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制度探析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制度探析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非公有制论文,党建工作论文,制度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制度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的产物,都是为特定时期的特定目标服务的。当环境发展重大变化时,制度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及时实现制度创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构建,非公有制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愈益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共产党执政制度的经济环境开始发生日益显著的变化,从制度创新角度看,冷静应对这一变化的经济环境,通过有效的制度创新,完善共产党执政制度,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已成为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性任务。

一、共产党执政制度环境的变化

1.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以后,中山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远发展。据统计,到1999年6月底, 全市“三资”企业已达1512家,私营企业4837家,个体工商户69441户, 从业人员共337446人。1998年,市“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实现总产值345.4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57.3%,缴纳税收13.7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2.8%。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崛起对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习惯于一大二公所有制经济环境的共产党执政制度不得不认真面对这一崭新的变化环境。

2.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落后与迟滞现状。

(1)某些党组织和党员意识落后。少数党组织和党员认为, 现在实行市场经济,非公有制企业的逐利原则与党的宗旨有限本区别。目前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党建工作会冲击这个中心;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管资产多少,均为私人所有,在私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无章可循,难度很大,搞不好容易犯错误;非公有制企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并不处于关键地位,党建工作放一放对全局影响不大。以上错误认识直接构成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迟滞的思想基础。

(2)党组织组建缓慢。 错误思想的影响和权威性操作规章的缺乏造成全市在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步骤较为缓慢。虽然截至99 年6月底全市已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建立党委1个, 党总支95个,与邻近市县相比已明显超前,但与非公有制经济迅猛的发展速度相比,组建步伐不甚理想,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还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支撑。

(3)党员活动不正常。 组织的不健全必然导致党员活动的不正常。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的特殊性更使党员活动雪上加霜。从深层次看,党员流动不正常不仅涣散了党员斗志,降低了党员先进作用,而且还严重削弱了党组织构建的人力基础。

(4)党的政治核心地位受到严峻挑战。思想混乱、 组织缺乏和党员活动的不正常自然导致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无力和空白,进而使党的政治核心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3、各类私营企业主的认识偏差。

三资企业股东、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由于各自经历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对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识偏差。党内的某些腐败现象和某些政策失误更加重了其认识偏差的程度。概括起来讲,其错误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1 )认为组建的党组织会逐步成为与企业对立的政治力量,为经济组织的政治化打下基础,进而影响企业的逐利目标。(2)认为党组织会借助其政治优势,干预企业经营决策, 打乱企业的正常生产程序。(3)以为党组织活动多,经费负担重, 会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4)以为自己是私营企业,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 党组织无权干预其经营活动,没必要成立党组织。以上错误认识导致某些私营企业对党组建组织采取了消极、漠视甚至抵制的态度。制度环境的重大变化要求党组织必须在全新的市场经济构建环境中,对非公有制企业重新确立党建工作制度,并通过卓有成效的制度创新,实现新的制度目标。

二、新时期共产党执政制度预期(目标)的提出

制度目标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共产党执政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构建进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只是使党执政的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之一必须是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度创新,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更加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不是相反。这是一个不能动摇的根本目标。

(2)改进、完善党组织自身建设。任何制度都产生于特定时期,并为特定目标服务。时间变了,环境变了,相应的制度也要做相应调整。

(3)保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大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讲,非公有制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现代化建设的大业。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的党建工作的一个根本目标必须是保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4)实现国家的政治稳定。 经济力量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政治力量的变化,进而对现行政治体系的稳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之一即是控制变化力量,实行社会利益和社会阶层的有效整合,最终实现国家动态的政治稳定。

就以上四个目标相互间关系而言,改进、完善党组织自身是动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是目标,实现国家的政治稳定是条件也是长远目标。

三、在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基本策略

1.推动强制性变迁转变为诱致性变迁

(1)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不同条件,采用不同的制度变迁方式, 以点带面,横向扩大制度变迁的涉及范围。非公有制经济的特殊性和共产党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活动、实现共产党执政制度创新的第一步应是强制性变迁,即以党组织为主导,主动甚至强制性地在私营企业建立党组织。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党组织和党员对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态度较为一致。80%党组织工作者和70%的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认为在非公有制企业设立党组织很有必要和有必要,说明强制性变迁具有较强的组织基础和党员基础。事实上,实践中的委派联络员制度,调党员进入非公有制企业担任一定层次的领导职务,工商部门派人进私协和个协党组织担任领导职务即是这种方式的具体运用。当然,具体实施强制性变迁策略时要注意区分不同企业的不同条件,选择条件好的企业建立党组织,如私营企业主本身是党员的,或业主对共产党宏观执政制度较为了解、支持态度比较鲜明的,争取一炮打响,为强制性变迁转向诱致性变迁创造条件。

