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论文_刘海波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论文_刘海波

刘海波

淮南矿业集团顾北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矿企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分析了当前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重点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过程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得出:及时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可确保监控系统的稳定正常运行,为矿井的安全生产的提供重要保证。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应用研究

引言

对于煤矿安全监测的进行,国家已进行了系统的部署和规划,提出了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的安全监测监控方针,发挥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作用,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不断完善。通过技术改造,有的煤矿矿井产能可大幅提高,达到年产煤600×104t以上,成为矿井现代化建设中的明星。但经过长期运行,传统安全运营中运用到的负压传感器和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已不能与当前煤炭开采工作的安全管理相匹配,例如报警装置不具有断电监测、只能显示数据等问题,急需要加以现代化技术的改造。经过多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在煤矿系统进行监测监控系统的改造,以保证矿井的集约化高效生产,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在全国煤炭系统中处在领先水平,形成安全促效益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介绍

矿井生产实时监测是通过专用网络的传输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包含通讯电缆和调制解调器,运用传感器的信号转换处理的方法,对所监测现场的工作过程加以监测,将井下分站的信号予以采集和转换、再进行处理,调用和显示各个监测点收到的矿压监测值等参数,传到地面的计算机系统中,然后为管理者提供资料、参数。紧急处理状态下还能把多台矿压传感器集中和连接起来,将设置在采区监测点的传感器的信息加以转换,形成井下分站的信号传输架构,方便管理者掌握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参数值超过限定值的时候,就预示着煤矿现场产生了安全隐患,监控系统可以及时进行报警,充分显示出了系统的安全预警能力。例如对瓦斯爆炸进行的监控和监测,该系统模拟通风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态地将矿井的通风系统加以实时监测,进行模拟、仿真。通过煤矿的矿井通风网络安全性评估,不仅可以提高通风网络对瓦斯的检测力度,两个监测系统还可以加以整合,再形成新的监控系统,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快速形成救灾策略。

2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现状

2.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备很难实现更新换代

由于煤矿的总的产量较多,所以生产的规模和安全的防护设备从根本上来说良莠不齐,在我国,国有煤矿为核心,中小型煤矿并存的生产实际之下,煤矿生产的规模,技术装备和安全防护的设备是不同的。为了缩小这个差异,在2012年时,我国对煤矿产业进行了非常大规模的整顿。但是即使是整顿过后我国煤矿产业仍然面对着极大的挑战,同时根据2012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就有20多处的煤矿没有按照相关设备增加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绝大部分煤矿生产企业的监控设备设施较为落后,网络化的管理更是不可能实现。对于中小型的煤矿来说,煤矿的安全系统很长时间没有维护更新,在设备落后的情况下,长时间负荷超负荷运作,爱来的危害,更不消多说。

2.2资源共享功能不完善

个别系统不能实现对系统资源的整体共享和整合,系统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现场设备的故障报警、记录功能不强,对于设备的远程操控较为困难。例如,矿井的电气防爆设备,现有的生产厂家在监控系统的通信协议上,各有各的标准,不能相互兼容,产品之间缺乏互换性、集成性以及操作性,系统功能不能拓展,可维护性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管理维护监控系统的辅助手段,不能智能判断故障的类别、性质,与实际工作中要求迅速判断分站、传感器、电缆故障的要求不符,无法为维护人员迅速判定故障、解决故障提供帮助。

3煤矿井下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应用

3.1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企业务必提高预防为主的事故防范意识,有效地体现固有科学技术的优势,创建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具体而言,将定位基站安装在矿井的关键生产巷道,煤矿工人自身携带定位仪,在对基站进行定位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工人的身份信息,且在地面监控中心直接反馈信息。结合调度室的监控可以明确工人的生产劳动区域、工人的数目,在出现事故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定位工人活动的区域,从而有利于救援信息的提供,实现救援效率的提升,也可通过群呼功能驱使人员撤离。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统一了我国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远距离识别技术,能够发挥人员定位、救援、考勤等一系列的作用。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具备考勤的作用,基站可以对工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有效地识别,从而对工人所处的范围进行准确地定位。如果出现事故,那么能够结合这种系统明确矿井工人所处的区域和数目,以提供辅助救援的有效信息。为此,这种系统的特点是容易管理、便于操作、稳定、安全。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比较高,监测基站可以对经过基站的人员信息进行自动地识别和记录,结合网络传输及时地将信息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能够分类汇总和整理信息。每位入井人员必须佩带定位系统识别卡,识别卡的信息涵盖工人的年龄、姓名、职务、部门等信息。

3.2传感器

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重视了传统应用中某些传感器的稳定性还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的问题,在传感器在调校周期、使用寿命、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进行了改善,选用智能化程度高、尽量减少调校的各种类型传感器,以提高煤矿安全监控水平。另外还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定进行了对照分析,明确了当前技术与先进技术的差距,例如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而不能正常使用和维护,系统配接的瓦斯传感器不进行调校,造成煤矿安全监控水平下降等,导致提升装备技术等级及煤矿生产现场管理和维护水平无法得到实现。

3.3安全监测子系统

一是安全监控系统。为了实现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确保煤矿生产的高效化与安全性,在实际生产中应及时地监控矿井避难硐室、机电装置工作现状、环境参数、供电系统等,从而有助于管理工作者可以实时地把握煤矿的安全现状与生产情况,确保预测预报灾害事故,最终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出现。国内的煤矿企业会应用分站监控系统,这种系统的特点成本小、技术先进。二是矿压监测系统。在实际生产中应监测矿压,矿井的安全生产受到围岩变形、工作面顶板、巷道的影响作用,重点监测的方面涵盖工作面液压支架运行阻力、围岩应力、顶板离层等。并且,应实现监测的动态化,尽量地降低片帮、冒顶等造成的矿压灾害事故。煤矿矿压监测系统重点组成部分是分析数据软件、接收主机、通讯分站、压力分机、上位机、通讯主站、离层传感器等。分站信息结合电缆向主站传输,再通过矿井主站向地面监控中心传输,两个小时的延时供电电源配置在一系列的通信分站和主站,从而避免出现断电的现象。三是束管监测系统。很多的易爆易燃性气体充斥在矿井空气中,为此,应结合矿井束管色谱检测系统全天候不间断地监测矿井的关键控制范围,从而在监测改变的气体温度、含量的现状,最终有效地预防煤矿瓦斯和火灾事故。

结语

建立完善可靠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煤矿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将这项工作视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来认真落实,使监测监控实时、准确,为煤矿安全决策提供科学、及时的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1]梁博森.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12):71-72.

[2]何云文.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故障快速处理技巧[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6,41(5):130-132.

论文作者:刘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  ;  ;  ;  ;  ;  ;  ;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论文_刘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