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母亲教育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农村地区母亲教育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农村地区母亲教育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赵厚勰 白 雪

(湖北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摘 要: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所扮演的教育角色是无可替代的,良好的母亲教育是为儿童后期接受学校教育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各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证实了母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农村地区,母亲教育的应有作用却难以有效发挥。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依然存在,许多父母双双外出务工,母亲难以胜任家庭教育角色。另外,农村地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教育水平的限制,很多母亲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导致很多农村儿童无法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进而影响到后期学校教育。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农村地区的母亲教育,重视农村儿童的生长发展。

关键词: 母亲教育;农村;家庭教育

自古以来,母亲就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教育角色。历史上诸多文献对母亲的作用都有详细的讲解,例如西汉时期刘向的《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列举“周室三母” 太姜、太任、太姒,经其三代努力,培养了武王、周公两大杰出帝王。优秀的母教传统先例四大名母:孟母、陶母、欧母、岳母的故事也是弘扬内外〔1〕。进入20世纪以来,母亲的教育角色日益减退,取而代之的是隔代教养或者委托培养,甚至于放弃了教育的责任。尤其在农村地区,母亲的教育缺位现象愈加凸显,随之而来的是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留守儿童、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这里并不否认家庭其他成员的重要性,但是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教育主体地位的首要性是十分明确的。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母亲的教育角色复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新时代新要求来重塑母亲角色观,以期能够改变现状,促进农村地区母亲教育和家庭教育健康有序的进行。

一、农村地区母亲教育角色的重要性

母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主体,其地位是由多层面共同决定的,母亲教育涉及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从生理抚养到心理培育再到基本认知的养成和道德潜教育都离不开母亲教育。在农村地区,人力资本质量普遍低于城镇,虽然这一结果的影响因素不局限于家庭教育,但与家庭教育、母亲教育是直接挂钩的。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6家商业银行自2008—2017年的统计数据.其中包括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是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

(一)多领域研究母亲的教育地位

母亲的教育地位是首要且不可替代的,诸多研究领域认为母亲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主体。第一,生物学指出“母感子通”印证母亲的教育角色起源,目前医学界认为这种母子感通大约是在出生前三个月就已形成,在母亲精神状态交流频繁的时期,即出生后数日内,特别数小时内最终建立〔2〕。但这种感通并不是自发产生的,在感通上母亲处于主动地位,只有母亲爱抚胎儿,理解胎儿,才能不使胎儿产生精神上的障碍。这说明母亲在胎儿时期就开始影响孩子,从生理上的激素影响到出生后的爱抚刺激,都奠定母子之间的感情基础,从孩子的成长源头就确定了母亲在其成长过程中是第一位也是影响最大的重要他人。第二,心理学认为母亲是“婴儿的依恋”中最主要对象。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关系,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在众多抚养者之中,婴儿最易与母亲产生特殊的社会情感连结,即对母亲产生依恋。而对母亲是否依恋,是何种性质的依恋都会直接影响婴儿的心理健康、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和各种性格特征等〔3〕。根据心理学的解释,母亲在孩子婴儿期的言行举止可以直接影响婴儿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成长,这就对母亲提出相对严格的要求,即母亲必须关注婴儿的状态,并能理解婴儿发出的信号且及时作出反应,只有这样,婴儿才能形成安全型依恋,从而发展良好的、积极的社会心态。第三,母亲教育具有哲学本体论上的合理性〔4〕。母亲教育也称母职教育,母亲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哲学通过对母亲这一性别所包含的内涵与文化加以阐述,将其与生物学区分开来,使人们关注到母亲性别的社会性。关联地看待事实与价值的关系,作为母亲的价值在于孕育生命以及教养子女,从而使新生一代能够肩负起兴邦重任。社会文化越进步,人们对母亲教育的要求就越高,在新时代中国土地上,母亲教育应该重新被重视起来。

(二)母亲教育是促进农村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国农村人口分布广泛且数量庞大,农村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教育起点,发挥着启智作用,抚养者承担着重要的义务,其中又以母亲作为首要教育者,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母亲教育,明确母亲教育的应然定位。首先,母亲教育是家庭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价值观是一个人的文化基础,其中家庭价值观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早接受的价值观,一个孩子能否顺利从家庭集体过渡到学校集体和社会集体,家庭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母亲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佐以合适的育儿方式,灌输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那么儿童所形成的家庭价值观就是正面的,以此奠定人生发展的正向基石。其次,农村教育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母亲教育作用必须充分发挥。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相对劣势,教育资源也较为贫乏,信息渠道相对闭塞,这就对家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母亲作为和孩子接触最近的人,理所当然承担着教育和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因此,母亲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除了担负起养育的工作,还必须不断以成人的眼光和能力去扩充有效知识,提升自我素养,然后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作用将知识下传给孩子,充实巩固基础教育,补充完善学校教育。