如果第一步强制性变迁做得好,党建活动就应及时转入第二步诱致性变迁,即随着榜样示范效应的显现,其他私营企业会看到党建活动的种种有利之处,进而主动要求政府(广义政府,包括党组织)在其企业建立党组织,此时是党建制度创新的大发展时期,党组织要紧紧抓住机遇,迅速实现党建制度由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的转变,横向扩大制度变迁的涉及范围,从数量上保证制度创新任务的完成。在上述两种制度变迁方式中,强制性变迁是因,主要适用于国内私营企业,诱致性变迁是果,主要适用于三资企业。如果诱致性变迁能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制度的新的主要方式,则表明党建活动获得了极大成功。

(3)运用注入式、渗透式、并存式、转变式手段, 纵向推动制度变迁进程。从制度创新的纵向角度看,实行党建制度创新可采用注入式、渗透式、并存式、转变式手段。注入式是指在不直接改变私营企业经营制度框架的前提下,选派得力、精干的党员进驻个别条件好的私营企业,大胆进行党建工作的试点、试验。渗透式是指试点企业党建工作出现示范效应和震动效应后,不失时机地将党建新因素挤入到其他私营企业结构中去,努力以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新因素的辐射效应,拓展党建新因素空间。并存式是指建立党组织的私营企业新体制与未建立党组织的私营企业旧体制同时并存,相互间展开竞争。此时要特别注意发挥党组织作用,争取使新体制的优势凸现、放大,逐步缩小旧体制生存空间。转变式是指随着新体制不断生长、壮大,旧体制日益缩小,整个私营企业经营制度转变为设有党组织的新体制。在实行转变手段时,一方面要注意前后时机的把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内涵的递进性,即党建活动中心内容可先由企业主关心的利益层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监督合法经营等政治层面,避免过分刺激私营企业主的政治神经,使内涵的生长与空间的生长保持基本一致,最终确保新体制的牢固建立。否则,急功好利的行为只能导致拔苗助长的结果。

2、格外慎重初始选择,为制度创新奠定良好的起步基础。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初始选择是指在历史因素影响下,制度变迁发生时对首要制度形式的选择。这种初始制度一旦选定就成为制度变迁的初始制度条件,并决定了制度变迁以后可能选择的路径。制度的报酬递增机制是指任何制度的推行都会形成该制度下的受益群众和阶层,这些受益群众和阶层会使该制度不断自我强化,并在该制度框架内进行制度创新,进而形成一个较为复杂的互相支持的制度结构。在初始制度报酬递增机制作用下,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路径就会沿既定路线不断获得自我强化。如果路径正确,制度变迁将进入良性循环。如果路径错误,制度变迁路径将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状态中。这种锁定状态一旦形成将非常难以扭转,除非借用强大的外部力量或政权力量。上述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警示,即在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党建工作制度创新时,要非常慎重选择初始的党组织组建形式,因为在初始制度报酬递增机制作用下,初始党建制度的选择不仅决定了初始制度的成败,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对以后党建制度创新产生重大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建制度创新的成败。

3.创新突破,大胆试验。

慎重初始制度选择不是对党组织组建方式多样性的限制,相反,只有千姿百态、各显神通的多样化组建方式才能为初始制度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进而提高初始制度选择的准确度。为此,在试验阶段要鼓励在坚持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从深层次看,组建形式的多样化和持续试验一方面会推动全局的党组织制度创新进程,另一方面也会为上级党组织建章立制、确定正式的初始选择提供广泛的选择比较机会。

4、百花齐放,形式多样。

(1)党组织派员组建。对于一些影响较大、 党员力量薄弱的大型“三资”、私营企业,由当地党委选派既懂厂务又懂党务、经营组织能力较强的党员进驻该厂,担任中方代表、工会主席等职务。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培养、发展党员,疏通与资方关系,时机成熟后成立党支部。其工作一般隶属于当地党委或相关行政部门。

(2)政府行政部门组建。工商所、工交办、 企业办等政府行政部门,利用管理各类和私营企业的行政权力优势。半强制性地在非公有制企业或个体工商户集中的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组建党支部。支部领导一般由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私营企业主党员或企业内的中高层技术、管理骨干担任,工作由相应的行政部门党支部负责。

