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焰[1]2002年在《浅析我国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革》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我国农村信用社近20多年的改革历程,根据我国合作制的基础,结合我国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合作金融发展的运行轨迹,对我国合作制的改革与现状,从农村金融体制、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农村信用社组织模式、行业管理体制、业务的多元化冲突、和法律规范等六个方面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索,并部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第一,明晰产权和产权改革是当前合作金融的关键;第二,农村金融建设必须坚持多样化,兼顾竞争和盈利;第叁,规模经济是农村信用社应追求的首要经营目标;第四,要结合体制改革完善合作制的法律环境;第五,要借鉴国外合作制的好的经验;第六,人民银行要加强监管力度。
李彦庭[2]2013年在《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我国农村信用社建立以来,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改革,因为在改革中包含着太多诸如政策导向、原则的使用、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一路坎坷。2003年以来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在许多的方面使得我国农村信用社局面有所改观。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致使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银监会又提出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破除以“合作制”名义长期运行造成的机制障碍的改革方案。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依据自身信用社发展实情,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2012年提出要坚持股份制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资格股改造,全面改造产权关系,优化股权结构,规范股权管理。2012年全面完成资格股改造,力争在2015年将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总体改制为产权明晰、股权结构合理、公司治理完善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解决“叁农”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基本国策制定的重中之重。对于农村金融市场,我国银行体系中的大银行一直处于望而却步的状态。农村信用社如果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贴近专业服务,塑造成农村人自己的银行这一品牌形象,这对于以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对农村信用社相关理论以及农村信用社改革历程进行了认真的梳理,通过国内外合作金融异化分析以及国外合作金融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不是墨守陈规,而是不断变化的。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原因、可能性、必要性进行分析以及对改革的成果进行评价来说明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转型的阶段性成果,并对商业化改革以后的发展提出建议。本文结构如下第一章引言。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农村信用社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合作金融异化的概况。基于文献阅读,对有关农村信用社建立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主要明晰农村信用社从建立到发展的理论支撑。根据国内外合作原则与商业化经营不断融合的特征,对合作金融异化进行描述。第叁章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合作金融理论经验借鉴。分别以美国、法国、日本、德国为例,从基本构成、支农模式以及启发叁个方面进行描述。第四章回顾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现状及依然存在的问题。基于现有的研究,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进程、路径以及阶段性成果进行论述。第五章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改制的背景和动因。结合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情况从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可能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六章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改制效果评价。主要对安徽省四个样本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第七章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对策建议。就目前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崔伊美[3]2013年在《浅析我国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文中研究表明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一大课题,农村信用社改革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优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并阐述了其面临的问题,对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童松青[4]2005年在《对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叁农”问题成为我国上下都十分关注的话题,但肩负着“支农”重任的农村信用社却不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不利于稳定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大局。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无论是在自身建设,还是在适应为“叁农”服务的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在产权制度方面表现尤为明显,主要是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权和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等。因此,对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是不可避免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及与其相关治理结构的改革。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是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背景进行说明,接着在此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的研究。 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析,这是本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叁部分是回顾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创新的过程,并对浙江省内两个有典型代表意义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制进行了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改制的得与失,从传统农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这两个角度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 第四部分是在前文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余佳洁[5]2016年在《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关系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然而,由于目前缺乏完善的合作金融法律体系,使农村信用社在市场定位、功能、市场准入、业务监管和组织治理结构等方面距离农村金融合作性的特点相去甚远,难以承担金融“主力军”的重任。本论文拟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律性质改革为关注点展开研究,旨在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提供理论指导与规范依据。论文采取比较分析、实证研究、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源起及发展开始论述,同时概览世界各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并且基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曲折的历史发展,分析其法律性质的各种定位问题,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绘制出更科学的结论,从而对改革和发展农村信用社做出有益的规范建议。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在逻辑结构上服务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性质这一核心论题,通过实践问题的梳理及相关理论分析来达到研究目的。论文第一部分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本部分首先从理论上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与功能进行分析,然后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最后就目前学术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律性质问题上的分歧进行了概括。第二部分主要就农村信用社法律性质改革之必要性问题展开。