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物流监控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

海关物流监控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

李建思[1]2002年在《海关物流监控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大窑湾海关在监管工作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出发,致力于建造有效的、崭新的海关监管作业流程。 首先,文章介绍了大窑湾海关的监管工作现状,从宏观到微观两个层面上指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建新的海关监管作业流程的必要性,并在分析了海关监管和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海关监管工作从理论上进行了目标定位,进而提出创建海关监管作业流程的基本思路。 其次,提出了实现海关监管目标的有效模式—物流监控。随后系统论述了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内涵和基本内容、结构及运行机制,并借鉴近年来海关系统内部在物流监控建设上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实现海关物流监控职能的最有效的方式。 最后,结合大窑湾海关的实例对海关物流监控系统的作业流程进行设计、描述和功能评价,并就海关物流监控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陈津燚[2]2008年在《天津海关港口物流监控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海关物流监控是海关对进出境货物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从海关自身的管理职能出发形成的一套对国际物流管理的理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各国海关除了改革创新监管、税收征稽、统计管理、打击走私等“固有”职能外,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稳定的客观需要不断赋予海关以新的职能,对世界各国海关物流管理理念和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便利与安全”成为世界海关的对国际物流管理的新目标。本文将从我国海关物流监控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天津海关港口物流监控为例,借鉴其他国家海关的先进物流管理理念,以风险管理理念和公共部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和新型科学技术手段在海关物流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探索天津海关在改进港口物流监控方面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是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以及结构和框架。第二章介绍了海关物流监控的概念和物流监控的逻辑结构。第叁章介绍我国海关物流监控体系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现状,以及基本的结构。第四章阐述了世界海关物流管理发展的趋势,并介绍美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海关在物流管理方面的新措施。第四章着重介绍天津海关在港口物流监控方面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第六、七两章是本文的重点,第六章以风险管理的理念、公共部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和关、企合作共赢理念的应用探讨天津海关物流监控的改进措施,第七章阐述现代新型科学技术的应用将给海关物流监控工作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陈建平[3]2017年在《黄埔海关物流监控信息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和现代物流快速发展,企业要求口岸管理减少环节、简化手续、加快物流、降低成本以及实行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发展需求的呼声日益强烈。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伴随着利益格局调整和利益主体多元化,外贸领域中瞒骗、走私等违法犯罪行为依然较为猖獗,中央始终将能否严密口岸监管、严厉打击走私违法行为作为考察海关工作成效的首要指标。海关物流监控作为实现这两方面平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海关职能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黄埔海关关区既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海上对外贸易口岸,也是我国加工贸易开展最早、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海关物流监控是该关长期面临的一项重难点任务。黄埔海关一直秉承科技强关理念,在物流监控领域的信息化理念和实践均走在全国海关的前列。“互联网+”已经改造影响了多个行业,新的技术已不仅仅是为旧有业务模式提供更好用的监管工具。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推动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信息化在具体业务领域所能展现出来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本文正是找准这一切入点,立足信息化时代的新特点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研究黄埔海关物流监控信息化。本文首先说明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创新点;其次阐述海关物流监控信息化的理论,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再次通过对黄埔海关物流监控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目前黄埔海关物流监控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紧接着分析发达国家海关物流监控信息化的经验;最后为完善黄埔海关物流监控信息化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先摸底排查勾画完整现状,再顶层设计建立指导方案,然后统一标准、整合应用、同步保障,有针对性的解决信息化要素叁大体系存在的问题。标准体系梳理“一套标准规范”;应用体系构建“一本物流底账”、建设“一个应用平台”、采用“两种上云方案”;保障体系同步“两类配套制度”、统筹“多种资金渠道”、强化“人力内外机制”。

