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既有线老爷岭隧道病害治理论文_张积华,任亚华

浅谈铁路既有线老爷岭隧道病害治理论文_张积华,任亚华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九江 332000

摘要:已运营隧道的缺陷处理一直是急需解决的工程难题,本文以宝中铁路隧道缺陷处理为例,对隧道存在的病害分成开裂错动、拱顶压溃、拱顶混凝土掉块空响剥落、衬砌背后脱空、混凝土网状裂纹5种病害类型,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提出了采用锁脚锚杆及型钢加固、喷射混凝土加强、注浆充填衬砌不密实、压注高渗透环氧树脂等处理措施。现场实施后隧道的安全质量得到保障,极大提高了隧道行车安全,为今后其他类似的病害整治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已运营隧道工程;隧道缺陷;隧道病害;处理措施

引言

近些年中国每年建成的隧道长度占全球总量的约60~65%,是名副其实的隧道大国,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投运铁路隧道共12067㎞/12525座,是世界上铁路隧道最多的国家,其中在建铁路隧道8692㎞/3784座[1]。然而已建成的隧道由于修建年代物资材料的影响,受限于当时的勘察手段不高,设计混凝土技术标准和开挖、二衬混凝土等施工工艺水平比较低的原因,再者因工程水文地质的差异等方面因素[2],经过数十年的运营,隧道大都存在着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病害出现,诸如隧道二次衬砌的开裂错动、混凝土网状裂纹、拱顶混凝土的压溃、拱顶混凝土掉块空响剥落、衬砌背后脱空等[3-8]。本文依托宝中铁路的老爷岭隧道病害整治为例,针对隧道裂缝、隧道渗漏水、衬砌脱空、拱顶压溃等具体病害进行了综合治理,使整治后的隧道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得以恢复,为今后其他类似的病害整治设计提供了参考。

1、工程概况

宝中线老爷岭隧道起讫里程为K148+205-K152+163段,全长3958m,单线隧道,最大埋深425m,位于甘肃省平凉境内,1995年竣工开通运营。隧道两端洞口围岩由半干硬Q3系新黄土组成,洞身围岩主要由白垩系层理不发育的砾岩,层理发育的长石,石英软质砂岩及上第三系棕红色膨胀性黏土和下更新统砂黏土组成。隧道穿越老爷岭断层,背斜等8个断层破碎带。地下水主要是洞身穿越泾河和纳河分水岭,白垩系砂岩潜水下渗造成较多基岩裂隙水。

2、隧道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

老爷岭隧道经过20多年运营,产生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病害,其中部分地段最大衬砌水平开裂错动长15m,裂缝最宽5cm,错台达到90cm;最大压溃开裂掉块长90cm,宽40cm,厚10cm,裂缝渗水严重;类似病害老爷岭全隧道共计1576延米,66段,上述部分病害已严重危及行车安全,该段线路行车限速仅为40km/h。针对此次出现的病害,进行无损检测,分析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1)隧道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还处在计划经济年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和体制尚不健全,设计施工水平较低,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2)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该隧道为黄土隧道,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围岩为第三系红色砂粘土,具微膨胀性,属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对二衬结构有一定的破坏力。

(3)设计的支护、二衬参数偏弱。初期支护主要为木结构,不能作为永久受力的一部分,二衬砼标号、厚度及钢筋(未设)等均未考虑围岩膨胀力的影响。

(4)施工工法、工艺落后。鉴于当时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水平,该隧道主要采用矿山法开挖,先拱后墙法衬砌。开挖及二衬分块碎、接缝多,对围岩扰动大。

(5)因当时的矿山法(小导坑)施工采用圆木排架作为支撑,木料逐渐腐朽形成空洞,设计无二衬背后压浆的相关要求,从而导致二衬受力状况在不断变化。

3、整治方案的确定及整治原则

(1)安全性验算

老爷岭病害开裂段隧道围岩多数为Ⅳ级围岩,拟采用套作H125钢架+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作为补强结构,加之原50cm的二次衬砌,形成一个66cm厚的钢架混凝土套衬整体结构,将补强后的衬砌看成均匀介质进行考虑[9],依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进行了验算,所有截面的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2)隧道建筑界限要求

通过采用徕卡断面测量对隧道衬砌内轮廓仪进行扫描,套衬增加的16cm厚度,满足接触网承力索均与二衬最小限界不小于400mm的规范要求,套补的二衬各部位限界均满足行车要求[10]。