二、农村地区母亲教育缺失的现状

母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大量学术文献的论述和事实案例,可以得出肯定的答案。但是,近年来对母亲教育的忽视,使母亲教育的地位一直在滑坡,农村地区更是出现了各种母亲教育缺失的现象,使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农村母亲教育缺失情况大致如下。

(一)缺失母亲教育主体,儿童完全留守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得在公共基础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上,农村地区的投入相比城市要匮乏许多。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由于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少,资源有限,能够运用的教育手段与媒介更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母亲教育的有效性。另外,农村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在农忙时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作为劳动力的母亲的工作时间,从而使母亲教育在时间上受到限制。由此看来,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家庭补贴如果不到位,母亲的教育在时空上就无法保障,农村母亲教育就是空谈。

(二)缺失先进的教育理念,重养轻教和重智轻德的观念兼而有之

生源地为城市的大学生内隐自杀意念得分显著高于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与之前一些研究者通过外显问卷测量得到的结果相一致[37],原因可能在于与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相比,家住城市的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相对不够,情绪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自杀意念.本研究发现,不同家庭类型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家庭类型大学生内隐自杀意念得分显著高于多代家庭类型的大学生,原因可能在于多代家庭类型大学生家庭成员较多,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沟通、交流与支持,因而更加积极乐观.

其次,农村地区的受教育水平有限,母亲的知识水平达不到科学教育的标准,也跟不上孩子发展的速度,使得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难以发挥教和育的作用,只能凭借自己的本能去养育子女,对孩子的受教育情况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说难以重视。

这里,Yit表示个i体i在时间tt的主观幸福度,Xit表示一组控制变量,如健康、婚姻、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以及对数收入等,αi表示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固定效应,εit是误差项。使用Canay (2011)的两步估计方法本文得到β在各个分位上的估计值,具体如下:

再次,应试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范围扩大,农村地区许多家庭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偏向功利化,渴望通过教育和考试改变孩子的命运和家庭的地位。而母亲作为重要的家庭教育者,在这种功利观念的误导下会自动倾向于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母亲受此影响,一味地冒进,忽视农村地区的特有资源,盲目跟风,不顾城乡差异和资源的有限性,给孩子强灌竞争压力,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发展的唯一标准,而忽视其道德、心理、爱好。甚至于在培养子女时,一旦学习上没有获得符合其心理标准的分数,就严于打骂。

(三)缺失恰当的教育方式,使负面作用明显

母亲的教育角色能否顺利担任,主要看教育方式是否得当。农村地区母亲的教育方式呈现多种类型,这里只列举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方式。其中比较明显的不当方式主要可以分为“放养型”教育和“圈养型”教育。所谓“放养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作为母亲更多的只是关注孩子的吃穿与安全,对孩子的行为和学习并不重视,弱化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时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受教育情况较少关注,将所有教育方面的问题归责于学校。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儿童出现的问题是在行为品行等方面的规范性不足,进入学龄期后,在学校里出现的前期落差也会导致孩子心理和自尊的伤害,到了青春期后,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母亲就会束手无策,难以管理。而“圈养型”的教育方式具体表现在过度关注孩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包办孩子的生活,遏制孩子发展母亲期望之外的任何行为举措,例如交友、兴趣爱好等。在操纵子女家庭教育生活的同时,过分插手学校教育,例如将孩子送往镇上较好的学校,要么小小年纪住宿,要么每天长途跋涉接送或者陪读,既影响孩子的精力和心态,同时也耗费了家庭的人财物力。再比如主观认为孩子就读的学校的某些教学方式或者内容不符合自身期望,作为“圈养型”母亲就会不顾学校的教育理念,强行插手学校教育。

(四)缺失科学的教育内容,影响孩子身心发展

教育内容是在教育过程中由教育主体进行选择传授给受教育对象的内容。家庭教育亦然,只是在选择内容时有完全的自主性。农村地区母亲在选择教育内容的时候会受到科学文化水平,农村环境状况,家庭氛围等的影响,其灌输给子女的内容常常缺乏科学性〔7〕。很多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小孩不听话,故意用鬼神的故事吓唬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这种阴影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一生。另外,由于农村条件受限,而母亲作为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时候由于难以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便随口回答,使孩子不能准确获得答案。将这些错误的教育内容传递给子女,子女在接收这种教育内容后,内化自己的主观认识,从而导致错误地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三、农村地区母亲教育缺失的成因

