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重庆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_重庆发展论文

1999年重庆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_重庆发展论文

1999年重庆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庆论文,对策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我市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强化投资力度,防范金融风险,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保持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在促进总量增长的同时,做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等工作。为保证上述目标的顺利实施,我们特提出以下若干对策建议:

一、抓住当前买方市场的有利时机,加快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

当前,我国刚刚告别“短缺”,走上“相对过剩”,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世界经济发展史已经证明,买方市场的形成,正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升级的最好时机。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还停留在低层次上,扩大消费需求的潜力仍然很大。因此,下决心加快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升级的步伐,十分必要。我们对我市产业调整的基本思路是:逐步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稳定和适度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要将目前的二三一产业顺序改为三二一产业结构顺序。从第一产业来看,要改变“粮猪型”种养业偏大的局面,向渔业、林业扩张方向发展;从第二产业来看,当前汽车(摩托车)、冶金、化工医药三大支柱产业都面临严峻挑战,市场销量萎缩,企业生产不振,效益严重滑坡。对此,市政府应及早研究并尽快培育能支撑21世纪重庆工业振兴的支柱产业。要加大投入,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应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设备、天然气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产业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从第三产业来看,要尽快改变以传统商贸、餐饮、仓储、交通、邮电为主的格局,向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并要在所有制结构上改变我市国有经济比重过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低的格局。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内需,促进我市经济增长。

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属于满足社会基本需求的层次,需求弹性较小,其收入回报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投资回报率下降,投资风险增大的条件下,大规模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降低风险,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

我市受地方财力薄弱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很多,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较之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差距甚远,客观要求尽快跟上。

当前的关键是要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扩大融资渠道,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广阔的资金来源。一是要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要拓宽项目融资方式,特别要大力吸收国外无须担保的民间资本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BOT方式和出让建成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公路、桥梁等),以吸引国内外私人投资经营公共设施项目;三是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如世行、亚行的优惠贷款;四是组织利用好发达国家的政府长期低息贷款如日元贷款等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五是积极探索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或基础设施项目债券,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鉴于重庆历史上是“以水兴市”有天赋的“两江”水运优势,为了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促进经济增长,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切不可“重陆轻水”。在加大公路建设投入的同时,也必须加大对港口、航道、船舶等领域的投入,提高港口码头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拓宽航道和更新船舶等,特别是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600多公里的河道水库为高速船舶航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市又有自行制造高速船舶的能力。为此,市政府应把规划、制造高速船舶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为重庆经济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三、大力拓展农村市场,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家电及住房等消费热点。

新重庆农村幅员广阔,农业人口占全市的80%,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为了促进农村家电消费,掀起消费热点,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减轻农民负担;还应注意农用家电适应农村消费的特点,其功能要简单适用、耗电量低和价格适宜等。同时还应把着力点放在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上。当前农村消费环境欠佳,主要表现在水电供应、电视接转设备以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难点和障碍,严重制约了农民家用电器的消费。因此,应抓住当前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扩大投资规模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缺水少电的情况。同时,还要改革农村户籍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到小城镇建房,既可促进住房消费热,又可带动建材、家电、日用品等商品的消费增长,使农村市场走上繁荣。

四、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发挥中小企业对我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吸纳较多劳动力就业的作用。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已先后有两批460户中小企业下放区(市)县进行属地管理,涉及在册职工35万人,总资产68.3亿元。对市里来说,决不能一放了之,还应加强领导和管理。为了使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体制转换和机制转换等方面发挥“船小好调头”的机动灵活作用,国务院现已决定在国家经贸委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司;在四大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国务院还将拨出专款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我们建议有关区(市)县可依照国家经贸委的作法,建立中小企业管理机构或组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委托代行管理职能。我们设想这类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①它虽属于政府部门,但要区别于管理国有企业的政府部门,由于区(市)县的中小企业既包括国有、也包括集体、民营,还包括乡镇中的中小企业,因此,要适应产权多元化的要求,在管理职能上有所创新,决不能再走“一管就死”的老路,主要作好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等工作;②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控经济,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财政援助(包括为企业担保贷款等);③帮助企业取得政府合同和联系政府的采购事宜;④帮助企业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⑤帮助企业在设计与制造、企业管理等方面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⑥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⑦帮助企业经营者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增长经营知识和才干并牵头组建中小企业研究所,组织各类科技、经济研究人员对中小企业进行咨询;同时还应帮助企业进一步扩大与国外在科技产业化方面的国际合作,帮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国际化。

五、尽快将新兴的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我市21世纪的支柱产业。

环保产业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包括环境污染的治理、环境工作建设、生态保护、防治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绿化、环保技术转让、环保产品开发、环保咨询等。而我们目前环保产业的发展范围十分单一,主要集中在环保机械产品生产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落后20多年。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控制越来越严,对环保领域的投入也越来越多。根据国家环保局的匡算,“九五”期间环保投资额可能达到4500亿元,比“八五”期间的800亿元,增长4.6倍。由于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不少省市都把环保产业列入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环保企业也看好我国的环保市场,率先将该国具有环保效应的燃油添加剂、脱硫装置设备等大批投入我国。新重庆作为环境污染较重的直辖市,有必要及早进行研究,探讨21世纪我市在环保产业上的发展对策,尽快把环保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标签:;  ;  ;  ;  ;  ;  ;  

1999年重庆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_重庆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