(3)隧道施工原则

本次隧道整治具有数量多、难度大、要求高的特点,在整治前做好与与路局工务、电务、信号部门的沟通协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老爷岭隧道长大、段落分散、全程上坡等特点自行设计“一种轻便型轨道运输车”(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作业台架,充分利用路局批复“天窗点”做好施工组织,做好劳务人员进出隧道的时间安排,“安全、准时”完成整治工作[11]。

4、隧道整治方案

(1)隧道衬砌后空洞地段整治

采用φ42钻孔对隧道衬砌背后脱空地段压注水泥浆(若空腔较大时压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进行加固。对于空洞区纵向长度小于5m,每个空洞区布置一个注浆管,一个排气管;若大于5m,则每隔5m布置一根注浆管,一根排气管,注浆管和排气管布置在空腔最高处,位于空腔内。浆液配合比采用水灰比不大于0.5,具体参数通过现场试验调整,注浆压力按自流考虑,不大于0.2Mpa,当吸浆量很少或排气孔不排气时结束后注浆,注浆孔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封堵。

(2)衬砌压溃、掉块、错台裂缝结构功能受损地段整治

凿毛、清洗原衬砌表面,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在衬砌内侧根据限界要求架设H125型钢钢架,两榀钢架间用φ22连接筋联结(环向间距2m),焊接20×20的φ8钢筋网,钢架间环向布置5根L=1.2m的φ22螺纹钢定位筋固定钢筋网,钢筋网焊接在定位筋和钢架上;喷射16cm厚C25素混凝土包裹。按照每延米对安装钢架断面进行测量,制作符合断面测量结构尺寸钢架,进行油漆编号。

(3)已采用H125钢架加固,且病害暂有发展的地段整治。

打磨除锈原钢拱架,凿毛,清洗原衬砌表面,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在既有钢架间,紧贴既有衬砌,环向等间距布置3根φ22环向主筋,在钢架外翼缘内侧环向间距1m布置φ12纵向连接筋与主筋、钢架焊接;沿中间主筋环向等间距布置5根L=1.2m的φ22螺纹钢定位筋固定钢筋网,25×25的φ12钢筋网焊接在定位筋和钢架上,喷射厚16cm后C25素混凝土包裹钢架。

(4)各种类和性质的缝宽地段整治。

A. 裂缝宽在大于0.2mm小于3mm的未贯通性裂缝整治

暂不处理,现场制作观测标进行观测,一旦发展,进行整治。

B.缝宽大于3mm未错台的裂缝地段整治

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渣至完整面,沿裂缝发展长方向凿倒梯形槽,开槽长度大于裂缝长度30cm,槽口宽按照裂缝宽进行设置(一般为缝宽+4mm),槽深8cm;正对裂缝按照间距50cm布置φ20mm的塑料注浆管,注浆管外露5~8cm连接注浆设备,为防止裂缝材料掉落,顺槽口布置φ8mm短筋,再用膨胀水泥封闭嵌缝槽;封缝材料固结后,采用鲜明的有色水进行压水试验,记录相关参数,作为注浆依据;注浆管和排气管应布置在拱顶最高处依次布置(垂直方向错开供电线路和接触网支柱基础位置),注浆纵向应由下坡方向向上坡方向依次进行,横向应先注拱顶,再注两侧拱腰;注浆材料根据渗水情况确定,对无渗漏水采用粘度低,强度好、可灌性好的高渗透环氧树脂加固灌浆材料,渗水地段采用WP900混凝土裂缝堵水剂进行封堵;注浆结束后,采用塑料止浆阀封闭注浆口,固结后拆除止浆阀,用膨胀水泥砂浆抹平槽口,沿裂缝刷环氧树脂一遍抹面。

C.缝宽大于3mm有错台的裂缝地段整治

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渣至完整面,其次施作长3m的φ42mm锚管,沿裂缝两侧交错布置,距裂缝50cm,沿裂缝间距1.2m,梅花形布置,其他开槽、注浆准备程序与B整治措施相同。

5、结语

本文以既有线铁路老爷岭隧道病害整治为例,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方案,并介绍了注浆加固结合套衬补强技术在本次病害整治中的应用,现场已按方案完成整治,且监测数据显示衬砌结构无异常,极大提高了隧道行车安全,为今后其他类似的病害整治设计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铁路隧道数据统计[J]. 隧道建设,2017,37(5):641-642.

[2] 高菊如,张博,等. 既有线铁路隧道病害综合整治技术与设备配套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2013,50(6):24-31.

[3] 陈东柱. 高速铁路隧道衬砌裂缝病害及其整治措施研究 [D] . 长沙:中南大学,2012.

[4] 张建伟. 运营隧道健康检测评估模型研究[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论文作者:张积华,任亚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浅谈铁路既有线老爷岭隧道病害治理论文_张积华,任亚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