(一)母亲作为劳动力输出,使教育角色缺位

涤尘居卧室。灯下、床上,赤裸的柳含烟就像掉进冰窖里脸色苍白。她吃力地睁开眼睛看到床前萧飞羽的身影。“我不是有意的,我是想,我是想……”她没有说下去,因为她竟然没有听到自己的声音。

(二)受教育程度的制约,难以获得科学的教育理念

中国从封建社会走过来,受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影响,历史上的很多女性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今天这种思想虽然已经不是主流思想,但是对中国女性尤其是农村的女性依然产生着影响。从农村多子女家庭可以看出,男女不平等的观念使得女孩受教育的机会比男孩少很多。Rosenzweig和Wolpin(1994)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力发育同母亲的受教育水平成正相关。 这显示出母亲受教育水平低下,影响的不只是自身的水平,还会影响下一代,甚至几代人。如果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不高,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就会相对弱势,给孩子的教育投资也会相对减少,对孩子的未来也不会有很高的期望。而在农村地区,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以小学、初中文凭居多,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文化知识,母亲教育“名存实亡”。

农村女性的家庭地位相较于城市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一直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在家庭中主要从事着农业劳动和家庭劳动〔8〕。女性的家庭地位与经济收入,政治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挂钩。如果一个农村女性的经济收入少,娘家势力单薄,那么她在夫家的家庭地位就难以提高,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来自夫家的阻挠,尤其是对男孩的教育,男孩在农村家庭中的重视程度是很大的,在母亲教育孩子时,老一辈人会因为心疼孩子而干扰母亲教育,更有甚者会直接剥夺母亲教育孩子的权利,认为母亲地位低下,水平不够,不适合教育孩子。

(三)女性家庭地位低下,教育子女的权利受限

由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指导,跨境电商领军型企业牵头,在共享供应链的基础上,以跨境物流联盟的形式共建海外仓。针对义乌跨境电商产业中跨境物流成本高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引导义乌中小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在共创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基础上提高海外仓的应用,加强海外仓物流信息的可视化和透明化,让卖家更好掌控物流、运营、财务等状况;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规范化建设,主动为企业提供海外仓政策、法律、税收等咨询服务,提供融资、审批、资格认证等政策支持,可通过政府专项资金帮助义乌中小跨境电商出口企业体验海外仓带来的便利和业绩提升,提升义乌小商品的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农村家庭也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但是许多农村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依然存在很多不合规律的现象。首先,很多农村家庭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女性的家庭地位低下,甚至连女性自身也被这些思想糟粕影响,认为其主要任务仅为传宗接代,操持家务,给孩子吃饱穿暖,完全忽视甚至拒绝女性成为孩子的主要教育者〔6〕。这使农村母亲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丧失话语权,孩子对母亲也会失去尊重感,母亲沦为了“只养不教”的自然母亲,母亲教育更是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城乡两极分化导致农村各种公共资源投入少

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 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5〕。从这个官方数字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严峻性,且不说这些留守儿童是否都是双方父母全部外出务工,但是上升的趋势也能得出完全留守儿童数量的递增性。如果母亲不在孩子身边或者较少陪伴孩子,那么母亲教育的主体直接缺失,取而代之的隔代教养或者委托培养甚至孩子自我管理等方式都会带来诸多教育和生活方面的负面问题。母亲教育就成为儿童发展中整个教育体系的断层区。对学前儿童来说,缺失母亲教育意味着情感价值观上难以习得到位,早期的分离也会使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感通关系断裂,很容易造成儿童心理问题,比如儿童自卑、儿童自闭等。对学龄孩子来说,母亲教育缺失使学校教育失去重要支撑,学校的反馈信息能否被有效接受,家校联合培养能否顺利实现都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五)母亲的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功利化逐渐显现

应试教育是目前学校教育的短板所在,这种短板正在或向家庭蔓延,许多家长的人格也被慢慢改变。杨东平说,“你的家庭到底是给孩子提供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上一门课,家长们都是可以选择的”〔9〕。但抉择的权利是掌握在监护人手中的。在农村地区,虽然没有汗牛充栋的补习班,但是“虎妈”现象依然存在,信奉严苛式教育,只要孩子不能按照期望去学习和获得成绩,就苛责打骂。农村家庭为了改变现状,寄希望于子女,渴求子女通过受教育能够实现社会阶层的跨越,从而给教育贴上了功利的标签。

