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静

(重庆市长寿区第三人民医院 重庆 401221)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疗效,减少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183-02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主要临床症状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患者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和休息后症状不能够完全缓解,患者多为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且伴有进行性心电图的变化,此疾病容易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命有非常大的威胁[1]。此次研究运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共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共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6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2.94±4.66)岁。实验组患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2.18±4.06)岁。两组患者均符合此次研究的入选标准,且患者均知情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包括:①患者心理分析:多数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患者发病后会出现非常强烈的疼痛感,治疗时还会使用不同种类的医疗设备,甚至对患者进行插管治疗等,插管治疗会使患者产生不适感和疼痛感,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的心理情绪。由于多数患者对此疾病不够了解,对自身的疾病缺乏合理的知识,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认为自身病情无法恢复,严重时患者还会有放弃治疗的念头,对治疗的进程和疗效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此疾病具有一定的发病特点,患者在患病后会感觉力不从心,甚至需要家属进行帮助,长期以来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的情绪,认为自己为家人增加了负担[2]。②实施心理护理:在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素质,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尽可能深入了解患者,在与患者沟通时还有利于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心理护理计划制定完成后,根据计划科学、有效、合理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该和蔼可亲、举止大方、说话要有分寸、有高度的责任心等,给患者以安全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3]。③健康教育: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甚至有的患者对自身疾病还产生误解,护理人员应用一对一的模式向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宣教,并联合患者个体情况、病情及活动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活动处方,并注明活动的作用意义及注意事项。同时指导患者日常的护理、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语言应通俗易懂,若患者产生疑问,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合理正确的解释。

1.3 观察指标

对比此次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对比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疗效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心肌梗塞病发的年龄阶段也越来越年轻化,患者一但发生心肌梗塞此疾病会对患者日后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此疾病的诱发原因较多,尤其是对于年轻人影响非常大,此次研究运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22(68.7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1(96.87)%。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运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疗效,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海燕,潘媛媛,吴红英,李敏.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2016,31(B11):171-173.

[2]李姗姗.心理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有效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8):222-223.

[3]俞寰.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89-92.

论文作者:李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