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田野笔记》书评
李洺莲 (广西艺术学院 530000)
摘要: 《如何做田野笔记》是一本关于人类学视野下如何做田野的书。本书主要目的是集中讨论如何做田野笔记。众所周知,田野笔记是民族志写作的起点和基础,但所有研究都是围绕如何从已完成的田野笔记出发来撰写最终的民族志,很多田野研究者们却忽视了怎么做田野笔记本身。那我们究竟该如何将田野经历转化为书面文本呢?则由三位美国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在他们的合著《如何做田野笔记》一书中给了我们详细而全面的指导。
关键词: 田野笔记;民族志;反思性;步骤
《如何做田野笔记》一书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由三位美国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罗伯特·埃默森、雷切尔·弗雷兹、琳达·肖合著而成,符裕、何珉进行译文。本书作者由三位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田野经验的人类学家,给我们指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而又实用的建议,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田野笔记实例,考察了研究者如何将观察与经历写成最终文本的过程,以及帮助研究者在田野笔记的基础上撰写民族志的关键步骤。其明确目的是考察在使用和撰写田野笔记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同写作程序,从而对已有的人类学研究的程序概述进行相关的补充。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关注田野,注重如何具体做田野笔记及这一过程本身。
第三,中美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中国并未按照美国在过去数十年一直抱有的期望发展,即随着逐步融入美国和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朝着西方期待的方向发展。20世纪初,美国为更多的占据中国的市场份额,打入中国市场,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帮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希望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如东欧国家一样,改旗易帜,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由于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前进,不断突破,严重威胁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霸主地位,导致其不得不转变对华贸易政策,通过打压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维护其资本主义自身的利益。
一、方法论指导
《如何做田野笔记》一书是关于人类学田野的书籍,而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则为田野调查。田野调查也称田野作业,是人类学领域经常强调和广泛使用的一个学术名词,它有很多种称呼,如直接观察法、居住体验法、局内观察法等。它是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居住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人类学的核心是田野工作,也是人类学学科的明确特征。许多人类学家和学者都认识到了实地调查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因此指出,田野工作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石,大部分人类学资料都是都过田野工作而取得的。但不少的研究者在如何做田野笔记的具体做法和操作程序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想要真正做好田野工作,获得有学术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只有不断进入田野现场、在正确的思想和田野工作理论指导下,并能够科学地运用其方法和原则的研究者,才能有较深入的体察和较多的发现。
二、环环相扣、相得益彰
本书由八个章节组成,章章紧扣主题——让我们学习如何做田野笔记和全面地理解这些过程对田野研究的主要意义。这本书主要是沿着一条为撰写和处理整个田野笔记的一步步程序为线索进行的。首先第一章作者把田野笔记放在民族志研究中进行一个总的概括和大致的梳理,提出田野笔记在民族志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并澄清我们所采取的研究方法的假设和基本准则。人类学的田野研究主要是对群体和民族的日常生活所进行的研究,通过沉浸,积极地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逐渐变成局内人。并处在他们的语境下,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参与观察、录音等方法进行田野笔记,捕捉和保留本土意义。
第二部分(第二章至第七章)是这本书的重要部分,作者用巨大的篇幅进行撰写。作者在这部分依次地介绍了撰写田野笔记的一步步程序,并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的田野笔记,为笔者提供了不同的写作选择。
田野笔记不仅传递了研究者理解和洞见,它还是一种阐释的过程,是文本化的最初行动,是最原始的文本化。在被研究者和读者之间,研究者不仅要保留作者本人对田野经历的视角,也要试着提前提出读者可能会想到的阐释。最后在田野笔记中的每一步程序里需要研究者反思,因反思性对我们理解他人的世界以及理解研究本身都十分重要,在理解研究对象的同时也在理解自己的研究,这样我们的田野笔记会更接近真正的全面性视角与整体性意义。
最后来到了田野笔记的最后一步——撰写民族志。其前面田野研究者如何将亲身经历和观察写成田野笔记的过程都是为民族志的撰写作铺垫。作者不仅为我们介绍了如何进行主题描写,还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将田野笔记转化为民族志文本的方法。在撰写民族志时不仅要呈现当地世界以及它的意义,还要用研究者自己在田野中的经历与其他不同关注点的学者们进行对话。
何师傅,明天就不要来了,晚上老钳工在这里,白天,我还能动,你能来看我,就感激不尽,你每天来护理我,我心里不安呀。
