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企业“死而复生”的因素分析--临海农场如东农场监管情况调查报告_如东县论文

破产企业“死而复生”的因素分析--临海农场如东农场监管情况调查报告_如东县论文

一个资不抵债企业“起死回生”的因素透析——临海农场托管如东农场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如东论文,农场论文,资不抵债论文,起死回生论文,调查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王玉顺同志的这篇调查报告,对江苏如东农场扭亏为盈——起死回生的经验作了中肯的分析,在当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一读。文章从另一侧面也揭示了临海农场托管如东农场的作法是有效的。目前,对陷入困境的亏损企业采取托管的作法,实质上是在不涉及企业产权转让、只是让渡企业经营权前提下的一种易于运作的好办法,为扭亏增盈找到了一条新路,值得提倡。

江苏省如东农场创建于1956年,占地8480亩,其中耕地5230亩,现有总人口2160人,职工1183人,离退休人员545人。在计划经济时期,曾以盐碱滩涂植棉夺高产而闻名于江苏农垦系统。进入90年代后,由于多种原因,如东农场经济每况愈下,场属二级法人企业停产的停产、倒闭的倒闭。到1994年底,全场累计亏损达1336万元(尚不包括潜亏近1000万元),整个农场的资产总额为11643.59万元,负债总额为11811.86万元,负债率高达102.3%。

1993年3月,江苏农垦总公司为促进全垦区经济平衡发展,实施“北南挂钩战略”。委托江苏垦区“十佳企业”之一的临海农场全权托管如东农场,并提出了“一年降亏、二年平衡、三年盈利”的目标。被实施托管后,如东农场迅速“起死回生”,在1994年亏损192万元的情况下,1995年当年即创利5.3万元;1996年1—10月份已实现利润80万元,预计全年创利可超100万元,提前超额完成总公司下达的任务,经济发展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如东农场为何在短短的几年里,从江苏农垦的一个双文明企业变成资不抵债的企业?又如何在不到二年的时间内迅速摆脱困境,快速发展的呢?

一、如东农场严重亏损的原因简析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如东农场经济迅速滑坡以至严重亏损,其症结主要在于四个方面:

1.干部队伍建设不力,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九十年代,经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机制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应该说,这是企业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而如东农场实行场长负责制以后,没有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建立一套强有力的临督机制,各级承包人权力失去制约,少数干部经受不住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逐步放松要求,甚至蜕化变质,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在调查的过程中,职工反映比较强烈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农场“一把手”对自身要求不严,以老婆生病为由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在家里设庙堂烧香拜佛,上级领导多次制止但收效甚微,有的党员干部也积极参与,以至整个农场掀起了一股迷信热,歪风邪气横行,人心涣散,正气无法抬头,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失去了号召力。

二是部分党员、干部一切向钱看,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十分猖獗。有的人大搞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污、拿回扣等违法乱纪行为,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使整个农场失去了凝聚力和向心力,给农场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农场曾招聘一个所谓的能人,户口、家庭、子女均不在农场,只有本人工作关系挂在农场,他先后经办几个企业,办一个垮一个,经审计,他办的企业,存货有帐无物的共有72.52万元,固定资产有帐无物的15.69万元。1991年,养鳗厂还发生过一起由领导带头、职工参加的集体偷盗鳗鱼苗的严重事件,公安政法部门在这次事件中一次就逮捕查办了12人,判刑最长的达8年,这些人对国家财物巧取豪夺已到了疯狂的地步。

三是农场对各级干部的管理、约束无力。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农场对下属企业充分放权经营,一些素质不高的承包人,由于权力过大,且失去制约,在经营中主观武断,滥用职权,盲目决策。尤其是一些场外企业,“天高皇帝远”,严重失控。在原来7个场外企业由个个盈利到个个亏损的较长过程中,没引起场领导的重视,不但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反而听之任之,最终导致多数企业资不抵债,这也是造成农场严重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是忽视组织建设。加强组织建设是提高党员和干部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但在调查中发现,原整个如东农场的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建设有名无实,有的单位甚至连名也没有,更谈不上组织活动了。有的党员、干部借口抓经济建设,不开会、不学习,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无法贯彻落实,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成了一句空话。

