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主义:批评的可能立场--对批评现状的反思_相对主义论文

相对主义:批评的可能立场--对批评现状的反思_相对主义论文

相对主义:批评的可能立场——对批评现状的一个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对主义论文,批评论文,现状论文,立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批评的绝对客观性观念在我们这个时代几乎已经土崩瓦解了,有关批评可以成为一种可靠的知识的说法早已不再为人们所信奉,批评的意义和效力正受到严厉的怀疑,这个怀疑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出发,将自然科学的普遍适用性抽离批评,把批评定义为个人性的、心理性的活动,着意强调批评的相对主义立场。这样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自狄尔泰以来,人文科学的普遍性立场就已经不存在了,狄尔泰将人文科学的立足点建立于个体的理解之上,个体的自我意识、心灵过程的个人性体验、生命感成了理解世界的基础,狄尔泰说“个人是最终的意义单位”,这样对于世界的认识问题被转化成了理解和解释的问题,这里古典认识论的地位动摇了,认识论问题换位给了解释学问题,这是一场革命性的转变,当迦达默尔使解释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之后,可以说古典认识论的历史作用就已经走到了尽头,它导致了整个20世纪世界人文科学的大改观,认识被看成是一种视野的融合,先在视野对理解和解释的作用不再被看成是负面的,相反被看成是有益的和必需的,“偏见”成了理解得以建立的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中独断的绝对论的批评观自然也站不住脚了,批评家再也不是文学作品的评审法官,过去他和一般读者之间的那种巨大的距离取消了,他降位到了一个普通的阅读者的地位,当然批评家作为职业阅读者他的阅读和业余读者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他可能因为自己的阅读经验而从作品中看到了一些只有他能看出的东西,但是这绝对不等于说他的阅读比一般的读者更有权威,能够引导一般读者或者为作者提供精神良知以及文学技术上的诊断。

因而我的意见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试图恢复批评在50至70年代那样的裁判者地位,要求批评为大众提供行为准据或者为作家提供写作诊断已经不可能了,这样做不仅违背当代个体文化发展的历史主潮,也违背批评作为人文科学的个人性理解和解释的立场。从这种认识出发我认为当前的所谓道德理想主义批评在学理上是站不住脚了,这种批评是以个人的理解来否定别人的理解,以个人的观念来否定别人的观念,它是独断的蛮横的,批评家自认为自己有权高高在上对着作家和一般读者指手划脚,他们自认自己为大众导师,道理理想的规划者,谁不符合他所规划的道德蓝图谁就是堕落,不清洁,这种以道德批评代替艺术分析的做法和文革时期的以主题分析代替艺术分析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后者是主题决定论前者是道德决定论,但是骨子里一模一样。

90年代是一个以个体为主导文化的时代,解放以来的革命大叙事以及80年代以来的古典人道主义大叙事已经成为历史,在这样一个时代试图使整个时代的批评统一于一尊,立足于一个超个人的大叙事的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批评的可能的立场是且只能是相对主义的。

相对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标准”问题,即你用什么来衡量你的批评,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勒斯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道出了一个道理:一切衡量最终都依赖于人,而人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人类、族类,只有具体地生活在一定时期和空间之下的个人,换句话说,人的尺度也就是个人的尺度,这是相对主义的根基。相对主义在我们的经典哲学中是一个贬义词,而现在它因为被一些文坛狂人用来为自己的狂言乱语辩护而愈发地显得臭名昭著。但是相对主义并不如此浅薄,它比机械的符合论以及绝对主体论要深刻得多,符合论是先设定有一个绝对客观然后要求与之符合,符合论无法解决的问题是“谁来判定这个符合”?具体到批评领域谁来为这个“符合”提供裁判呢?批评家?不,批评家不能自己裁判自己为真理。作家?也不能,批评当然不能自己裁判自己为真理。作家?也不能,批评当然不是为了符合作者的意旨。人民大众?这个抽象的“人民大众”又在哪里?崇信“符合”必然使作家、批评家以及“人民”都不能成为批评的终极裁判,这样他们只能去依赖一个外在的“威权”,一个文学之外的“第三种力量”,这个力量常常是政治。绝对主体论则是先设定一个绝对主体,这个绝对主体为世间万物立法,它超越历史和经验而成为一切真理标准的代言人,有时这个“绝对主体”是“上帝”有时这个绝对主体是“经典著作家”(克里斯马人物),总之,这个绝对主体不是一个又一个的具体的既理性又非理性的个人,而是抽象化了的圣化了的绝对主观。无论是符合论还是绝对主体论都依赖于这样一个常设方式,即给人类的知识划分出等级,在知识的金字塔顶端是终极真理,它生出一切又衡量一切,它自给自足自我证明,不容下层知识进行任何形式的质疑。依次也将知识分子划分成不同的等级,有掌握了终极真理的“经典著作人”、有钦定“经典阐释人”、“导师”,最下层是那些依照终极真理从事具体研究——贯彻真理的人。这一体系中是如此的等级森严,以至塔尖人物实际上可以依靠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主宰塔基人物的思想和行为。相对主义正是在这一点上对这种知识的等级制度提出了挑战,相对主义否认知识等级的高下之分,认为对于言说“真理”这一事件,所有的从事者其价值与地位都是平等的,这才是相对主义的根本所在,所以相对主义又等于知识领域里的平等主义民主主义,在批评领域相对主义立场就等于个人立场,它反对批评领域的神授和特权,肯定批评的平等和民主,是一种批评上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但是批评的相对主义并不等于怀疑主义、价值虚无主义,批评上的相对主义不否认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的存在和意义,不过相对主义的价值判断不是独断的也不是道德主义的,而是个体主义的,是一种个体的价值判断,相对主义的关键是坚守个体主义立场,坚持以个人的身份面对个人说话。

文学批评的相对主义立场自然也存在矛盾,既然是相对主义的了,那么谁也没有权力否定“我”了,这个个体的“我”将如何自我制约呢?我得说还只有一个“真实”能够救我们。我所说的“真实”并不是符合论上的真实,不是说,在批评家的外部存在一个超越于批评家的“真实”需要批评家用自己的批评去加以证实,批评家必需与之符合,我所说的真实是指批评家的主观趋向,批评家在从事批评之时,将它作为一项内部要求,是批评家的心灵对“心灵”真实的追求,批评家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对自己的心灵真实负有责任,把它作为一项主观目标,以自己真诚的批评向着这个目标追索,以保证批评对于批评家来说是一项严重的工作,因此我所说的“真实”是对批评家学术品位和操守的要求,是一种学术上的自我尺度,是批评家的主体法则。所以我得说,批评的相对主义立场对批评家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批评真正地拥有自己的个体的立场和对于自己选定的个体立场的忠诚,它反对批评家盲从所谓统一真理而失去自我,同时也反对批评家屈从于世俗利害而作摔场式批评,这都将使批评家失去个体迷失心灵的“真实”,批评的相对主义立场要求批评家对自己的心灵真实抱一种宗教般的虔诚态度,通过对自己的心灵的真实的忠诚,他自然可以和人类的心灵真实相通,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本原的真实的心灵都是一致的,只有沉沦于世失去本原和真实的心灵才是彼此龃牾彼此对立的。

标签:;  ;  

相对主义:批评的可能立场--对批评现状的反思_相对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