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宁主任谈基础教育发展_素质教育论文

李连宁主任谈基础教育发展_素质教育论文

李连宁司长谈基础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司长论文,基础教育论文,李连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世纪的曙光灿烂地照耀着广袤的大地,带给我们新的希望,新的机遇;也带给我们新的压力,新的思考。在新世纪里,基础教育的发展走势如何,下一步基础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最近,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城市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就这些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各项教育改革蓬勃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基础教育的改革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呢?李司长认为:第一,要将过去以教育体制改革为重点逐步转移到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重点,即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办学体制改革的同时,把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到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要在继续推进规模和速度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他说,今年初,我作为中国教育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在巴西召开的世界9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的部长级会议。在这次会上,9个人口大国共同签署了一份宣言,对未来全民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理念,就是从“全民教育”转变到“高质量教育”,即我们说的素质教育。可见,素质教育是一个国际趋势。在“两基”有把握按规划完成的情况下,下一步“两基”的巩固提高要在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要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旗,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第三,要从过去注重知识的传授转移到以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上来。在去年6月份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上,李岚清同志强调指出:“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育人为本”,既把尊重人、促进人个性的健康发展放在了应有的地位,同时又避免了“人本主义”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李司长要求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思想统一到“育人为本”的轨道上来。

下一步工作的整体思路和重点

李司长明确指出:下一步,基础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走跨越式发展之路。为此,首先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其次,要切实落实德育为首的地位,大力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因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做人是第一位的。对“做人”的重视,不但我国如此,外资企业招聘人,也是首先考察应聘者的敬业精神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在现代社会,“德”已不仅仅是人生自我升华的需求,已成为一个人立身、生存、发展的基础。所以,江总书记一再强调:“政治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再次,要进一步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减负”工作。

教育部关于“更新教育观念”的举措

在谈到教育部关于“革新教育观念”的举措时,李司长说:更新教育观念,重点是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学生观、评价观、质量观。教育部拟在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推出更新教育观念的学习提要,简称“更新观念30条”。这当中有很多鲜活的表述,比如:“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的评价观,“教师不但要有爱的情感,还要有爱的能力、爱的艺术”的学生观等等。最近,我们将“更新观念30条”送到一些学校征求意见,受到校长和教师的极大欢迎。与此相配套的,我们还将组织教育观念更新巡回报告团,请观念更新较好的校长和教师在全国巡回报告;还将着手建立全国素质教育案例库。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素质教育的案例是非常能打动人的。成都有个李镇西老师,我看过他的书《爱心与教育》。虽然对他书中的观点我不完全赞同,但我觉得他真正是用爱的情感、爱的艺术给学生进行交流。前不久,我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一篇题为《高高举起你的左手》的短文,印象非常深刻。文章讲的是有位老师上课提问提到一个学生,可这孩子站起来后并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下课后询问他,为什么不懂却要举手?学生委屈地说:“平时我老是被同学欺负,说我笨。老师提问如果我不举手,同学就更看不起我。我不会回答也举手,是侥幸地希望老师别点到我,谁知偏偏点到了我。”这位老师听后没有责怪他,反而和他达成默契:提问时,如果你不懂,继续举右手;要懂了,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后来,这个孩子有个问题真的弄懂了,他把左手高高举起。老师一下就看见了,马上请他回答。他回答正确,老师请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从此,这孩子的成功信念得到很大提升,后来进步很快,同学们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像这样的例子,在老师们身边比比皆是。如果老师能深入揭示和分析一个这样的案例,那就是他观念转变上的最大收获。我们希望用案例式的方法,使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做得成。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李司长强调: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内容相当丰富,最核心的有三点:第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要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第二,要坚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第三,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应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针对目前部分同志对“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认识模糊甚至出现偏差的情况,李司长专门作了阐释。他说:全教会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我们首先要完整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我感到,有些同志理解有偏差,把创新教育摆在了和素质教育平行甚至高于素质教育的地位。我们应该看到,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不是独立于素质教育之外的一种类型的教育。因此,我们既要避免过分凸现创新教育来替代素质教育的情况,也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即认为基础教育与创新无缘,创新是高等教育的事,基础教育只要打好基础就行了,忽视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好奇心等符合基础教育特点的创新品质的情况。实践能力也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与重视的,特别是要建立起加强实践环节的机制。对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要按照学分制管理,没有完成社会实践的相应学分不能毕业。我们今年还准备评估确定100个全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也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减负”是“治标不治本”吗?

去年,教育系统在全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恐怕就数“减负”了。可很多人认为“减负”是“治标不治本”。对此问题,李司长是如何看待的呢?他说,去年初,教育部启动的新一轮“减负”工作,是为了贯彻全教会精神,把“减负”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来抓的。经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坚决落实,应当说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小学基本实现了“百分制”改“等级制”加“特长”性评语,这对小孩子是很大的解放。另外,在学生用书的清理方面,据我们对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学生用书目录清理结果统计(指部、省两级目录),减少的图书总码样是13.7亿,减的力度是比较大的。但我们的工作决非到此为止,而是致力于“标本兼治”。随之,“减负”的后续工作也已经逐步跟上。去年秋季,义务教育大纲全面修订,主要学科起始年级已经开始使用修订后的教材,其余各册也在陆续修改。新的课程标准正在抓紧拟订,今年3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月正式开始实验。考试改革也在逐步进行。“小升初”要进一步完善。我特别赞赏成都市“小升初”基本取消考试选拔的做法,包括办学体制改革的实验学校也基本取消了。中考改革除内容、方法改革外,要鼓励各地按照对初中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评估,把重点中学的一部分招生指标分到各学校去,由各学校按中考成绩来录取相应学生,巩固小学就近免试入学成果。否则,就近免试入学是很难巩固的。高考“3+X”的改革也正在逐步推开,高中会考改革方案已经出台,我们鼓励地方自主决策,重点放在减少会考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这几科高考的“3”里都有,就不一定要会考,由学校自行考试。如果经过评估,办学水平较高学校的成绩突出学生可免除考试,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同时,鼓励高中会考向社会公开。另外,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学具和学生用书的整顿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关于增发彩票,建设“学生活动场所”问题

李司长介绍说:“减负”中暴露出来的青少年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的问题,社会上的游戏厅管理不良、对学生成长造成恶劣影响等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几位常委对此专门作了批示,中央下决心促成落实了两件事:一是建立了全国青少年学生校外联席会议制度,对青少年的校外教育进行统筹。陈至立部长是联席会议主席,各省分管副厅长是副主席。中央有30个部门参加,体现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各省包括地市都要建立相应的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二是从2000年开始,每年计划增发20个亿的彩票,每年筹措6个亿的公益金,专项用于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这是广大青少年的福音!今年初第一笔资金就要到位,其中有3个亿是各省(市、自治区)在增发彩票里自行安排,有3个亿由全国联席会议统筹,重点用在扶持中西部县所在地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每个活动场所补助资金在150万元以上,要建设一个2000平方米左右的,以科技活动和体育活动为主,综合性、多功能的学生直接活动为主的活动场所。活动场所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这是资源的很大扩充。

标签:;  ;  

李连宁主任谈基础教育发展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