2.财务管理混乱。被实施托管以前,如东农场财务管理十分混乱。

首先,不少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差,尤其是对新老财务制度区别不清、概念模糊,导致大量错帐、乱帐、无头帐等,收支不分、盈亏不明,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其次,农场对借贷资金没有实行统管,无调控能力,内耗较大。农场的下属企业在银行均有帐号,借贷款无须经农场批准,各自为政,造成了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资金存银行,而效益较差的企业却因贷不到款而不得不停产、停业,甚至机关、医院、学校发工资还得向下属企业借款。多头借贷给农场经济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据测算,仅此一项每年直接增加企业内耗达50多万元。

第三,资金运转缺乏严格规范的审批手续。一些企业的各项费用开支全凭领导个人说了算。一些大的投资、开支也不请示。如华夏公司仅凭已调离农场的前任场长的一张白纸条,不经农场审批就借出22万元。中外合资双飞电子机械厂盲目上马,后来被迫停产,造成停产损失22万无,无法收回的应收款及内部往来错帐178万元。全场借给个人已无法追回的欠款达30多万元。因审批手续不全而形成的不合理的资金使用、占用、浪费以及错帐、烂帐等,给农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四,财务工作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场下属企业的一个头头以农场的名义于1989年向中国农垦总公司借款50万元,实际是进行个人经商谋利。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全场帐物不符、有帐无物、虚报、瞒报、虚盈实亏等现象比比皆是,为极少数蛀虫大肆掠取国家财物,开了方便之门。

3.无科学、完整的经济责任制。责任制是一个农场的最重要的经济制度,在对如东农场的责任制进行调查时,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该场根本没有一套完整的经济责任制,有的所谓的经济责任制,不过是以农场与下属单位签订的合同拼凑而成的,合同履行也极不严肃。签定时上下扯皮,年终讨价还价,个人随意更改党委决议。上行下效,各下属单位也没有一整套完整的经济指标和考核体系,使奖罚不分、责任不明,分配无法兑现。到托管时止,部分企业该交未交费用仍达13万元。

第二,思想守旧,责权利不明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如东农场的部分干部职工的思候仍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认为亏了是国家的,盈利是个人的。在这些旧观念的支配下,有些人根本没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养鳗场1994年在鳗苗收购的关键时刻,竟然把农场的200多万元货款锁在保险柜内达两个多月,丧失了收购良机,人为造成失期收购,结果因病苗、僵苗、死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5万元。1994年,晶体材料厂生产的次品、废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万元。其根本原因,都是没有明确的责权利。

第三,三者利益关系及各产业之间利益关系失调,没有真正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1994年以前,农业实行大包干,每亩耕地仅上交70元左右的费用。一方面导致利益过分向个人倾斜,农场无法形成集体经济对农田基本建设进行更新改造,使农业发展失去后劲;另一方面,承包户各行其是,作物布局散乱,无法形成规模经营,使农业发展步入恶性循环。同时,在产业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在农场已经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农业职工的平均年收入仍高达8000多元。而机关、医院、学校及部分亏损单位和离退休工人却发不足工资,托管前累计欠应发职工工资达100多万元。三者利益失衡,严重地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

4.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农场经济发展欲速而不达。如东农场的发展,主要受两个环境制约:一是场内的生产经营环境。该场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由于一手软一手硬,就经济抓经济,结果不但没有抓好经济,反而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齐滑坡,偷盗、打架、纠纷、上访等事件接连不断,刑事犯罪率逐年增加,严重地制约着农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二是外部环境。企业的发展需要宽松的外部环境,尤其是需要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的支持,但因农场的经济效益较差,长期拖欠税金、贷款,企业信誉低,致使农场的发展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造血功能衰竭,大量资产闲置或浪费,使整个农场的经济发展呈螺旋下降的态势,步入恶性循环。