周利华[4]2014年在《基于SOA的保税港区物流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保税港区物流监管模式和监管规模的逐渐发展,海关总署对信息化系统、服务有了新的要求,某省级市保税港区的旧有监控系统已不再适应日趋变化的复杂物流业务,问题主要体现在系统业务混乱、系统不易维护、系统难以应对业务变更、系统架构难以支撑该市保税新业务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应用SOA技术对旧的保税港区物流监控系统做了重新设计与实现,重点阐述了系统的架构与设计,并详细阐述了业务服务的实现以及系统测试和应用。该系统已投入到该保税港区试运行,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是可行且有效的。与同类系统相比,本文工作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简称SOA),将服务注册中心UDDI(Universe Description Discovery Integration)、企业服务总线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简称BPM)技术引入保税港区物流监控系统技术框架中,使旧系统的混乱架构模式变得更加清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并支持系统性能监控、并行处理各种业务等功能。(2)针对某保税港区旧的各业务功能模块进行提炼,封装为高内聚低耦合的可复用的独立业务服务;并将这些业务服务进行分类(如单证服务、堆存服务、中间层数据验证服务、风险预警服务、3D堆场展示服务等),注册到服务注册中心中进行集中管理。应用情况表明,系统的业务服务平均复用率提高到73.5%。(3)通过可视化业务建模,可灵活应对该保税港区的业务变更,业务人员使用业务流程设计器便可更改业务流程,而无需程序员参与,应用情况表明,系统的软件维护成本在原来基础上降低了76.3%。

李卫勇[5]2007年在《中国海关管理创新及其技术支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不断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海关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全面推行通关作业改革,重组海关管理业务流程,实现海关现代管理:对海关进行科学管理,全面建成现代海关管理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在海关管理中实施信息化战略。中国海关的改革与创新,需要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本研究对中国海关管理如何创新,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对支撑海关管理创新的技术途径,也作了初步探索,对海关管理创新的宏观与微观机理,有一定程度的分析研究。本研究围绕上述中国海关改革与创新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所有内容共分9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是“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的逻辑结构。第2章是“国外海关管理创新状况综述”。介绍和分析了国外海关管理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做法,包括:运用业务流程重组理论(BPR)的海关管理创新,实行以“客户为导向”的海关管理改革,契约式管理理论在海关管理变革的运用。第3章是“中国海关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阐述了中国海关进行管理创新的理论方向,中国海关实行管理变革的思想导向,中国海关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中国海关管理机制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第4章是“海关管理业务流程重组问题探讨”。介绍了国外海关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情况,对中国海关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背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如何进行中国海关通关业务流程重组,论述了如何对中国海关业务流程绩效进行评价。第5章是“海关报关与通关的信息化管理”。分析了中国海关信息化管理发展状况,设计了基于集成化EDI的“电子化”通关模式,研究了海关报关和通关业务的电子审单与集中审单。第6章是“海关税收征管方法改进的实践探索”。对中国海关税收征管评估的背景进行了论述,论证了海关与通关企业的税务博弈关系,建立了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海关税收预测模型,以及对该模型的实际运用,对该模型的预测能力的进行了对比分析。第7章是“通关企业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研究”。研究与开发了通关企业资信评估系统,设计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通关企业资信评价方法,对通关企业便捷通关模式进行了探讨。第8章是“广东省某海关的调研及管理创新的探索”。对广东省某海关的“通关效率、税收征管质量、通关系统中的组织结构、满意度调查、海关业务流程重组”等情况进行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广州、深圳、拱北海关管理改革和试点工作,总结了这叁个海关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情况。第9章是“结论与展望”。总结得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论文的创新之处,展望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余波[6]2007年在《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贸易便利化是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贸易便利化的深入发展与海关管理改革之间正日益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贸易便利化以及由此带动的海关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兴未艾。而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化大生产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跨国公司的生产企业尤其是IT企业对采购和终端物流服务的时效性要求不断提高,“JIT”、“零库存”、“物流全球化”等现代生产和管理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供应链的内部整合实现低成本、无阻碍的物流运作,成为跨国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处于整个国际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海关通关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国际物流的畅通有着直接的影响。世贸组织在承认成员方拥有主权的同时,更强调了海关不应当成为自由贸易的阻力,海关应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小进出口商服务。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叁贸易大国,海关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面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我国海关不但应遵循国际海关通行规则,吸取世界各地海关的先进经验以提高通关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也应致力于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创造一个良好的通关环境。海关一方面亟需构筑新型的通关管理模式,实现国际物流的无障碍通关,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竞争的需要;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监管力度,维护正常的进出口贸易秩序,把好国家经济大门。如何实现严密监管下的高效运作,是我国海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课题首先阐述了国际贸易便利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入世后海关管理面临的挑战,研究了国外海关管理改革的进程与特征,其次分析了我国海关通关管理运行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通关效率的主导因素,最后在借鉴国外海关通关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业务流程再造(BPR)、无缝隙政府以及政府网络化/扁平化等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地论述了我国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径向、目标与模式,并阐明了新模式的具体应用。本课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述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问题,旨在推陈出新,设计出创新性的海关通关管理模式,为中国海关现代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按照以上研究思路,本课题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国内海关通关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课题的内容与结构,最后概括了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点。本章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理论脉络进行了论述,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第二章海关通关管理概述。本章先概要介绍海关的法律地位和法定职责,然后对海关管理的特点与本质进行了归纳,最后阐述了海关通关管理的概念与内涵,对通关管理的程序、主体职责以及基本内容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为本课题对通关管理模式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叁章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动因。本章着重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缘由与特征,论述了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海关组织对我国海关管理影响,阐述了贸易便利化趋势与国际海关管理改革的方向与特征,指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便利化是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背景与推动力量。第四章我国海关通关管理的现状。本章回顾了我国通关管理发展的历程,论述了前期通关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积极作用,接着以上海口岸为例,采用大量翔实的调查数据,阐明了我国海关通关管理的现状,最后深入分析了传统与现行通关管理模式的弊端,为本课题所研究的适应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新型通关管理模式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第五章我国海关通关管理的主导因素。本章从影响通关效率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因素入手,深刻分析了现行通关管理模式下通关效率有待提高的主要原因。第六章国外海关通关管理的经验与启示。西方海关现代化的启动要早于我国海关,发展进程要领先于我们。现代化改革使得西方海关的工作效率普遍提高,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海关管理不适应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本章重点阐述了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新加坡等国的先进的通关管理模式,并就其发展经验对于我国海关提高通关管理效率的借鉴意义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第七章我国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径向。本章在前文分析论述的基础上,从通关模式、风险管理、企业分类管理、大通关建设、无纸化通关以及监管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海关通关管理新模式的政策建议。第八章我国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目标与模式。本章阐述了海关通关管理改革涉及的理论,包括业务流程再造(BPR)理论、无缝隙政府理论以及政府网络化/扁平化理论等,接着从现代国际物流对海关通关管理的要求出发,明确了新型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的总体目标就是实现国际物流的无障碍通关,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竞争的需要,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最后在现行通关作业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叁个中心”的业务流程模型并阐明其具体应用,对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等进行重组和再造。结论。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及获得的重要结论进行了客观、全面地回顾,并指出了将来深入研究的方向。