(3)地方总公司组建。总公司以业缘为标准,按不同条件, 在当地行业相同或相近的私营企业组建单独支部或联合支部,支部书记一般由私营企业主党员或中高层技术、管理骨干担任。工作统归总公司党总支领导。

(4)私营企业主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等行业性组织组建。 行业协会达到一定规模、党员力量较强时,可在当地党组织帮助下,在行业协会内组建党支部。支部书记可由工商管理部门党组织派人兼任,也可由私协、个协的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担任。其业务工作一般由工商管理部门党组织负责。

(5)村党支部或居委会党支部代管。 农村外出务工或办企业的党员和留在农村当地的私营企业的党员可划归村党支部代管。城镇党员居民从事个体经营的可以加入个协党组织,也可以加入居委会党组织。调研资料显示,农村外出党员一般不愿意转出党组织关系。

(6)转制企业转制时保留党组织。国有、 集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时,同步保留原来的党组织,并在转制协议书上予以明确规定。中区机电安装公司转制即是此种模式的一个较好典型。

在具体落实以上组建方式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注意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选好支部书记。担任支部书记的人选一定要德才兼备,既懂党务、又懂经营。二是认真做好党员组织关系交接工作。因为怕麻烦,怕受拘束等原因,党组织组建时尚存在本地某些党员工作变动不转移组织关系、外地一些党员隐瞒党员身份的不良现象。抓紧制定有关规范,消灭党员空档现象,使党员各归其位,努力为党组织构建提供基本的人力保障。三是协调好业缘准则地缘准则。应该讲,这是组建党组织、实现执政党领导制度创新的一个基本原则问题。笔者认为,如从一切党委看,应是地缘交于业缘,即一个镇,一个县或一个市的党委应全面领导本地的党组织工作,即使按业缘、按行政部门成立的党支部也应由当地党委管理。

另外在调研中,我们还特意问私企员工遇到困难时首先找哪个组织帮忙,21%的员工回答先找工会,只有32%的员工选择先找党组织,说明私企员工对党组织设置和职能知之不多,组建党组织的力度还要大大加强。

四、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运行方式

1.党组织职能的设定(作用的定位)

(1)市场经济条件下, 党在非公有制企业政治核心作用内涵的更新。实质上,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主要是宏观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具体到私营企业那是保证和监督私营企业合法经营,团结群众,推动企业发展,实现各方共同富裕。

(2)私营企业党组织的具体职能。综合各方面调研资料, 笔者认为私营企业党组织的具体职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监督非公有制企业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得到贯彻执行,保证和营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和价值观,注意将思想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引导员工增强自身素质,创建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③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既支持它们发挥自己的独立作用,又重视协调好组织间及组织和业主间的关系,争取同心同德,避免离心离德,确保党组织的团结核心地位。④搞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以党员实际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组织对企业的政治领导。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党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才能。注重围绕企业中心任务组织党员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当好企业参谋,保证企业处于正常的发展轨道。⑥正确接受利益观点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观念,在利益一致利益聚合的基础上团结各方人士,推动企业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⑦利用自身政治组织优势,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政策范围内,为企业排忧解难。坚决抵制对企业合法利益的随意侵害,努力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⑧加强对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拓宽后备人才队伍,从人才选择范围方面确保党的干部意图的实现。⑨在重大公益活动中,发挥宣传、鼓动作用,以自身真诚、美好的行为,巩固党的先进地位,提升企业的良好形象。从效果方面看,具体职能的明确化一方面使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内涵的更新得以具体化,另一方面也为党组织具体活动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2、党组织具体运行方式

(1)运行方式的基本准则。①转变领导方式。 由直接领导转为间接领导,由指挥转向服务,由命令转向协商,增强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协调好各方关系,通过众多中间环节实现对企业的政治领导。②大胆创新突破。不应拘泥于过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党组织活动方式,要结合实际,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活动方式方面大胆创新,突破,坚持目前活动方式已有的小型、业余、灵活、务实特色,允许试验,允许失误,但不允许原地不动,缩手缩脚,努力使众多的创新方式成为党建制度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活动方式创新。对初创活动方式不能求全责备,而应细心爱护、培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新生制度迅速消除不良因素,较快地走向健康和成熟。④慎重初始制度选择。初始制度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制度今后生长的路径。为避免今后严重失误,目前的选择要格外慎重。如果在党组织活动方式中能坚持以上基本准则,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健康发展将会得到基本保证。

