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
前言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利用物理学原理进行房屋结构设计和施工,其主要方法就是在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在建筑的中
部,在不超过规定的范围内,通过设置施工缝,将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待结构两侧沉降稳定后,再将施工缝填补起来,从而使结构成为一个整体。在施工缝的填筑时,需要注意结合各个部位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材料进行填补,从而保证结构的整体完好性。
1房屋建筑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1.1防裂的功能
建筑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和膨胀,在混凝土结构收缩膨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裂缝。在房
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时,依据相关的规范,在墙体、梁、底板等部位预留施工缝,把结构划分为多个部分,通过构件的自然物理收缩或膨胀的原理,在经过一定的时间段或者完成某部位的施工后,再把各个构件连成整体,从而可以有效的起到防止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裂问题。
1.2释放温度应力的功能
房建施工中后浇带可以解决因温度差而引起的构件收缩问题,如
果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低温季节施工完成,在高温季节,混凝土结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对构件形成向外的挤压应力。挤压应力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混凝土构件中就会形成裂缝。在混凝土结构建成之前考虑到温度应力的作用,提前对后浇带进行预留,待混凝土结构内部硬结收缩完毕后浇筑后浇带,从而能够使结构构件成为整体。
1.3分割主楼和裙房的功能
房屋建筑结构在基础设计时,主楼和裙房的基础通常设计为一个
整体,但是由于建筑对地基的重力影响引起的沉降,主楼和裙房之间必须设置后浇带。采用后浇带将主楼和裙房分开,然后通过建筑的沉降量来计算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后浇带的设计之前要对整个裙房结构和基础的强度进行核对和计算。通常情况下先对主楼进行施工,再对裙楼进行施工,待两部分结构沉降稳定以后,再浇筑后浇带。
2后浇带的主要施工技术
2.1后浇带预留缝的准备要求
依据我国房屋建筑规范的要求,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后浇
带的预留缝的设计将沿基础长度,不超过一定的距离,就需要设置一条后浇带,并且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不小于 800mm。如果后浇带所处部位的受力和变形较小,那么后浇带可以做成平直缝,结构的主筋不需要在缝中断裂,否则,便要按照相应的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以便达到施工的质量要求。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前,必须遵守相关规范,应严格按照结构设计方案和要求,对预留缝进行严密的施工操作。
2.2后浇带底板支模技术
在底板后浇带的留置时,后浇带两侧的模板支撑不仅要牢固、紧密,
同时还要便于拆除。目前底板后浇带施工时采用较多的是钢丝网一次
性模板,施工过程中焊制止水钢板,把两层钢丝网绑在止水钢板上,能够有效的防止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浆流入底板后浇带内,同时不需拆除。
2.3接缝的处理技术
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接缝处理是其中的关键过程,也是后浇带施工
的主要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浇带接缝处理的主要技术有如下几个方面:(1)墙板部位的后浇带处理需要结合墙板的厚度,如果墙板厚度不大于
300mm,断面形式可以预留为直缝;墙板厚度大于 300mm时,预留截面形式可以采取阶梯缝或上下堆成的坡口形式;当墙板厚度大于 600mm时,可以采取凹形或者多边凹形。(2)后浇带混凝土需要选择有后补偿收缩效果的混凝土类型。(3)后浇带预留完成后,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可以在后浇带的两侧搭设围栏,以免后浇带遭到破坏,或者采用废模板将后浇带封闭严实,避免垃圾、杂物进入后浇带,同时也可以防止后浇带踩踏变形以及钢筋腐蚀。(4)后浇带的施工要严格根据
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后浇带浇筑前必须对后浇带进行剔凿,并将其清理干净,调整后浇带内钢筋间距,钢筋松绑了的需要重新绑扎。保持钢筋摆放正确,在后浇带混凝土振捣过程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标准,避免出现气泡,将混凝土振捣密实,确保后浇带混凝土的结构防水能力,防止后浇带部位出现漏水问题。(5)对于后浇带两侧长期处在悬臂状态的梁板,要求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时,再拆除两侧的支撑,并对拆除后的混凝土进行观察和保护。
2.4后浇混凝土浇筑技术
房屋建筑中,不同类型的后浇带其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不同,对于收
缩型后浇带,其混凝土的浇筑要根据后浇带两侧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
的收缩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为已浇筑混凝土完成后 42天—62天;后浇温度带的浇筑通常选在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不宜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浇筑;后浇沉降带的浇筑通常是在主体结构封顶后,结构沉降稳定后浇筑。后浇带在浇筑前应对后浇带钢筋采取一定的除锈措施,并将钢筋用水润湿,浇筑后浇带内钢筋,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剔凿清理干净后需用水充分润湿,同时需要将后浇带内的积水清理干净。后浇带所采用的混凝土通常比结构高一个强度等级并且无收缩性,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能够采用普通水泥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配制,后浇带混凝土的配合比需精心调制,通过试验来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养护。
2.5后浇带的防水处理技术
2.51基础底板的防水处理技术
基础底板后浇带的防水通常由两道防水组成:柔性卷材防水和抗渗混凝土防水层。在底板后浇带封闭之前,柔性防水已构成第一道防水的封闭整体,但后浇带处底板的防水处理需事先安排,不可遗漏。
2.52外墙后浇带的防水处理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环节够可能导
致地下室外墙防水层的破坏,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后浇带
处外墙防水层的破坏。例如:在外墙后浇带处原的聚苯板外增加一层
10mm厚的竹胶板,能够有效的防止施工过程或者回填土过程对防水层的破坏,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起到防止水压破坏防水层的作用。
2.53后浇带防水保证措施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过程控制和成品保护,每一道施工
工序必须严格检查验收,项目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监理人员要对每个施工细节进行逐项落实检查,确保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
没有任何质量隐患。
3结束语
总之,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建
筑差异沉降的问题和混凝土的收缩、温度等应力变形等问题。因此,各个建设相关单位必须重视后浇带技术的应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从而确保房屋建设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耀,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要点探究,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
[2]于秀艳.基于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
论文作者:吴丽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底板论文; 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防水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