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信息技术和科技的迅速突破和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行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然而在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行业后备人员脱节的现象,即许多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譬如中职等学生并没有很好地与计算机行业接轨。此外,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仅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在实践中却并不能很好地运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因此,本文以中职学生为例,通过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现况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浅谈以职业导向为目的的计算机教学改革。
关键词:职业导向;计算机;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信息技术、科技的发展,促进计算机的不断普及。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需求上升,我国计算机市场和计算机产业迅速壮大。但对于我国计算机行业从业的后备人员的培养上,却存在着一定问题。因此,要通过了解对待从业人员的培养、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及进行有效地改革。本文以职业导向为目的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入手,提出改革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基于职业导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虽然计算机行业的前景明朗,潜力巨大,但计算机行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更新速度也很快。因此,计算机产业的相关企业公司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于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中职学生而言,能否达到企业或公司的要求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在许多实际情况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导致了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二)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教学水平不足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科目,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十分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身专业水平不足,甚至一些老师并非计算机专业毕业,而这种教师本身的知识体系的缺陷,直接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不足;二是有些教师执教时间较长,理论教学能力较高,而长期处于教学位置的教师,对于计算机行业的实践水平逐步退化,在教学时存在教学不够丰富、缺乏实践指导的问题。
我目前任职本校计算机教研组组长,从多次教研活动的公开课来看,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着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从而忽略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以至于部分学生通过三年职专的学习,仍对最基本的office办公软件不够熟练,更不用说Photoshop、Visual Basic这样专业性强的软件。
2.课程内容不完善
许多中职院校在计算机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存在大量的理论型的课程而缺乏实践型的课程,导致学生在走向实际行业时,实践能力不足而无法与真正的企业需求相协调。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忽视实践性,重视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得不到良好的结合,难以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
3.缺乏教学目标导向
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没有对实际的产业行情进行调查,而是完全着眼于知识的传授。此外,部分院校在制定目标时,过于理想化,着眼于培养全能型的计算机人才,这种教学目标不仅过于宽泛,更容易实际脱节,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教师的执行能力,从而造成一定的尴尬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中有百分之三十放弃上大专,而是选择直接就业,可具备何种计算机专业能力能够胜任何种工作就令人困惑迷茫了,这就是各院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将教学目标与计算机行业的行情、需求相结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实际的从业能力的结果。
二、职业导向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只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社会接轨,使学生的实际执行能力满足行业需求。做到即使中专一毕业也能胜任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工作。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进行行业需求调查,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结合,加强教学目标的精确性和针对性,以学生的就业为最终的目标。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对学生的负责。教师自身能力的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缺乏,导致教导出来的学生也同样缺乏执行实践能力,虽然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但并不能运用在实际工作上。
因此,一是需要教师专业对口,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师必须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二是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更新换代。例如,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分开指导,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必要时可下企业进行脱岗培训。
(三)课程内容优化
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设置时,在保证高考教学内容完成的前提下,然后根据计算机行业的实际情况入手,对于部分失去实际意义的理论内容进行删除,对于部分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迫切需要的实践知识,进行必要的引进和重视,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整顿和筛选,使教学课程更加高效、实用。
因此,院校在进行了市场调查后,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和学校的基础设施,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执行能力,制定出一套完备、有实践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例如,学校可以与相关单位相联系,为学生搭建实践学习平台,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四)更新考核模式
最后,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成果考核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和理论知识的考核相结合。对计算机学院学生考核方式的改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而非理论性较强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价和考核,促进学生更多地超出学校的范围去学习,去理解真正的计算机行业所需。针对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采用针对性的考核办法,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在不断地检验中能够最终走向真正的岗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计算机行业也在日益壮大。为了使计算机行业后备人员能够更好地与计算机行业、市场需求接轨,需要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手段,通过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方式来促进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帆.基于职业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0):141.
[2]万佩娴.基于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20):38.
论文作者:洪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计算机论文; 学生论文; 行业论文; 教师论文; 中职论文; 能力论文; 计算机专业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