本部分首先对农村金融体系在组织体系方面的协调性进行探讨,旨在对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说明;其次,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现状及实践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进一步对农村信用社法律性质的改革进行必要性论证。第叁部分主要针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性质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本部分首先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时代背景与环境进行阐述,进而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性质及功能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国外农村信用合作社立法与实践等方面的借鉴与启示,提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性质改革的路径。第四部分着重研究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性质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本部分基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性质改革的路径,从设立制度的变革、经营范围的改革、组织机构的设置及监管模式的调整等方面,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性质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论述,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性质改革二元化模式的具体建议。
谭琳琳[6]2008年在《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与风险控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农民的问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农村金融又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稳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资金要素始终是农村经济发展最为稀缺的要素。建国后成立的农村信用社都是以行政指令组合而成的名义上的合作组织,从一开始就不符合“自愿、互助合作、民主管理”等合作制原则规范,并经历多次整顿、改革,现在合作金融的基本属性已经所剩无几。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农村信用社的属性由政府机构属性向企业属性实现转变已经成为现实的必要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而治理结构则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环节。当前不完善的治理结构己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以至于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果不尽快理顺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使其与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相适应,不要说为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支持,就连农村信用社本身的存在与发展都将是一个长期性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科学、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自由的治理结构是关系农村信用社能否成功防范风险及新一轮改革能否成功的核心问题,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机制对有关农村信用社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论文运用合作金融、治理结构、现代产权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重点从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的角度入手,对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客观基础,农村合作金融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风险控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和分析,从而对重构农村合作金融治理结构提高绩效、防范风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选取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与风险控制机制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相关理论分析,详细介绍合作金融、现代产权、治理结构及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二是对国外典型国家农村金融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体制模式等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借鉴和启示;叁是在农村信用社调查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在现状的基础上概括出阶段性特点;四是从内外部指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的现存问题,并从先天原因、成长环境和自身免疫叁个方面分析了问题的成因;五是中国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机制的现存问题及成因,分别从外部监管和内部风险自我控制两方面着手,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的风险表现及其成因作出较客观的描述;六是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防范风险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对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进行内外部改造、建立政策保障体系及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七是结论,归纳总结全文,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成伟绩[7]2011年在《浅析我国农村信用社改制的相关问题》文中提出本文论述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叁种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农村信用社在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中部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分别选择农村商业银行模式、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和省联社的模式进行改制。
李家辉[8]2011年在《农村金融改革背景下的农村信用社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紧紧围绕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这一主题,运用相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证方法重点对自2003年以来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背景下的农村信用社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建立理论分析框架,从我国农村金融入手,对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影响农户融资品需求的因素进行剖析,介绍了由土地制度状况影响的农户有无融资需求的四种情况,并通过合作博弈理论分析了非契约式金融产生的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农村金融供给,即农村信用社转型的选择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其次,运用实证的方法,从狭义农村金融入手,对2003年以后农村信用社发展沿革和现状进行分析,特别是结合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产权制度、管理体系和“花钱买机制”等核心问题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站在广义农村金融的角度,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实际,对我国下一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金融结构选择及政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谢云峰[9]2009年在《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浙江农村信用社经过50多年来的发展,在支持浙江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民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其诞生起,虽在政府主导下历经多次改革,浙江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仍存在较大问题,与农村经济发展对合作金融的金融需求差距仍较远。2003年,浙江省作为国务院部署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单位,在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提出并实施了以发达地区为农村合作银行、中等发达地区为一级法人联社和欠发达地区为二级法人联合社等叁种模式的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对浙江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进行认真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五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导论。该章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对农村合作金融的研究进展、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本论文的整个逻辑框架。第二章: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及制度安排。该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历程。