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观察直结肠癌造口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400例直结肠癌造口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心理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心理组则同时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SDS、SAS、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心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89.00%显著高于参照组70.00%,且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强化对直结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率及生活质量,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关键词】直结肠癌造口;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257-02
直结肠癌造口患者多会出现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疾病治疗及预后。为此需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身心状态[1]。本文就此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直结肠癌造口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直结肠癌造口患者4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病患均经临床诊断进行疾病确诊,且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将400例直结肠癌造口患者分为参照组、心理组两组。参照组200例直结肠癌造口患者中男113例,女87例,患者最低年龄为21岁,最高年龄为63岁,年龄均值为(43.54±4.13)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85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115例;心理组200例直结肠癌造口患者中男117例,女83例,患者最低年龄为22岁,最高年龄为65岁,年龄均值为(43.46±4.21)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83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117例。参照组、心理组两组直结肠癌造口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经统计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心理组两组直结肠癌造口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为生活护理、用药指导、饮食调整、健康宣教等。
心理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
(1)心理疏导。由于治疗术式致使机体构造改变,患者会出现焦躁、恐慌、抑郁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会因此拒绝治疗。为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需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纠正患者疾病认知,告知患者造口手术的必要性和临床优势,从而尽可能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强化健康宣教。通过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方式、目的、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同时,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支持,从而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
(3)争取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亲友给予患者鼓励、关心,并通过成功病例的讲解,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
(4)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日常饮食及锻炼。多食用高蛋白、易消化、高纤维食物,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肠道功能训练,避免激烈运动,在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同时提升患者免疫力。
1.3 评价指标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直结肠癌造口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量表总分值为100分,患者评分越高则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同时采用问卷形式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取百分制,患者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采取问卷方式评估参照组、心理组两组直结肠癌造口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问卷分值在0分~100分间,满意度分级标准为:(1)满意:患者评分>80分;(2)一般满意:患者评分在60分~80分间;(3)不满意:患者评分<60分。以(1)+(2)概率之和为护理总满意率。
1.4 数据处理
采取SPSS19.0软件处理本文结果数据,护理满意度指标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取卡方检验;评分指标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比较参照组、心理组两组患者各评分可知,相较于参照组,心理组直结肠癌造口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更低,且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P<0.05。详细评分结果可见表1。
表1 两组直结肠癌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况对比(x-±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直结肠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的一种,多发于直肠或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临床治疗时多行永久性结肠造口处理。由于该处理方式将患者隐私排便部位移至腹部,患者多会出现抑郁、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强化对直结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3]。
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强化对直结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强化心理指导、争取家庭及社会支持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4]。同时采取健康宣教、健康指导等措施提升患者疾病认知,从而能更为积极配合临床工作,有利于疾病治疗及康复,在改善患者情绪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5]。
结合本文结果数据可知,强化心理护理的心理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为89.00%,SAS评分为(43.17±6.27)分,SDS评分为(42.56±5.13)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3.26±5.41)分,以上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强化对直结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冷锐,张琴慧.心理护理在直结肠癌患者造口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124,127.
[2]廖春艳,乔莉娜,樊慧等.两种永久性结肠癌造口术后近期造口并发症的观察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85-187.
[3]李晓雯.二件式造口袋在Miles术乙状结肠造口护理中的具体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1):121-122.
[4]刘华纯,马婵珊,江小琼等.延续康复护理对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1):56-56,57.
[5]马燕君.延续康复护理对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评价[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88-89.
论文作者:韩海艳,孙菲,周新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结肠癌论文; 评分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两组论文; 抑郁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