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资产重组的难点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重组论文,难点论文,对策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一、国有商业资产重组的难点剖析
(一)观念突破难
人们在观念和认识上未能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大部分企业对国有资产必须在市场中流动和重组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目前,社会各界对国有商业资产重组依旧存在许多模糊认识。1.不能重组。有些人认为,国有商业资产进行重组会带来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国有商业企业失去主渠道地位,实际上国有资产不是在改革中流失,而是在经营中流失。2.不愿重组。在目前整个商业领域不景气的情况下,某些企业经济效益还算不错,但看不到潜在危机或没有认识到短期高收益与长期高效率间的裂痕。认为实行重组会使企业当前效益“外流”。3.不敢重组。某些企业形势已相当严峻,但靠政策等优惠条件还能勉强过日子,担心一旦步入重组轨道,会使自己的位置“流产”。4.不懂重组。一些习惯于传统经营格局,未能掌握资本运营等现代化本领的企业,在资产重组的实际操作中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或为赶时髦,乱重组;或政府行为过多介入,搞“拉郎配”,“归大堆”,这必然导致资产重组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市场束缚突破难
资产重组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它牵涉到整个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这就必须有一个完善开放的市场体系。目前我国的市场体系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是一个很不完善的市场,如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都还很不健全。市场体系的完善有许多无形的枷锁,使得资产重组只能局限在某一特定范围的某些特定企业间,大大弱化了资源在全社会的合理流动,国有商业资产重组的层次不高范围不大,使不同区域资产重组进行很不平衡,导致资产重组的初衷以资本流动为纽带优化配置全社会资源,提高整个国有商业经济的效率大打折扣。
(三)下岗职工安置难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下岗职工安置难的现实是制约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与资产重组的最大障碍。国有资产的主体既有国家又有企业,资产重组的目标既有追求经济效益的商业目标,又有追求社会效益的社会目标,就很难象国外企业那样整顿。在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国有企业资产重组这种本属纯市场性的活动变成了政治和市场相交织的活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便受到了社会政治目标因素的影响,附带了社会目标。因此为追求效率及收益最优的资产重组受社会保障体制现状的制约而有些束手无策。
(四)结构障碍突破难
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国有商业企业资本结构失调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一方面,资本负债率居高不下,资本金严重不足,迫使大量企业举债度日;另一方面,劳动力结构扭曲,许多离退休人员接近或超过了在职人员,这无疑拖国有商业进行新资产重组后腿。在考虑到市场经济本应展开公平竞争的情况下,国有商业资本就很难与其它民营资本进行组合。
纵观上述几方面可见,当前国有商业必须进行资产重组又困难重重,但历史的车轮总不会后退,因而在困难面前寻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每一位关心国企改革的人士就显得重要了。
二、国有商业资产重组的对策
(一)进行“思想制度”的再革命
目前国有商业企业还不理解资产重组的本质是以优化国有商业存量资产配置,提高效率,盈利最大化为目标。重组后的企业组织只是为盈利才生存,也只有盈利才能生存,否则重组就没有意义。如果所要执行的重组目标与现实的思想观念相违背,那么只要重组是遵循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能够达到效率与效益的显著变化、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则阻力一定能突破,企业的兴盛总是与一些企业的破产或被兼并同步进行的,社会为此支付成本的回报是资源流向生产效率较高的行业、部门或企业,并带来国民财富的增加,这种重组就是有效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有企业破产不可避免,如果资产重组过程中的破产兼并被理解为不正常或不应使一些组织和个人蒙受损失,实属“叶公好龙”。
(二)重新规范产权交易市场
产权转让即资产重组对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非常有效的。在资产重组浪潮席卷神州的同时,多数产权交易机构呈现冷清的局面,原因有四点:1.政策不到位,产权交易市场的属性不明确;2.自身定位不准,交易场所虽多,却没能定准纯中介机构的位置;3.企业观念落后,在产权交易面前作为不大;4.法规滞后,这是产权交易不规范和不活跃的重要原因,我国至今还没有关于产权交易规范操作的专项法规。
(三)重新认识政府在参与资产重组中的职责
资产重组本是市场交易行为,靠市场调节资产的流动,其前提是市场体制完善,但目前如行政性条块分割、增量注入有限聚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则少不了用非规范方式的政府行为介入。政府参与国有商业资产重组的方式可有三点:1.可为产权交易制定政策导向,并在税收、金融、法规等的健全上用行政手段为重组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2.用“以毒攻毒”法打破资产重组的条块分割;3.用行政手段消除资产重组中的非资产因素,剥离非资产重组的债务及剩余人员,推动纯粹的资产重组。只要政府不盲目参与资产重组,将政府经济职能与企业目标追求分割开来,则资产重组的外部环境会有更大的改观。
(四)相机抉择,运用资产经营战略
资产经营的基本方法为“并、分、转”,即当前在资产重组中推行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的推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是最有利于国有商业资产在社会中的主渠道地位的确立。如北京的西单购物中心、武汉汉商集团股份公司、大连天百集团等数家大型国有商业企业都在股份制改造中找到了“第二春天”。
(五)力行连锁经营战略
连锁战略是指同行业的若干个经营机构实行集中管理,分散经营而形成网络型销售体系。连锁经营是一个巨大的营销网络系统,它即可以兼顾资产的集中又可达到分散,它是目前商业资产重组应大量倡导的一种重组方式。如美国梅尔公司拥有连锁分店1540个;伍尔沃思拥有连锁分店7739个;日本大荣公司拥有连锁分店6500个。连锁经营拥有高效率的连锁总部、高质量的物流设施和高水平的采购配送中心,实行统一采购、配送、财务、人事等规范化操作,集权化管理,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经营,通过庞大的经销促销网络进行大规模的集团性经营活动,有利于减少流通费用,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商业连锁经营是世界潮流,是实现商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资产重组中推行连锁经营有诸多有利条件,中小型商业机构遍布全国,为连锁分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家当前的优惠政策为连锁经营战略的推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开展商业资产重组的过程中从竞争业态出发,力行连锁经营可以说是我国多数国有商业企业尤其是大多数中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应该采用的有效方式。
收稿日期:199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