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用于非住院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论文_张锐

瑞芬太尼用于非住院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论文_张锐

张锐

(南充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用于非住院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非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结果:T1、T2、T3时间两组患者的SPO2、MAP、HR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住院患者手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对其进行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瑞芬太尼;非住院患者;麻醉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061-02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mifentanil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non hospitalized patients Zhang Rui.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c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mifentanil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non hospitalized patients. Method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April 2014 to 2015, 80 cases of non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pproved by the hospital ethics committee, upon the patients informed consent by clinicians to take systematic random sampling method i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Cai Yongfen fentanyl anesthesia,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remifentanil anesthesia. Results T1, T2 and T3 tim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pO2, map,HR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s 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time and recovery time between group differences are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groups 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Forventa Ni on the no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nesthesia, anesthesia effect, high safety,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Reventa Ni; Non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esthetic effect; Safety

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过程中需要采用麻醉药物对其进行麻醉,从而帮助降低手术痛苦,顺利的完成手术[1]。瑞芬太尼是近几年临床上研究的一种新型麻醉药物,该药物属于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在人体内能够迅速的对其血-脑平衡进行调控,且维持效果较芬太尼更短[2]。但是,临床上对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非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研究,现报道结果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非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6岁~78岁,平均年龄(46.89±8.68)岁。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7岁~71岁,平均年龄(47.28±17.89)岁。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①无语言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②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③接受治疗前未使用任何药物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纳入标准,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其进行临床麻醉,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测;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传染病常规检测;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面罩吸氧处理,对相关手术前的准备活动进行处理。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麻醉,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1.0μg/Kg,随后对患者进行麻醉药物维持,在1min后对患者静脉推注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丙泊酚的含量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一般药物剂量在1.0mg/Kg~2.0mg/Kg。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0.5μg/Kg,随后与对照组相同对其进行丙泊酚推注,对患者进行麻醉维持,丙泊酚药物的使用剂量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进行统计。此外,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T0),手术中(T1),手术后1h(T2),手术后3h(T3)时间患者的血氧含量(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进行观察,从而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内SPO2,MAP,HR比较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内SPO2,MAP,HR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在T0时间的SPO2、MAP、HR值分别为(98.56±1.26)%,(115.12±14.02)mmHg,(83.25±12.36)次/min;在T1时间的SPO2、MAP、HR值分别为(90.05±0.12)%,(90.72±12.01)mmHg,(69.12±10.02)次/min;在T2时间的SPO2、MAP、HR值分别为(91.02±1.01)%,(96.15±10.06)mmHg,(70.01±12.36)次/min;在T3时间的SPO2、MAP、HR值分别为(96.51±1.62)%,(112.56±10.01)mmHg,(72.15±8.01)次/min;

对照组患者在T0时间的SPO2、MAP、HR值分别为(98.96±1.32)%,(115.69±14.10)mmHg,(83.75±12.69)次/min;在T1时间的SPO2、MAP、HR值分别为(91.05±0.32)%,(101.02±10.01)mmHg,(77.56±12.01)次/min;在T2时间的SPO2、MAP、HR值分别为(95.12±1.06)%,(110.01±9.01)mmHg,(71.54±10.36)次/min;在T3时间的SPO2、MAP、HR值分别为(97.54±1.22)%,(111.01±8.95)mmHg,(74.05±7.01)次/min;

对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内的SPO2、MAP、HR值进行(t)值检验,其中在T1、T2、T3时间,两组患者的SPO2、MAP、HR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进行组间比较,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9.56±2.14)min,苏醒时间为(12.36±1.02)min;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25±1.16)min,苏醒时间为(8.96±1.06)min。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进行(t)值检验,其中手术时间t=8.690214,P=0.01012,苏醒时间t=10.023604,P=0.00452。两组患者组间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麻醉过程中药物的选择会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各项血-脑指标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对瑞芬太尼在非住院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不难看出,使用瑞芬太尼对非住院患者进行临床麻醉,其安全性更高,对患者身体带来的影响更小[3]。此外,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SPO2,MAP,HR进行测量,其中在在T1、T2、T3时间,两组患者的SPO2、MAP、HR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研究结果做进一步分析,发现瑞芬太尼虽然是芬太尼的衍生物,但是在其麻醉效果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快速对人体血-脑平衡进行控制,且使用药效明显短于芬太尼。综上所述,对非住院患者手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对其进行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范雪梅,王平,潘楚雄,李天佐.靶控输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无痛人流手术抑制体动丙泊酚EC_(50)及麻醉效果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11(02):1085-1087.

[2]国松,姜万维,郭旭东.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5,34(04):98121.

[3]周圣.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颅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3(06):3228-3230.

论文作者:张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瑞芬太尼用于非住院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论文_张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