接着作者介绍有关做田野笔记和进一步分析笔记的方法,避免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给予主观的判断,使描述和分析能够抓住当地人真正的关注点。以帮助研究者有效地捕捉和传递事件对当事人的意义。然后作者将关注点将转向处理“已经完成的”田野笔记,考虑如何对这些田野笔记进行阅读、分类和编码,以及如何对已有材料进行更加集中和全面的分析。首先通过阅读田野笔记发现主题和模式,接着针对田野笔记提出问题,确定其核心主题,然后采用集中性编码和综合备忘对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选择,从而更好地完成对田野笔记的编辑。
撰写民族志不仅要求研究者进入新的世界,建立新的联系,还要学会如何以书面的形式呈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解。田野笔记是写作选择的产物,是边描写边分析的过程,是研究者对自身经历的加工。对田野笔记的分析是通过不断思考之前记录的事件和意义的重要性而进行创造的过程,要从田野笔记中创造理论。研究者要以写作模式撰写,采取反思的模式阅读,要通过田野笔记来创造和发现被研究者的意义世界,要了解研究对象在何时何地作出评价,及这一评价又是建立在怎样的背景知识基础之上的。
三、层层反思
In conclusion, pain in pancreatic cancer has a complex physiopathology. It eminently implies a neuronal invasion and a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第三部分——本书的结论,不仅要求学会如何撰写和使用田野笔记,还要学会如何更广泛地将这些写作过程应用于田野研究中进行进一步反思。因为反思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影响和建构意义世界的。研究者通过培养自身的反思性能力,在理解研究对象的同时也在理解自己的研究。
《如何做田野笔记》是一本具体的田野笔记生产过程和带有方法论反思的经典之作。书中的每个章节都以反思作为总结,这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不仅让我们学习如何做田野笔记,而且更全面地理解每个过程对于田野研究的意义。
首先作者带领笔者在田野中如何做笔记,分析人类学家独特的立场,参与研究对象生活中并详实地记录所观察到的事件。然后讨论在田野中何时、何地以及如何进行速记的问题,再从田野笔记从田野到书桌的一个转变。研究者通过速记到撰写出完整的田野笔记,要融合不同的声音和多种视角的结合与变换。接着(第四章)作者讨论如何在田野笔记中呈现场景。主要是通过撰写详细的田野笔记,尽可能地运用如准确的描写对话、刻画人物、将细节进行分段描写等写作技巧等帮助研究者推进分析进程,搜集更多的证据,促使研究者更加关注所观察到的东西,因此写出更加详细、生动的田野笔记。
四、笔下生花
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较窄,较少关注统计相关数据发布。很多的学生对统计知识和数据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和课堂,对课后统计知识的学习不知从何下手,导致深入学习和实际运用受到局限。
首先笔者认为,《如何做田野笔记》一书在写作方面十分注重细节,这是此书的一大特色,许多重要的田野程序都是通过细节展现的。作者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把较泛的问题具体化、细节化,使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而形象,以上都是通过作者在自身丰富的田野经验中得到详细地阐述。
其次本书多重描写手法的运用使得本书的内容丰富而精彩,举例说明是其主要的叙述手法,作者在各个章节中提供了大量原始的田野笔记,从作者的真实的田野例证来看,其田野工作与第一手资料的整理做的非常扎实,这也离不开其学术背景和个人的理论框架。作者在建构个人理论框架时,不仅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而且作者的研究方向和视角都将在个人理论框架基础之形成,并直接影响其成果。从本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个人理论框架是结合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认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并进行整理和调整。
术后疼痛是一种伤害性刺激,在手术患者中普遍存在,可以引发患者一系列生理、心理改变,这些改变主要包括循环系统应激、免疫抑制、焦虑抑郁等[4]。研究表明,肿瘤患者抑郁发病率约为50%~60%,而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因为术后疼痛抑郁发病率更高[5]。疼痛与抑郁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与生存质量,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自杀,因此,完善的术后镇痛与抗抑郁治疗对肿瘤患者快速康复有重要意义。
最后笔者认为,作者在《如何做田野笔记》中既没有用深奥的人类学理论,也没有描述研究者在田野中遇到的复杂的关系和进退两难的局面。每章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向读者娓娓道来。该书的语言精炼朴实,没有运用太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大篇幅引用抽象的专业术语、通俗易懂,不仅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而且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跟随作者一起在田野的海洋中遨游。
五、结语
《如何做田野笔记》一书具有现实操作性,全书对如何做田野笔记各个步骤的细致剖析、加之文字的优美表达,对我们刚进入田野研究的新人而言,对我们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范性训练,也给予了笔者很大的指导意义。书中提供的大量田野笔记都是作者及其学生亲手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指导了作为民族音乐理论专业的笔者,在研究方法上不仅要扎根于田野,还要尽可能亲自地去获得翔实的科学研究材料。同样,该书还是一本引导其他专业如社会学、民俗学、口述历史学、民族音乐学等学科的研究者进行田野作业指导如何做田野笔记的优秀书籍。当然三位作者也希望通过这本书唤起更多的田野工作者和人类学家们去研究田野、关注田野、重视并扎根于田野。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罗伯特.埃默森、雷切尔.弗雷兹、琳达.肖著.符裕、何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
作者简介:
李洺莲,广西艺术学院 民族音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