其次从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入手,分析了两者在现实中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阐明了改革的背景;最后介绍了浙江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第叁章: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效果分析。第一部分提出了评定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效果的四个评定标准:一是治理结构的完善;二是农村信用社经营业绩的改善;叁是农村信用社对于“叁农”的支持力度的强化;四是省联社模式功能的发挥。第二部分按照上述标准对改革发展效果进行逐一分析。第四章: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一是股份合作制模式的产权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尚待完善;二是剖析了省联社管理模式的缺陷;叁是农村信用社的外部环境仍未有效改善;四是指出了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面临的困境。第五章:推进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思考。一是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从新一轮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原则出发,提出了农村信用社下一步改革的可能选项;二是提出了理顺省联社与县级农村信用社关系的新主张;叁是从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股权流通机制和提高监管水平着手,提出了加强农村信用社的社会监督的建议;四是建议政府部门做好加强法律支持、继续给予优惠政策、建立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和农村担保机制四方面工作,营造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五是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水平相关建议。
许国玉[10]2008年在《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的目标确定,如何加强经营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盈利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便成为信用社发展的重要问题。从2000年作为试点开始,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在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3年8月,中央政府在全国8个省市(江苏、浙江、山东、江西、贵州、吉林、重庆、陕西)范围启动了新一轮的信用社改革,允许各地因地制宜选择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并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框架,以改善信用社的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新一轮改革至今,江苏农村信用社整体发展势头不错,经营水平逐步改善,产权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既有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苏南发达地区,也有发展比较滞后的苏北传统农区,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在江苏不同地区的具体目标和传导机制也存在较大差异;以苏北地区为例,全面评价该地区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绩效,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而为农村金融配套改革提供思路.本文的研究即围绕苏北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绩效问题展开,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叁个问题:一是定量衡量信用社改革对苏北农村信用社整体效率和资产质量的影响;二是基于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两个维度,定量衡量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其支农行为的影响;叁是对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问题进行理论剖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降低农村信用社代理成本的可能路径。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用理论及实证方法,系统分析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为深化全国信用社改革及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政策制定的依据。针对研究目标,设定以下研究内容:第一,回顾国内外有关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了解苏北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现状,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理论依据以及在苏北传统农区改革的具体政策目标;第二,定量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综合运用DEA和一般性DID模型测定产权改革对农村信用社整体效率的净影响,并从农信社人均收入和人均费用两个渠道分解信用社改革的作用机制;同时分析信用社改革对信用社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衡量改革的各项措施对信用社资产质量的动态影响;第叁,定量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对自身支农力度的影响:基于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的两个研究维度,厘清苏北地区县联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支农行为差异的作用机制;第四,设计合理的制度框架,解决新一轮改革申依旧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相对于不参加改革的县联社来说,改革使得农村合作银行的整体效率得到更大程度上提升,说明了在苏北地区将农信社改革成为农村合作银行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改善经营状况的目的,但增长幅度不大却又说明改革效果并不十分显着;信用社在股份合作制的情况下,其人均营业收入有了显着的提高,平均比改制前提高了约1.97万元;同时该变量通过了显着性检验;同时信用社人均营业费用也显着提高,平均比改制前提高了约0.74万元。(2)苏北农信社改革后不良贷款率存在下降的趋势,资本充足率存在上升的趋势;可以推断通过农信社自身采取的措施和信用社改革的种种优惠政策带来了信用社资产质量的改善;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发生产权改革以后,农信社不良贷款率平均比改制前减少12%,农信社资本充足率平均比改制前提高10%。(3)改革后农信社减少了农业贷款的投入,在支农力度上,县联社的支农力度大于农村合作银行;通过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模型说明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总体上是有效率的;邹检验的结果来看,这种改善是不明显的,但是随着改革的继续,这种促进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配置效率的作用将会逐渐增强.(4)使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估计方法,较为准确和客观地评价了样本农户受到的金融抑制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农户金融抑制的程度P(Y_2~*>Y_1~*/Y_2~*>0)(需求额度没有被满足的程度)为66.7%;在样本农户其余控制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合作银行覆盖下的信贷农户反而更难以获得贷款,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支农绩效在该调研地区值得怀疑。(5)委托代理模型说明省联社应减小对农信社监督管理力度的方差,避免使用幅度过大或过小的干预,可使用大体持久不变、力度恒常的监督管理,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分成比例的同时,并结合农信社的利润目标,在逐利和支农之间求得平衡;在农信社管理层努力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外部股东可以增加管理层的分成比例β,以使其风险偏好与股东相近,在促进管理层努力的同时,能增加产出,降低代理成本.
参考文献:
[1]. 浅析我国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革[D]. 陕焰. 华中师范大学. 2002
[2]. 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研究[D]. 李彦庭. 安徽农业大学. 2013
[3]. 浅析我国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J]. 崔伊美. 现代商业. 2013
[4]. 对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D]. 童松青. 浙江大学. 2005
[5].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性质研究[D]. 余佳洁. 甘肃政法学院. 2016
[6]. 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与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 谭琳琳. 东北农业大学. 2008
[7]. 浅析我国农村信用社改制的相关问题[J]. 成伟绩. 金融经济. 2011
[8]. 农村金融改革背景下的农村信用社发展研究[D]. 李家辉. 内蒙古大学. 2011
[9]. 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问题研究[D]. 谢云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09
[10]. 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D]. 许国玉. 南京农业大学. 2008
标签:金融论文; 农村信用社贷款政策论文; 农村信用社改革论文; 农村金融论文; 农村信用社论文; 农村改革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论文; 农村商业银行论文;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论文; 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