不适来医院就诊,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可能会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3]。因此,在患者就诊时,护理人员通过温柔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和患者交谈,能极大程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另外,门诊导诊护士需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对医院各科室专家的信息熟悉,在患者就诊时给予患者正确指导;同时还需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诊疗配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医患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对门诊导诊的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将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关系拉近,提高护理人员的亲和力,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缓解患者就诊时的焦虑心态,提高诊疗配合度,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时间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门诊导诊的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蓉.护患沟通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255-257.

[2]曹香平.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分导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2:):861-862.

[3]陈静静,刘红瑜,陈红敏.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1):1523-1524.

[4]努丽亚.别克苏里坦,古力布斯坦,李晓艳.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吉林医学,206,37(9):2351-2352.

论文作者:刘魏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3

标签:;  ;  ;  ;  ;  ;  ;  ;  

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的应用价值论文_刘魏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