(2)具体运行形式。 概括起来讲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定期组织学习,学习时可占用工作时间,也可利用业余时间,地点一般在厂的会议室。②参与企业生产经营。通过技术攻关、提合理化建议等形式,将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具体落实到生产经营中去,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③密切联系群众。通过“支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班组和群众”制度将广大员工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增强党组织的力量。④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坚持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考勤、交纳党费等制度,通过参观、座谈、听报告和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⑤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厂报、墙报、广播等形式,教育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营造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文化,牢牢控制住思想教育阵地。⑥提高员工素质,抓好党员后备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注意从中物色一些德才兼备的员工做为党员的发展标准。⑦丰富党的生活、组织党员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党的生活,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党员尤其是老党员对党组织活动持积极态度。79%的党员很愿意或愿意参加党组织活动,说明开展党组织活动有着较为深厚的党员基础。

五、制度创新中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制度创新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尽快构建宏观指导理论。调研中,不少第一线同志讲, 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均无明确文件规定,宏观指导理论严重缺乏。

2、防止两种方式的形式主义。首先, 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活动,借鉴过去行之有效的组建制度、活动方式时要形式和内容并重,尤其是要注意在灵活的形式下,保持党的政治领导的基本内容,避免落入形式变通、内容空洞的陷井。其次,在非公有制企业深入开展党建活动时,既要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同时也要防止借特殊性之名,行抽去党的领导内容之实。相比较而言,后一种形式主义尤其值得警惕。

3、加强利益聚合机制的构建,实现共赢战略。 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应教育广大员工,沟通企业主,转变陈旧观念,在利益问题上形成共识,实现共赢战略。

4、发展党员既重质量又重数量。人员质量是组织先进性的基础,人员数量是组织力量的保证。调研中不少和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向我们反映,与传统计划经济、大锅饭时期相比,转制后党员工作更加积极,群众入党动机更加纯正,74%的员工认为党员在本企业发挥作用很好或较好。69%的员工很愿意或愿意加入党组织。目前发展党员既要注意从各个层面培养,又要注意重点培养技术、管理骨干和群团组织骨干,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保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性。

5、尽快建章立制,规范党组织的构建与活动。 现在不仅宏观理论缺乏,具体的操作性规定、办法也是空白,致使党建工作出现了组织构建不规范。为使党组织活动尽快规范化、制度化,实现党建工作制度创新目标,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应不失时机地建章立制,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与全局的党建工作全面接轨,进入正常的制度化轨道。

6、妥善解决好党组织活动经费问题, 为党组织活动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目前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活动经费问题尚无明文规定,实践中由私营企业负担经费的较多,有时当地政府也出资帮助一下。70%的私营企业主很愿意或愿意从经费上资助党组织开展活动,表明企业主对党组织的性质、作用有一定认识。

7、慎重处理好支部书记、股东、工会主席兼职问题。 调研中我们发现,某些企业存在股东、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相互兼职现象。从实际效果看,兼职多,党组织活动容易开展,兼职少,工作往往陷入被动。这里牵涉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股东、私营企业主能否入党,做党的负责人。实事求是地看,笔者认为,应尊重现实,顺时应势,必要时修改党章有关规定,允许思想进步、治富有方、贡献较大、威望较高的私营企业主加入党组织,支持他们担任党支部负责人,将党的政治领导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统一起来。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十分显著。二是党组织和工会关系。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同企业对党组织和工会组建及履行职能持不同态度。有些业主乐意接受党组织、有些业主容易接受工会。对此,我们认为应该将党组织和工会组建紧密联系起来,哪个组织容易建,就先建哪个组织,并以先建的组织推动另一个组织的建立,使其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从这一角度看,支部书记与工会主席兼职就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操作办法。

8、认真解决好政府行政部门与私营企业及其党组织间的关系。 调研时不少私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向我们反映,政府行政部门应利用政府权威,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党组织工作,如消防、安全生产、维护工人合法利益等。一些企业主也向我们建议,党组织应更多地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61%私营企业主认为党组织可以或完全可以帮企业排忧解难。说明企业主对党组织有效高的期望值。笔者认为,在处理三者间关系时,行政部门一方面要依法行政,利用政府资源,坚决支持私营企业党组织的合法工作,并和党组织一起帮企业排忧解难,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另外一方面也要慎重运用权力,避免行政事务与党务问题的混淆,以行政权力压制企业完成党务工作,或对企业进行毫无道理的管、卡、拿,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政府和企业党组织形象。行政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必须慎重使用。

标签:;  ;  ;  ;  ;  ;  

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制度探析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