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建设发展越来越块,使得电网运营企业逐渐将电网的发展目标推向建设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电网,并逐渐抛弃传统的电力网络运营模式,向高效率的新型电网运营模式转变。通过建设能快速恢复供电的10kV自动化配电网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还能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保证能高效、稳定、优质的对用电单位实施供电,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一些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配电自动化发展,有些国家已经逐渐淘汰传统配电方式,实现配电自动化网络的全面覆盖。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用电量也非常大,应加快配电自动化的发展。
关键词:10kV配电网;自动化设备;一体化运维模式
一、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概述
10kV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评价标准在于自动化的实施程度。“自动化”一词意味着以更快的运行速率自动执行特定任务。这需要将微处理器、通信网络和一些相关的软件一起使用。自动化在配电系统级中的应用可以定义为通过智能电子设备自动监控,保护和控制开关操作,以通过顺序事件在故障期间恢复电力服务并且将更好的操作条件维持回正常操作。现在,由于通信技术的进步,配电自动化系统(DAS)不仅仅是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操作,而且还是一种高度可靠,自我修复能力强的电力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实时事件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因此,自动化不仅仅取代了手动程序,而且允许电力系统以最佳的方式运行,及时向决策应用和设备提供准确信息。配电自动化系统已被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定义为能够使电力公司从远程位置以实时模式监控,协调和操作配电组件的系统。到目前为止,电力工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预计电力用户会要求提供更好服务的社会需求。DAS的主要功能是在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远程控制交换机定位,隔离故障并恢复服务。现在,配电自动化必须提高故障处理效率以及配电的可靠性。
二、10kV配电设备自动化所带来的优势
(1)变压器负载平衡:变压器负载平衡监控可远程访问有关配电系统整体运行的实时信息。该信息可以每天用于验证其他下行事件的影响,例如电容器切换,住宅负载控制和重合闸操作。它还可以定期微调配调中心配电配置的效率。
(2)电压调节:DAS的这一特性使配调中心人员能够通过远程控制负载分接开关来降低峰值需求时间内的线路电压。它还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如反馈)远程提升线路电压,使其高于本地LTC设置。
(3)故障隔离和分段:远程监控重合闸操作以断路器,配调中心可以快速地检测到故障,并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清除故障。即使在电源中断期间,该线路上的配电自动化设备也可以远程报告数据。通过沿着分配系统的几个点中断之前测量的最后电压或电流相关数据,可以获得故障性质以及其大致位置的指示。
(4)远程互连交换:可以部署配电自动化系统来驱动远程互连的交换机,这些交换机将公用设施配电馈线的不同部分分开。通过使用远程互连,切换程序可以操纵其分配系统以提供最有效的配置,并且还能够在多个故障期间向尽可能多的消费者远程恢复供电。
(5)电容器组切换:它是配电网络中最常用的自动化技术。最具成本效益的电容器控制配置是在电容器位置安装多个单向接收器,以实现正向控制和监控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一体化运维模式
3.1运维模式分析
3.1.1供电公司进行维护
供电公司进行配电网自动化设备维护,主要是有建立配电网络的所属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对配电网自动化设备进行后期运行维护,这种维护方式何以有效保证公司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对配电网络事故处理的快速反映能力,可以快速有效的处理因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引起的供电故障。但是该模式对供电公司运维工作人员要求高,技术人员不仅要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还要对配电网络进行管理,工作量大。而且该模式相对落后,对一些高端自动化设备不能进行有效的维护,维护手段在短时间内也不能很大程度的提高。
3.1.2生产厂家进行维护
生产厂家进行维护也就是自动化设备的供应商派遣技术人员对配电网自动化设备进行维护,该模式在技术人员到位的情况下能对自动化设备造成的供电故障进行快速的处理,也不会出现因相关配件不足造成设备维护的难题。但是该模式的弊端也相当明显,那就是供应商派遣的技术人员往往不能快速到位,这就造成供电故障不能及时的排除,对保证电网稳定供电有着极大的影响。
3.1.3成立专门的维护公司
这是针对一些集体电力公司的配电网自动化设备维护而建立的运维模式,因为集体电力公司建立的配电网络规模较大,可以成立专门的维护公司对配电网自动化设备进行维护,这种维护模式是一种以公司为单位进行设备维护,相对其他运维模式来说技术人员相对充足、对事故的反应速度快,对待各种设备其专业知识也相对全面,而且进行设备维护时相关设备也比较齐全,维护效果突出,是一体化运维模式所需的主要运维模式。
3.2一体化运维模式
一体化运维模式是根据配电网自动化设备的各种型号以及种类进行设备一体化运行维护的工作模式。该模式主要有管理部门、系统运维部门、设备运维部门组成。其中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工作,对系统以及自动化设备进行全方位监测,一旦发生故障及时指挥调配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处理,同时对整个系统的资源进行分配,对事故的发生进行总结归纳并采取措施避免,是一体化运维模式的核心;系统运维部门主要负责配电网络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保证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能安全稳定的运行;设备运维部门主要负责配电网自动化设备的检查、维护、修理工作,并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快速有效的进行处理,保证设备能稳定的运行。
一体化运维模式主要是由管理部门对系统运维部门和设备运维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进行相关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该模式可以改变传统运维模式的弊端,将通信、终端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工作,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以及相关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极大帮助。该模式的优点就是将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分开,可以保证每个部门能顺利工作,且明确了每个部门的责任;由于所有设备一体化维护,也就改变了以前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一项设备的运维,造成技术单一,人员利用率不高的弊端,使每个技术人员都全面学习各种设备的运维技术,最大程度的利用了人力资源,还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在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的建设和管理中,通过对设备的维护和减少管理的各项不必要的成本,使得一体化运维模式能够成功解决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运维工作量大的问题,对运维人员较少、且技术应用有限、反应不太迅速等问题,从而科学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电力资源,同时也使得运维的技术和管理不断地上升,为以后的自动化工作提高运维管理的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勇光.城市10kV配电网运行管理的自动化系统[J].广东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08(6).
[2]卢健.电力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1(9).
[3]王锐,叶华,钟秋梅.浅析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2(9).
[4]周刚.对10kV配电网运行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
论文作者:陈长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模式论文; 自动化设备论文; 设备论文; 配电网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故障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