四、农村地区母亲教育缺失的应对之策

(一)从社会层面而言,应多管齐下,保障母亲教育在时空上的可行性

首先,要消除城乡户籍壁垒,保障流动儿童合法迁入。城乡户籍壁垒是阻拦农民工儿童随迁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子女无法顺利入学,享受平等的入学受教育权利和参加考试的权利,所以很多子女被迫与父母分离,母亲教育也被搁浅。所以应该完善相关政策,确保母亲作为家庭教育者能够在外出务工的同时也能担负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谈及创作这部魔法宝典的初衷,赖尔表示:虽然是以魔幻为题材,但是站在魔法中心呼唤勇气与爱,才是《魔法城》赋予孩子们的希冀。希望孩子们能带着这部宝典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冒险,并在此过程中收获亲情、友情,以及战胜困难的智慧,让孩子们在感受到强大魔法的同时,也能明白内心强大这样更重要的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在城乡二元体制及户籍制度的影响下,大量农民外出务工而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生活,家庭“双亲抚育”体系逐步被打破,父母一方外出尤其是母亲外出会对留守儿童的发展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母亲作为主要劳动力向外输出,使教育者的角色弱化。在外务工的母亲只能通过电子通信手段,遥控子女的学习生活,运用局限的方式实施母亲教育,其实很难真正弥补子女所缺少的情感关爱和心理满足,在补充学校教育的作用上也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根据农村当地特色推动农村产业化升级,吸引大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发展,既能推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使父母能够尽到其应尽的监护义务,母亲教育也能顺利进行。

再次,在农村地区建立社会教育机构和家长学校〔10〕等教育机构,以职业技术教育为载体,同时进行现代文明教育,既培养农村年轻人的技术,推进农村产业、职业的发展,也丰富村民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农村后期发展奠定基础,减少村民外流。家长学校针对家长进行文化教育,传递先进教育理念,教授各种有关儿童教育的知识,例如儿童心理学、卫生保健学等。农村母亲通过参与学校学习能够收获知识,保障母亲教育健康有质量的落实。

(二)从家庭层面而言,要平衡家庭关系,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念

家庭生活中,要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明确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性,同时要重视母亲教育的重要性。其他家庭成员能够理解并信任母亲有能力教育好子女,并在母亲教育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父母长辈之间要做相互尊重,平等待人的表率,通过言传和身教两方面感染孩子,使正确的亲子观念根植于家庭〔11〕

(三)从母亲的教育主体层面而言,要切实履行教育义务,始终保持学习心态

第一,明确自身作为母亲的教育义务。农村地区女性很容易忽视自己的教育作用,那么明确教育义务是首要,要激发其自身的责任感,主动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尽管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限,但是母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要认识到家庭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在生活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上要切实发挥出母亲教育的作用,保障孩子品行良好、心理健康。

第二,为了保证自己的教育能力能够跟得上孩子的发展速度,作为母亲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积极参与农村集体举行的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渠道补充教育知识,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文化素养和沟通能力,以符合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子女,促进孩子健康向上发展〔12〕。另外还要摆正教育心态,尽量避免教育功利的影响,以民主的方式教育子女,不唯成绩论,避免造成子女心理压力。

母亲教育是教育的基石与源泉。对农村而言,良好的母亲教育是农村儿童向上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农村家庭幸福,邻里和睦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农村地区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重塑母亲教育观,重视农村母亲教育的问题,弥补母亲教育缺失带来的后果,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推进母亲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2〕张小宁.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意义及制约因素的初步探讨〔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61-168.

〔4〕肖巍 .关于“母亲教育”的多维度思考 〔N〕.中国妇女报,2017-5-9(B01).

〔5〕雷万鹏,向蓉.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与家庭教育决策合理性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

〔6〕肖华.农村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影响〔D〕. 湖南:湖南大学,2013.

〔7〕李从娜.历史与现实:当代社会新型母亲教育观探微〔J〕. 继续教育研究,2014(10).

〔8〕黄晓梅. 城乡女性社会地位的差异性分析〔J〕.学理论,2014(34).

〔9〕士兵. 家庭教育何以被应试教育捆绑〔N〕.中国妇女报(儿童周刊),2012-05-11(A03).

〔10〕黄晓慧.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农村教育,2006(6).

〔11〕翟博.树立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价值观〔J〕. 教育研究,2016(3).

〔12〕李从娜.对当前中国母亲教育的反思〔J〕. 教育探索,2014(12).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76( 2019) 09-0029-05

作者简介: 赵厚勰(1971-),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史;白雪(1990-),女,湖北襄阳人,湖北大学教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洪淑媛)

标签:;  ;  ;  ;  

农村地区母亲教育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