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论文_郝建荣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论文_郝建荣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善电业局)

摘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继常规的二次设备之后研发出来的,它融合了数据通信、计算机技术,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优化,以对变电站运行的状况达到实时的监控及测量,其研发不仅简化了常规二次设备,使变电站的运行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安全性,还大幅的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另外,综合自动化系统为变电站的低成本运作提供了可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本研究在阐述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同时也对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具体分析。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一次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革新与飞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发和发展弥补了早先电力系统在测量、监控、自动和运动装置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国内电力系统中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经济收益和供电的质量。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

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三种不能的结构,分别为分层分布式、集中式和分布式。

不同的结构决定了变电站具有不同的性能。

1.分层分布式结构

分层分布式结构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系统结构,共有三层,分别为间隔层、站控层和网络层。此结构系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较多的系统。

2.集中式结构

具备该结构的系统具有前置机和后台机,对模拟量、开关量进行获取,以通过数据实时的监控变电站运行状况。一般情况下,前置机负责对数据的输入、输出、监控和保护,后台机则对数据进行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总的来说,运用这种结构的变电站具有较大的工作量,有时很难扩展一些自动化需求的功能。此外,使用集中式结构的系统需要使用电缆,这也使运营成本大幅增加。

3.分布式结构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存在不同的功能和监控的对象,由此可将自动化系统分为多个单功能的计算机设备,并将其与网络连接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从而对数据进行处理。该系统主要通过CPU系统工作,因此有较强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集中式结构的系统相比较,分布式系统具有较多的优势,其开放性、安全性更高,此外无需铺设电缆节约了一定的成本,因此是一种不错的系统结构。

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继电保护功能

系统的继电保护功能体现在对电气设备,如线路、母线、变压器、电容器等进行保护。

在保护的过程中对有关故障的数据进行记录,如对跳闸的次数、系统状态的数据、模拟的数据等。另外,系统会存储有利于各个定值之间进行切换的多套定值。

2.人工操作和控制功能

为防止自动化系统在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无法对被控设备进行操作,在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中应当将人工跳合闸手段保留,以实现信号的远方复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采集及处理数据的功能

包含脉冲、模拟、状态数据,采集断路器等的状态;所有的保护信号,如来自保护装置、公用系统、自动化系统的各种告警信息;用电的功率、电流、电压;系统的用电量,包括电度、频率、无功、有功等。总之,对变电站进行全面的监控,记录所有的数据。

4.自动诊断及自动恢复功能

此功能体现在系统能将数据自动的发送到后台,使装备能够自检并进行保护和维修,系统可通过查询标准输入的方法来发现系统内部已经出现的问题,并明确的确定问题出现的位置,方便对系统进行维护。

5.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处理的功能

系统会在发生故障及模拟量超限时发出告警信号,根据故障的不同相应告警信号也不同,方便事后对故障进行检索。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不足

1.对系统结构不能做出恰当的选择

对于不同的变电站的复杂性、要求的可靠性及复杂性,要选择不同的系统结构。当前使用最多的系统结构有分层分布式、集中式和分布式。随着通信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系统的结构也得到了完善,给系统结构的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因为此原因在选择时会做出不恰当地判断。

2.在设计时对系统的标准不统一、质量不达标

由于用户对系统的技术含量较为重视,对功能强大的产品有较大的需求,而厂家又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厂家在生产产品时不注重产品的质量,而突出产品的技术要领,会造成诸多设计上的漏洞,从而使变电站在投入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较多。

3.电力系统管理体系和变电站系统间存在的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推广使传统的专业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远动、继电保护等专业相互渗透,对制造、科研、设计等部门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作模式。因此,在管理上对变电站系统的检修、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的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4.工作人员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当变电站出现问题时,一般都依靠设备生产厂家对其进行维修,往往出现维修不及时等问题,这就要求电力部门提早培养出素质较高、综合型的工作人员,提高对电力系统的监管水平。

四、结论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应用已成为当今电站发展的最重要的模式,其结构和功能有效得避免了变电站存在的问题。但是变电站和自动化系统的结合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以使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快速的发展。另外,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融合了多个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这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电力部门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金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分析与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09(29).

[2]刘志军.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 (14).

[3]倪洪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探讨[J].民营科技 ,2009(9).

作者简介:简历:郝建荣(1981),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汉族,本科学历。

论文作者:郝建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9

标签:;  ;  ;  ;  ;  ;  ;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论文_郝建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