袁跃新[7]2014年在《成都海关构建全域通关物流体系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其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合理优化稀缺资源及国际信息网络构建的基础地位显而易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对外贸易离不开国际物流的发展,它对于国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物流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总体物流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广大内陆地区的物流体系还很薄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内陆地区发展本地国际物流产业的需求日益强烈。海关是国际物流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其通关监管行为直接作用于国际物流活动。国际物流内陆化发展的新趋势为海关通关监管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机遇,海关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四川地区在国际物流内陆化发展趋势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由于地处内陆,长期以来本地国际物流业发展严重滞后,2013年以来,成都海关构建全域通关体系推进通关物流改革,对于推动内陆地区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提升我国整体物流产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成都海关构建全域通关体系这一案例进行研究。本文从我国海关通关物流体系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案例背景、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案例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分析。关键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叁个:信息共享,即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定位、结构搭建和运行;监管服务,即便捷转关、无纸化转关和通关一体化;运行保障,即理念转变、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通过对以上叁个关键因素的逐一分析,说明成都海关构建全域通关物流体系过程中成功的做法是如何实现的。通过对案例详细的分析和论证,总结成都海关构建全域通关物流体系这一案例的成功要素,对于其他地区海关部门进行相关工作具有普遍的实际借鉴意义和启示。

