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GB 50867-201X,养老院、老人院、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养护院等,属于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1]。其中养老院主要功能包括居住休息,生活配套,康复医疗系统,后台管理系统构成,本文对养老院设计的休息居住模块功能配置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养老院、老年人、居住单元、护理、自理、交往厅、核心筒
老年人群体需要面对年龄增长及疾病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身体衰老,因而对生活需求与行为特点均产生影响,由原来的自主生活模式逐渐转变为需要被动接受护理的生活模式,随身体衰老程度加重可能会发展至需要接受生活护理的必经路程。
休息与居住模块在养老院中,需要考虑老年人护理需求进行功能配置,在介护楼层等标准层中,由多套独立的居住单元、楼层公共活动空间(交往厅)、走廊、护理站、护理辅助用房、电梯厅、交通核心筒组成;其中带护士站的护理辅助用房主要为需要护理的介护型老年人进行服务。
楼层功能配置图
单套间 一室一厅 二室一厅
一、居住单元
居住单元内,经调查研究,是老人停留最长时间的场所[2];在床位配置中,应以单人套间为主,也可以设计为带独立起居室的一室一厅;带亲情居室的套型,可配置为二室一厅,由二个卧室及起居、厨房餐厅构成。
由于多人间居室无法保障私密性的心理需求,高端养老院配置应优先按单间床位或套间床位配置,即每个房间一个床位。根据美国退休人员协会提交的一份关于援助式居住的调查表明,在超过50岁的被访者中,只有4%的人倾向于与他人共用房间;即使作为国民代表的低收入家庭,也表达了同样的愿望,与较大的双人房相比,绝大多数人更希望居住在较小的私人房间内,而且是仅次于护理质量的第二大关心问题。单人间居室可以提供私人空间,满足老年人对私密性的需求,更适应当下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居住单元是老年人在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不易入眠,入睡后也容易惊醒。国内外研究表明60岁以上老人中睡眠障碍的现患率为30~4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 [5] 多人间居室内,老人容易相互影响,影响睡眠质量;单人间居室则可以有效避免外部条件(如声音等)对老人的影响,保证良好睡眠。不同的人对环境光线、温度、湿度等物理条件的感受不同,单人间居室可为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营造舒适感。
养老院设计中,优先对自理型及介助型老年人配置单人间;新规范规定,每间居室应按不小于6㎡/床确定使用面积,单人间居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双人间居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6㎡。同时规定,护理型床位的多人间居室,床位数不应大于6床;非护理型床位的多人间居室,床位数不应大于四床。规范规定的床位面积模式,在目前公立养老院的居住安排中比较常见,大多数以二人间、三人间的床位配置为主,套型单元只提供卫生间、床位,套型内不提供厨房。多人间会导致居住者从生理、心理、生活上形成互相干扰,生活习惯不同也易引起矛盾,无厨房导致饮食生活无法多样化选择,因此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
随国内经济发展,单人间配置会成为未来高端养老院的主流。单元套型内,至少应包含起居空间、休息床位、厨房(开放或封闭型)、卫生间、阳台。实际设计中,需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条件、活动尺寸、行动操作空间、无障碍设计、轮椅转弯半径等对房间的影响,导致养老用房单元套型总面积增加。
以图5为例,按照活动轮椅控制下的单间基本尺寸计算,合理使用条件下的单间使用面积在35-38㎡,楼层使用率约为55%~60%,换算楼层建筑面积约为64~68㎡。按照养老院项目床位数公摊,包含配套、文娱、康养医疗、后勤模块的公共面积综合统计,单床面积可在75~90㎡的区间,其使用面积比例约占单床平均面积的45-50%,按此参数可以推算出养老院项目需求的容积率面积。
养老套型单元内部空间基本尺寸(图5)