二、临海农场对如东农场实施托管的主要方略

1995年3月,临海农场根据省农垦总公司“实施‘北南挂钩’战略、先富帮后富”的指示精神,对如东农场进行帮扶,下半年,又对该场的人财物实施全权托管。临海农场成立了以场长兼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托管领导小组,并抽调一批骨干组成工作组,进驻如东农场,配合省农垦总公司下派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教训,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抓整顿、抓改革,使如东农场迅速摆脱困境,一举实现扭亏为盈。其主要方略是:

1.全方位加大托管力度,努力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托管以前的如东农场,在外部孤立无援、内部固步自封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为了使该场经济运行复苏,临海农场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无私的援助。

首先,在各行各业中抽调精兵强将,对该场进行审计、调查、培训、规划、指导,仅1995年就达120多人次,并有10人常驻如东农场,费用全部自理,不花该场一分钱。对该场的作物布局、农田水利、农技措施、改革方案等,从规划、培训到落实、指导进行一条龙服务,不留后遗症,把临海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实际需要推广到该场,使各业的生产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其次是通过注入资金、盘活资产,走活了一盘棋。临海农场在托管至今的一年多时间内,先后借给如东农场500多万元,并以临海农场的经济实力和信誉向银行或业务单位担保的保证金额为300多万元、无偿赠送的资产资金共50多万元。一方面缓解了该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输血,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目前,所有借款均已提前归还,企业发展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从整顿领导班子入手,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如东农场的衰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于领导班子的软弱涣散造成的。临海农场在托管工作中,抓住这个关键,首先对该场领导班子和干部加强整顿与建设,主要抓了四件事:

一是调整了“一把手”。临海农场经过精心挑选,把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朱联超同志调往如东农场任场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的场领导班子在全场已经形成领导核心,并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对下属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明查暗访,深入考察,让职工信得过、德才兼备的同志走上重要岗位。彻底打破多年形成的裙带关系,杜绝人情官、买卖官的现象,对不称职的领导就地免职并不得调动,对有经济问题的严肃查处。一年多来,共调整干部达76人次。建立了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调动了职工参与管理、加强监督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了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是对干部约法三章,先后制定了《场级领导干部约法十章》、《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几项规定》、《关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关于加强机关行政管理的若干规定》等,逐步使干部队伍建设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党员干部严格照章办事,形成了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机制,自觉遵纪守法已形成风气。

四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如东农场自托管以来,重视支持群众路线,强化民主管理。目前,上至场级领导,下至普通职工,干群关系十分融洽。为使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朱联超同志身体力行,不抽招待烟,一般不陪客吃饭、不坐小车回临海探亲,并把前任场长使用的大哥大交给分管场外企业的副场长使用。把别人送的礼品逐一登记上交农场,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同时要求场领导和机关科室分别与下属单位挂钩联络,常年和职工同吃同住,一齐奋战在第一线。在机关的带动下,各级承包人纷纷效仿,与职工同甘共苦,大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华盛鳗业有限公司,1996年为充分利用废地扩大螃蟹养殖水面,由承包人带头,每人义务包干完成10方土,且必须自挖自挑,不准雇工、帮工。分管该公司的农场督导员顾善群同志已58岁,每天坚持和职工一起挖方挑土,其难能可贵的精神,使职工深受感动。在领导的带动下,全公司没花一分钱挖土近千方,新增水面近10亩。同时,培养了职工勤俭创业、无私奉献、爱场如家的思想。1996年,该公司在上年亏损155万元的基础上,营业利润达130多万元。

3.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承包机制。临海农场自托管如东农场以后,加大对其下属单位责权利的考核力度,改变原来的“无政府状态”,真正做到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保持责任制的严肃性和科学合理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调整了三者利益关系,真正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使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农业上,针对过去分散经营、亩上交低且无固定标准,集体经济薄弱、农业生产缺乏后劲的实际情况,1995年实行了利润上交、统筹金(含公共设施费、医疗统筹费、工会费)、养老保险金等“三费包干”、分开计算。这样,集体收入每亩增加了160元左右,农场又用这些资金增加农业投入。1996年,省农垦总公司和临海农场对该场农田基本建设各投入30万元,新建1座灌排站、6个涵闸,搞匡围封闭式种植。实践证明,通过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行统一布局、提高复种指数、优化种植结构等措施,承包户在增加上交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农场也获得了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使农业生产进入良性循环。

