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对策论文_龚清源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对策论文_龚清源

(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是通过口腔或管饲经胃肠道补充营养物质治疗方法,也是危重病人营养支持中的重要治疗措施。危重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肠道血液灌注,保护胃肠黏膜屏障,减少致病菌定植和细菌移位[1]。肠内营养在实施过程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各种并发症,从而影响EN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肠内营养;并发症;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141-02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实施肠内营养危重病人78例。其中男48例,女30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65岁;脑梗死35例,原发病为脑血管病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病毒性脑膜炎5例,脑干出血3例。

1.2 方法

78例患者均采用14~16号一次性硅胶胃管实施肠内营养液输注。肠内营养液选择: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能全素)。配制环境及方法:在洁净治疗台,选择洁净容器,能全素21平匙注入500ml温开水,轻轻搅拌使充分混匀。输注速度:肠内营养泵控制速度以80~100ml/h输注。输注温度:输注过程中使用加温棒持续加温,温度控制在32~40℃。输注体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将床头抬高30~45°。

2.结果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患者在实施EN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6例(其中:腹泻3例、腹胀2例、便秘1例)、胃潴留2例、喂养管堵塞2例、粘膜损伤1例、误吸1例、代谢紊乱1例。

3.原因分析及实施对策

分析7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如下:

3.1 喂养管堵塞

2例喂养管堵塞,其中1例发生在喂养过程中,主要原因是在通过喂养管注入口服药时,未将药物充分的碾碎、溶解而导致堵管;另1例发在胃管封管后4小时,在第二次喂养前冲管时发现,分析原因为上次喂米糊后,冲管不当导致。同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除上述原因,增加喂养管堵塞率还与留置胃管材质、时间、喂养管管径的大小以及喂养食物配方相关[2]。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需长期留置鼻胃管时,应选择管径较细,材质柔软刺激性小,病人耐受性较好的导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当需输注高蛋白营养液或带渣食物时应选择粗一些胃管。(3)需经鼻胃管注入口服药时,应将口服药研碎,并充分溶解再注入,注入后用适量温水冲洗喂养管。(4)肠内营养结束前后,须用50ml温开水冲洗鼻胃管,同时输注过程中每4~6小时冲洗一次,防止喂养管堵管。

3.2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肠内营养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反复腹泻会刺激肛门及周围皮肤,致皮肤完整性受损,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使护理的工作量增加。机械通气患者大部分患者采用镇静治疗,实施肠内营养时,由于药物镇静以及长期卧床等原因降低了胃肠道蠕动,导致便秘的发生;在实施过程中,营养液的配制能全素方法、溶液浓度、温度、和输注速度不当等均可导致导致腹胀、腹泻、便秘的发生[3]。

护士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应加强每个环节的管理,预防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对策遵循EN输注原则:(1)浓度由低到高:首次输注时可先注入温开水,观察吸收情况,再次选择1/2温开水+1/2营养液;若无胃潴留及胃肠道反应,再选择全营养液。(2)容量由少到多:首日容量为500ml,尽早(2~5日内)达到全量每日1500~2000ml。(3)速度由慢到快:肠内营养首次输注时以20~50ml/h输入,次日提高到80~100 ml/h,约12~24小时内输注完毕。(4)条件允许情况下使用用输注泵控制输注速度。(5)输注温度控制在32~40℃。

3.3 误吸

危重患者尤其是昏迷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障碍,胃张力降低、排空延缓、胃内储留量过多,容易导致胃潴留,而胃潴留后易引起的返流是导致误吸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保留人工气道的患者,当气管导管气囊发生漏气,胃内储留量过多,体位处于平卧位时,易引起食物反流,造成误吸。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体位是防止食物返流引起误吸最重要的因素,没有禁忌的患者常规抬高床头30~45°[4]。(2)每次给患者翻身叩背时,应暂停肠内营养输注。(3)密切监测胃潴留情况,每4小时观察胃内排空情况,当抽出胃液量>100ml,输注速度应减慢;当回抽胃内容物>200ml时,应通知医生,暂停喂养。(4)留有人工气道的患者,严格监测气囊压力,每6~8h监测一次,压力维持在25~30cmH2O。

3.4 代谢紊乱

由于肠内营养液里过高的葡萄糖和蛋白质,可导致体内的高渗状态,引起血糖过高,致高血糖症。长期使用肠内营养患者已适应吸收大量高浓度糖,突然停止,又未能及时补充其他形式的糖,致低血糖症发生;或者使用胰岛素过量未及时监测导致低血糖症。

为避免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代谢紊乱并发症,预防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应做好以下几点:(1)持续肠内营养过程中,应常规监测血糖,当发生高血糖时,可配合胰岛素小剂量皮下注射或静脉泵入,严密监测血糖,每4~6h一次,血糖控制平稳,可一天一次。(2)在使用胰岛素静脉泵控制血糖时,做到剂量准确,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每1~2h监测一次。(3)对长期使用肠内营养患者,应缓慢停止要素饮食或同时补充其他形式的糖,并监测血糖。

综上所述,在危重患者EN实施过程中,通过注重喂养管的材质选择及喂养方法,预防喂养管堵塞。通过控制营养液的输注温度、速度等措施预防腹泻。通过抬高床头、定时监测胃残留量和血糖等方法预防误吸及代谢紊乱。以上一系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EN并发症的发生,提高EN实施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先福,王晓川,曹枫.早期肠内营养在ICU 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09,38(2):173-174.

[2]包红亚.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2013,20(3):186-187.

[3]林静,马姗.循证护理在老年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 24(11): 3042-3044.

[4]莫岚.集束化护理干预降低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应用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 20( 15):2393-2394.

论文作者:龚清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对策论文_龚清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