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一体化检修管理模式的出现,不仅对提高电力企业运营与管理效率作出了帮助,同时也为用电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对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本文以输电线路检修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意义作为主要切入点,通过对目前输电线路检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输电线路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策略,以此促进我国电力行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管理模式;模式分析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让社会各行业领域共同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电力行业而言,随着人们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用电需求的增加,用电数量呈现飞速增长态势,这就对电力企业的运行与检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于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来看,我国供电企业正面临着全新的经济环境,若想切实提高自身电力运行水平,优化电力质量,就要努力推动输电线路检修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切实提高检修工作效率,优化电力运输。
一、输电线路检修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提高检修工作效率
从设备性能以及输电线路结构等多种角度而言,传统检修方式只会使线路检修工作停留在形式化层面,无法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维修工作开展。同时,传统检修方式由于耗费时间过长、成本投入较大,加之检修人员安全无从保障,极易造成区域性地区发生延误供电的现象。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在电力方面的钻研与发展,电力系统目前已经更新了系统结构建设。传统的线路检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电力系统的需求,因此,电力检修工作的变革迫在眉睫。电力企业应将目光集中在供电线路检修技术水平的提升方面,积极推行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保证线路在规定时间内得以有效维修。便于检修人员及时发现线路中的问题,精准定位,从而提高检修工作效率。
(二)科学化整体管理
输电线路的一体化管理要始终坚持以一体化技术为基础。立足与当前的电力发展形势,我国电力系统正处于不断完善与优化期间,这就意味着对输电线路的检修技术也需要朝着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以GPS技术、GIS技术等为例,这些技术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的输电线路运行与建设中,为输电线路的未来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除此之外,随着供电线路各设备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也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现有的智能技术应用于输电线路的检修与管理中,以此为检修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输电线路检修一体化管理体系,在当今电网的建设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二、目前输电线路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区、分片检修承包工作的不合理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切实带动了电力产业的发展,各地区用电量呈现出明显的爆发态势,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需求,输电线路的建设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随着线路的延伸以及工程规模的扩张,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传统电力检修工作中,检修人员利用分区、分片的电力分包责任检修方法,力争实现检修工作与电力运行之间的完美配合。但是一旦输电线路出现问题,检修人员无法及时对故障点进行及时、准确的定位,这就导致检修工作的难以开展,且各地区分属于不同的责任人,故障发生后各地区之间相互推诿,工作效率极低,严重影响检修工作效率。
(二)智能化水平较低
若想切实提高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效率,就要从检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运行,重视现代化信息时代中的技术优势与价值。由于当前各输电线路检修智能化水平极低,部分偏远、经济落后地区依然沿用传统的人工检修方式,这就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维修工作效率,影响检修工作质量。
三、输电线路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策略
(一)建立健全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
由于输电线路系统构造较为复杂繁琐,因此,若想从根本上落实检修一体化管理,就要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一体化管理的优势与价值,实现输电线路的良性维护与检修。供电企业应充分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到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中来,力争创在一个智能化的电力检修与管理系统。以输电线路为主要核心对象,开展实时监测工作,管理其运行动态的同时,通过此系统实现故障隐患的排查,将监测工作落实到位,以此制定科学可行的检修管理计划。
电力企业应结合智能化系统中反馈的数据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其具体供电数据,参考其运行情况,创造出检修一体化的工作计划。电力企业同时应对检修校验工作的开展引起重视,努力保证检修工作的合理性与客观性。检修计划的制定作为以下系统性特征极强的复杂工作,由于其中涉及到多个电网模型的建立,因此,要同时对数据以及运行状态等进行监管,保证检修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创新智能化发展平台
将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中,旨在提高线路故障的检修效率,保证及时定位故障点后,检修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创新智能化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实时监测系统的信息作用,旨在利用系统传输功能,缩减维修时间,在保证输电线路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提高检修质量。
图1 智能化检修技术
智能化管理系统中包含了无线数据信息的采集以及分析等功能,方便检修人员对故障点进行精确定位。最为常见的GPS技术主要负责输电线路故障点的定位,同时对数据进行简要分析,较之其他检修技术而言,该项技术因其高效、精准而赢得更多电力企业的喜爱,进而推动检修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三)一体化承包制
输电线路检修工作若想实现一体化承包制管理,就要要求各承包单位对自己承包、经营的区域负责。传统分区分包的检修方式只对自己辖区范围内的输电线路故障进行维修,严重阻碍了一体化的进程。因此,一体化车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势在必行。电力企业应对承包与管理模式进行科学调整,加强各趋于之间的良性合作,通过统一集中的承包责任模式,立足于电力系统发展,为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开展营造健康有利环境。
(四)数据信息库的建设
数据库信息的建设有助于对各线路以及用电设备等信息进行存储与记录,方便技术人员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与分析,通过对历史信息数据的参考,及时发展输电线路中的潜在隐患,以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科学预防计划。信息库的建立务必遵循信息原始性以及真实性的原则,将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以及规格型号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以此为技术人员提供可靠信息参考,切实提高检修工作效率。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电网规模也在日趋扩大,设备的多样化发展也为电网的运行增加了难度。若想落实检修一体化管理工作,就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先进化电网管理方法,力争通过企业的技术优化,强化运行管理力度,从根本上提高运行与维护工作水平,促进电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志明.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一体化标准技术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7(12):247.
[2]张曦.研究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技术[J].通讯世界,2017(22):209.
[3]李连铮.一体化管理在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0):42-43.
[4]李杨,袁伟东.输电线路实施运检一体化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6):183.
论文作者:邱堂胤,黄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线路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效率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