核心筒及护理站基本内容配置
居住单元设计应考虑床位设置的可转换功能,养老院老人主要由自理型、介助、介护型组成。自理老人属于“自主照料”模式,如身体机能下降或康复治疗期间,会转化为“被动接受护理”的模式;当康复完成,介护模式可以再转换回自理模式。
二、护理辅助用房
在介护型楼层,需要为介护老人提供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含家政及医疗协助。家政协助包括向帮助老人衣服换洗,家务整理,出行登记,出行协助,家属联络等。医疗协助包括药剂涂抹,药物服用提醒,体检协助,康复训练协助等。
为实现便捷的医疗辅助功能,以护士站为核心,配置常用品备品库,医疗用品存放间,污物间、消毒间;并有独立管理通道通向载货电梯间,方便货品、污物由货运电梯直接下楼。备品库为楼层老人提供日常物品,如被服、床单、消耗品等进行定时更换。此区域还需要提供护理人员的独立卫生间。
护理楼层尚需要为介护老人提供宽敞的专用浴室,进行洗浴协助,包含人工洗浴间、机械洗浴间的,以及整理间,更衣区等功能。人工洗浴是对需要适当协助的老年人进行洗浴,包括淋浴或盆浴,并进行看护。机械洗浴则是人工协助一些无法自理,行动困难的老年人进行洗浴,包括机械手臂、浴床、机械浴缸等。
三、楼层交往厅
为方便楼层住户交往及活动,兼备阳光房的作用,应在标准层设置楼层交往厅。可对应设置室外露台或阳台,并设置立体绿化,形成一个行程距离短,适合老年人的邻里交往场所。交往厅可以与主要电梯厅开放合并,从而增大使用空间。
老年人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下降,需要面对孤独感及失落感,自卑、空虚的心理;交往厅尽可能有大面积的对外空间,实现活动可视,能看到户外街景、远山等场景,增强与外界生活的联系。
活动交往厅可以分为动静两个小的分区,提供交谈,读书及发呆的“静”空间;也需要适当留出空的区域,或布置小型健身活动器材,供楼层老年人进行健身活动。
四、走廊及核心筒
养老院新的规范规定,走廊净宽不能小于1.8米,走廊两侧均应设置,由于扶手需要安装空间,因此实际设计中墙体空间应预留2.0米。扶手设置宜采用手感良好的木质或塑胶质,扶手宜设置在850mm高度,其结束的端部需要下垂;走廊扶手需要不间断,在转角处可以设置为圆弧状。
走廊设置应采用明亮的地面,均匀的光线,及明确的交通标识系统。走廊踢脚线宜增加轮椅防撞的护墙板,高度宜设置为350mm以上。避免轮椅擦碰导致墙面污损。
养老院核心筒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楼梯间,电梯及管井。老年人尺度的的楼梯间需要采用缓坡楼梯,踏步面宜为320~330,踢面高度为120~130mm,设计条件与幼儿园类似;楼梯也需要设置双侧扶手。根据设计条件及消防疏散规定,在层高3.1米的条件下,楼梯踏步数达到24步,梯段净宽仅1300的楼梯,长度达到6.8~7.0米;与普通住宅的剪刀楼梯长度接近。养老院建筑不适合做剪刀楼梯,应选择设计为双跑楼梯,并尽量布置在建筑两端。
养老院电梯设计均需要采用无障碍电梯,并配置至少一部医用电梯,其电梯间净宽需要大于2.4米;医用病床电梯的井道尺寸深度一般需要3.2米,电梯厅净宽则需要大于3.6米,楼梯消防前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2㎡。养老院设计可以将病床梯与常用电梯分开设置,以适应老人流线与后勤服务流线方向。
适老化的要求及消防疏散的要求会导致养老院的核心筒,交通空间配置面积远大于普通公共建筑,实际居住单元的实用率较低。其得房率与办公类型公建接近,实际楼层实用率在50%-60%区间。
参考文献:
[1]《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GB 50867-201X.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行业标准
[2] 李庆丽.李斌.养老设施内的老年人生活模式研究.时代建筑.2012
[3] 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养老设施中的公共浴室设计研究 周燕珉 钟琳 林婧怡 时代建筑.2012
[5] 孙慧玲,张瑞丽.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研究进展
论文作者:辛立,林康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养老院论文; 老年人论文; 床位论文; 楼层论文; 居室论文; 单元论文; 老人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