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工业园区的经验教训_科技论文

世界科技工业园区的经验教训_科技论文

世界科技工业园的经验教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园论文,经验教训论文,世界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界上科技工业园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有很少数科技工业园在一段时期内不成功,或濒于失败,其经验教训是值得认真总结的。

一、不具备兴办园区的基本条件

这一类园区较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里,有了一笔资金就买一块地,仓促上马,缺乏基本条件。有的科技工业园具备了起码的条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基本条件不好,影响了进一步发展。如印度的班加罗尔技术园时常停电,引起许多外国高技术公司的抱怨。

1.没有人才源

远离著名大学和研究所,没有直接人才源;因办园人员素质不高,又无法从远处吸引人才。

2.没有技术源

由于人才素质低,园区本身没有技术源,也无能力利用技术市场等外部技术源。

3.没有持续的资金来源

由于没有人才源和技术源,不能开发创业,进而获得收益,当然也就不会持续地得到高技术创业的投资。

这一类科技工业园实际上不得不放弃高技术开发的目标,开设一般企业,或从事纯商业活动,逐渐蜕变为非科技工业园了。更有甚者,土地荒芜,什么产业也兴建不起来,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这种现象不止在一个国家发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重新评估,或停办或改组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派有办园经验的新领导来整顿,按科技工业园的基本模式建园。

二、未能改变观念开拓市场

也有的科技工业园,包括个别欧洲大学兴办的科技工业园,在建国之初是具备了办园的基本条件的。有比较充足的技术源和人才源;既然要办科技工业园,在开始阶段,大学也是充分注意和大公司协作的,但是高居学府的观念没有大转变,获得初步成功后便与企业疏远,结果是老市场逐渐饱和,而新市场无人开拓,主要表现如下:

1.管理人员思想保守,不敢任用富有创造性的创业者,怕冒险开发新产品,因此无力开拓新市场。

2.不能把竞争对手变成同盟者,没有共同开拓市场的新型公司经营战略,孤军奋战而难以开拓新市场。

3.技术开发人员的商品意识差。尽管新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但从工艺到包装都不符合商品要求,产品像实验室仪器。不注重市场信息,高技术产品开发前不做市场预测,有的甚至在市场调查已经表明可能销路不畅的情况下,由开发人员坚持上马超过群众购买力的尖端技术产品,造成滞销。

上述问题就是使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两个园区在80年代末都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后,硅谷迅速复兴,而波士顿128号公路园区进展相对较慢的原因。

三、过重的商业气息影响了技术开发

还有的科技工业园失之于另一个极端,过分地注重眼前的高利润,过重的商业气息影响了技术开发。在硅谷设有许多分公司的世界计算机第一大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1993年亏损81亿美元,同样在硅谷设有研究开发中心和许多技术开发公司的世界第一大复印机公司——施乐公司(Xerox)1993年亏损1.3亿美元。尽管亏损是由不在硅谷的其他子公司造成的,但是,在硅谷的部分也不能和硅谷的惠普与苹果公司相比。其主要原因是自80年代以来,IBM和施乐公司分别满足于计算机和复印机销量世界第一的市场占有和巨额利润,降低了高技术开发的投入,对家用电脑和微型电脑复印机等新产品重视不足,坐失良机,未能及时进入新市场。至今IBM和施乐公司的高技术开发投入仍低于惠普和苹果公司。

也有个别其他园区以贸易为主,高技术开发很少,如果没有国家持续贷款更是难以为继的。

四、高投入、低效率

有些国际舆论,包括在1993年和1994年两届科技工业园世界大会上,都有人提出建设科技工业园代价高,近期效益差。“建科技工业园要不要讲近期效益?”答案是肯定的。建科技工业园既不是建大学和研究院,也不是建博物馆和纪念碑,必须讲近期经济效益,也就是要考虑投入产出。目前,国内外都有一些科技工业园负债很重,这个问题不解决,科技工业园就不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尤其是无法在发展中国家发展。

如何考虑投入产出呢?简单地说,就是科技工业园必须做到在建园规划上的财务收支平衡。科技工业园是中长周期的投资项目,当然不能做到当年收支平衡,因此,应该具体分析。一般说来,风险项目投资总和应该在3年内回收,这也就是要求园区“孵化器”在3年内至少孵化出10个一定规模的子公司的原因。科技工业园的财政要在开发项目开始后的第4年做到收支相抵有盈余,在5-10年间回收所有基本建设投资,至少在10年以后净赢利。西方的许多非政府投资的科技工业园都仅仅用了5年以内的时间就做到了净赢利。

发展中国家办科技工业园吸收资金相对困难,但也不能只有政府投入,而不考虑偿还。一般采用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银行给予低息长期贷款,和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签订贷款合同的方式投资较为适宜,这也是政府监督、检查科技工业园的最好方式。

五、“官僚”移位,穿新鞋走老路

有些国家的科技工业园,由地方政府任命不具备提高技术开发创业条件的行政官员主持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这些人可能很想把科技工业园办好,但是不具备起码的素质,因此把科技工业园办成环境幽雅,设备优良的新政府机构,而无法实现高技术创业。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不能适应高技术创业快节奏的要求。

2.任用人员缺乏高科技知识,更缺乏创业能力,不能起到调控、咨询、组织和服务的作用。

3.管理人员缺乏联络拓展能力,更没有国际联系渠道,使科技工业园限于一隅,无法发展。因此,英国伯明翰的阿斯顿科技工业园就提出了必须在日本、美国、印度或东欧任何一个国家正式工作过的人才有资格进入管理委员会的要求。

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就是通过科技工业园的人才选拔程序,不失时机地更换科技工业园的领导。

六、和地方政府不协调

还有一些科技工业园的经验教训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以后,开始和地方政府不协调,主要表现如下:

1.科技工业园区内收入远远高于周围地区,形成“贵族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适当抽税,或成立地方发展基金会,加大园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投入。

2.个别产业污染环境。这种情况本来就违背科技工业园的宗旨,应立即停办。

3.地方政府给科技工业园加以不合理的税收负担或变相的摊派。在这种情况下应向地方政府讲清保持科技工业园有余力持续发展是地方经济和地方政府的长远利益所在,双方诚恳、平等和互利地协商解决问题。

标签:;  

世界科技工业园区的经验教训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