第二,改变经营承包方式,转换经营机制。针对二三产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分散性,场领导班子和工作组坚持抓大放小,采取灵活多样的承包、租赁、拍卖、兼并等经营方式,转换了经营机制。如对累计亏损260多万元的水晶材料厂实行租赁经营,年租金为14万元。对无锡复印公司,上海华夏建筑公司实行大包干,使该公司在连续三年亏本的情况下,1996年实现扭亏为盈。对上海东大房地产公司实行破产拍卖。对农场内部亏损严重的服务部、水电站根据实际情况由加工厂兼并。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农场领导集中精力抓骨干企业,减轻了农场的负担,加速了资金回笼,克服了场外企业难以统管的弊端,真正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整个企业的发展。

第三,对全场各级领导班子实行年薪制,提倡拿明钱不拿暗钱。随着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级管理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制度势在必行,如东农场吸收临海的改革经验和成果,对全场各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年终按百分考核兑现,并根据单位经济效益提取效益工资,同时取消各种补贴和奖励。这不仅有利于缩小干部与职工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收入不合理差距,而且大大减少了各种隐性收入,增加了收入的透明度,加大了监督力度。

4.整顿财务秩序,强化财务管理。针对如东农场原财务管理混乱、调控能力差的状况。场领导班子和工作组从整顿财务秩序入手,强化财务管理。

首先是对全场的财务进行彻底清查,收缴应收款,对呆帐、烂帐、无头帐分清责任,由责任人限期追回,减轻农场的财务负担。其次,加强财务统管。临海农场于1995年2月17日托管如东农场,3月初即实现了对其全场财务统管,取消了如东农场下属单位在银行的帐户,由农场财务科统一借贷,按需使用,大大地增强了农场对资金的统筹能力,节约了财务费用,杜绝了不合理的费用支出。

第三,建立财务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及时出台了《如东农场财务管理制度及经费开支标准》,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福利费、电话费、车辆使用费等群众敏感的问题均作了明确的统一规定。同时,财务科每季度检查一次,对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开支标准的领导和会计人员予以相应的罚款和处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受处分的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达12人次,解除职务的达5人,严肃了财会纪律,刹住了歪风邪气。目前,上至场级领导,下至普通职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5.坚持两手抓,狠抓精神文明和组织、制度建设。托管前的如东农场,由于经济效益差、工资发不出,加之权、利向极少数人集中,使全场干部职工离心离德,人心涣散,歪风邪气横行。实施托管以后,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也摆到了重要位置。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坚持正常的组织活动。托管以后,在调整各级行政领导干部的同时,配备了党组织及工会组织干部,健全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并把正常开展组织活动纳入百分考核。全场加强精神文明阵地建设,使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活动正常开展。通过健全组织,使党的路线、方针及农场的各项政策、措施有了正常的灌输渠道,增强了民主气氛。

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画廊、录像等宣传工具,大造舆论,使精神文明建设轰轰烈烈的开展。

三是狠狠打击歪风邪气。对顶风违纪破坏精神文明建设、无视场规民约的行为严惩不贷。托管以后,有个职工洒后寻衅滋事,打坏了场领导办公桌。农场果断采取措施,申报公安部门将其拘留15天,并罚款100元,责令其赔偿所有损失,收到了惩一警百的效果。

托管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的工程,拔乱反正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阻力很大,尤其是托管如东农场这样严重亏损企业,精神文明的效应和作用特别明显。因此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贯彻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是托管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标签:;  ;  ;  ;  ;  ;  ;  

破产企业“死而复生”的因素分析--临海农场如东农场监管情况调查报告_如东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