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论文_李加林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论文_李加林

李加林 荣县旭阳镇富东学校 643107

【摘要】学生通过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门学科彼此交融,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参,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到新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教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60-01

前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是思想品德、道德行为、情感思维三个部分。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中,要突出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突出重难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式,最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拓展渠道,创建最优实践环境

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环境最优化”,就是要我们不断拓宽渠道,重视和发挥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有效功能。大千世界是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学生生活在这个天地里,无时不有所闻,有所见,有所为,有所思。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环境所提供的有利条件,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投入其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扬真善美,抑假恶丑[1],获得课本上所学不到的丰富的知识。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应善于寻求结合点,沟通学校家庭间的整体联系,发挥家庭环境的积极作用,为学生开展品德与社会活动开源。如:上完《买东西的学问》后,让学生跟随父母到商店或市场实地体验;学完《呵护绿色家园》,让同学们发动家长,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调查、了解我国及世界上环保的情况,促使我们每个家庭都来关心环保问题,并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利用一切静态因素,如发挥学校橱窗、报栏、班级墙壁的作用。

二、带领学生进行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还是要走进生活,让学生们亲身的体会到活动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在劳动果实有关知识教学中,如果仅仅让学生讨论粮食为什么珍贵,虽然学生们会进行激烈的讨论,从理论上阐述粮食的重要性,但是无法亲身体会到粮食的珍贵,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会出现浪费粮食的现象,学生们的情感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达到教育目的。如果在实际的教学之前,老师通过布置任务,农村的学生可以跟随父母去体验农务劳动,而城市的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去下乡体验农务劳作,从中体会到粮食生产的不易,自觉的珍惜劳动果实,这样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充分的利用农活这样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在学校的空闲地方,让学生们开垦花圃[2]、草坪、果地等,让每个学生负责一块地,或者以分组的形式,每个小组负责一块地,利用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适当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松土、锄草、施肥等,讲解草坪和鲜花养护有关的知识,让学生把劳动体会写成日记的形式,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这样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非常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激发学生兴趣,选择合理实践内容

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和性格特点,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多面性和自主性原则,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以充分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作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内容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科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为依托,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课后实践,以强化课堂效果。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应是亲切的、和蔼的,从而不会产生惧怕心理以及反抗心理。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在正常的心理条件下,正常地发挥,积极地参与。教师一个眼神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纪的原因,使得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教师仅仅是单纯的死板说教,无疑会使得学生出现机械记忆的问题,会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要开发与利用必须满含情感。

四、带领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要着重突出“美丑”教学,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为主。这首先要求任课教师要对教学生有一个正确、客观的“美丑”概念的引导,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教学内容结合,然后再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一些正面的、深有体会的道德知识。比如《在公共汽车上》活动课中,教师首先创设情景,询问“在乘坐公共汽车时,你见过一些什么事情?”引发全班的激烈讨论之后,然后汇报讨论结果[3],然后进行换位思考,设计一些角色的扮演,由学生说出他们的心理活动,比如“你是学生小明,你身边站着一位老奶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是那位老奶奶,你又会想写什么?”讨论交流结束后,引出“尊老爱幼,文明礼让”是美德的主题。

五、尊重学生个性开展实践活动

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如我教《我爱花,我爱草》一课,在学生提高道德认识以后,我让学生每人设计一句警示语,提醒人们爱护花、草、树木。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内容丰富有趣。有的写“我是嫩嫩的草,别把我践踏”,又有的写“我是美丽的小花,我为众人开放”,有的写“花、草、树木为人类服务,我们都来爱护他们”———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当同学们看着自己写的警示语在投影仪上出现,小脸上露出高兴的笑容。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警示语利用课余时间把它做成警示牌,插到县广场的草坪上、街道的花圃里———使得品德与社会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激情,最终导之以行,回到生活中,成为学生自身拥有的美德。这样的活动过程,培养出的人才是有本之木;这样学习的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才会根深蒂固;这样的学习过程,才会自然实在,才会无斧凿之痕。

结语: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发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社会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品德与社会课程增添了活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积极主动的、生动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雨. 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具有生活化特点[J]. 华夏教师,2018(07):42-43.

[2]徐君燕. 新闻微视频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4):41-42.

[3]黄道成. 生活情境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 华夏教师,2018(20):27-28.

论文作者:李加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论文_李加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