周承佳[8]2008年在《长沙海关物流通关监管业务的流程改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海关面临着严格执法和高效运作的矛盾。改革海关原有的物流通关监管业务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要实现海关各项职能工作的高效稳定运作,必须对海关实施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的海关业务改革。特别是最近几年,长沙海关的物流通关监管业务量大幅增长,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无法跟上形势的发展。本文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探讨长沙海关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对长沙海关现有的物流通关监管业务的基本流程、组织结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诊断,提出了物流通关监管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了长沙海关物流通关监管业务流程改善方案,为流程改善体系的成功实施提出了建设性的保障措施。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长沙海关物流通关监管业务流程改善的问题,探索我国海关业务流程改善的发展趋势,以达到改善海关通关环境,提高海关通关效率,提供贸易便利,吸引外资,促进国际经济贸易交流,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竞争力。

白宁[9]2008年在《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因此,深入探讨海关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大力促进国际物流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对海关监管带来了挑战,海关监管要适应现代国际物流发展就应以“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为目标,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和风险管理方法,树立“集约化管理”理念,致力于管理思想、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管理资源和管理方式的有效整合,加快实体监控和信息监控一体化的物流监控模式的建设步伐。本文试图从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特点入手对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概况做出理论阐释,根据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现状,分析该体系存在问题和问题的成因,提出完善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具体对策,希望对完善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涵义、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第叁章,目前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现状,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第四章,完善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对策,通过对前几章的分析与思考,提出完善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通过改革海关现行监管体制,实现海关监管手段的现代化。第五章,结论。

屈成刚[10]2006年在《业务流程在海关综合治税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纷纷兴起了以“政府再造”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浪潮。其中,尤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海关推行的以“流程再造”、“客户导向”为特征的改革引人注目。业务流程再造理论(BPR)以其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的彻底性成为西方政府关注的中心,并为政府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我国海关税收取得显着成绩,连年创出新高。但是,从2005年年初开始,由于一般贸易进口大幅下降,使海关税收明显减少,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在2005年全国海关税收工作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了综合治税的概念。所谓海关综合治税,就是将全国海关执法监管力量整合为一线管理、后续管理、打击走私3支力量,通过审单中心和风险管理两个平台,实现3支力量的良性互动,全面增强海关税收征管能力,全力管住管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减免税3个涉税渠道,提高海关应收尽收水平。然而,长期以来,海关内部机制、体制、手段上的问题日渐突出:管理体制相对封闭,管理理念相对落后,严格按职能划分的组织结构效率低下,传统业务流程环节多,效率低。这些弊端已不能适应综合治税的需要,同时,业务量迅猛增长与海关资源有限增长的矛盾与日俱增;企业要求加快通关速度的呼声愈演愈烈。因此,海关业务流程再造势在必行。本文拟在借鉴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海关综合治税中的应用。首先,阐述了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原理,包括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内涵、实施原则及步骤等,介绍了业务流程再造在国内外海关的研究应用现状。其次,从业务流程再造的主要层面(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对中国海关再造提出总体构想。最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基于综合治税的成都海关业务流程和机构设置等进行深入思考与重新设计,以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通关业务流程“前推后移”,信息资源充分共享、风险管理切实有效,从而整合部门及信息资源,提高各涉税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强风险处置能力,为税收的后续管理提供依据,实现税收单—目标管理向全面过程管理的转变,为构筑海关综合治税大格局奠定基础,更好地发挥海关把关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 海关物流监控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D]. 李建思.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2]. 天津海关港口物流监控模式研究[D]. 陈津燚. 天津大学. 2008

[3]. 黄埔海关物流监控信息化研究[D]. 陈建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17

[4]. 基于SOA的保税港区物流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利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5]. 中国海关管理创新及其技术支撑研究[D]. 李卫勇. 中南大学. 2007

[6]. 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研究[D]. 余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7]. 成都海关构建全域通关物流体系的案例研究[D]. 袁跃新. 电子科技大学. 2014

[8]. 长沙海关物流通关监管业务的流程改善研究[D]. 周承佳. 湖南大学. 2008

[9]. 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研究[D]. 白宁. 东北大学. 2008

[10]. 业务流程在海关综合治税中的应用[D]. 屈成刚. 电子科技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海关物流监控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