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义务教育阶段肢体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应对策略
赵亚东
(甘肃省宕昌县城关第一小学 甘肃 陇南 748500)
摘 要: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尽管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肢体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班就读的质量令人堪忧。多数随班就读儿童并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低质量的教育必然会造成辍学率的增高,同时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肢体残疾儿童;教育理念;师资师力;应对策略
所谓肢体残疾儿童是指因四肢残疾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导致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的儿童。一般包括: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儿童;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儿童;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的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儿童三大类。根据是否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我国共有6-14周岁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246万,其中肢体残疾儿童48万,接受义务教育38.57万,占肢体残疾儿童总数的80.36%。特别是在较为偏僻的西部地区,肢体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下面,笔者就结合调查实践,具体谈谈适龄肢体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应对策略。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肢体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西部地区,由于家长文化知识淡薄,加之目光短浅,总认为肢体残疾儿童“百无一用”,一般情况下,总认为肢体残疾儿童只要生活能自理无需学习文化知识。在学校教育中,部分教师总带着有色眼镜,常常把随班就读学生与其他普通学生区别对待,大多情况下,肢体残次儿童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之下,我们倡导的教育机会均等被扭曲了。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一个47人的班级中,就有5个肢体残疾儿童,他们有的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导致的行动不便,还有的是因为疾病后遗症导致的肢体残疾,还有因伤导致的。在日常教学中,一方面是家长对其失去信心,抱着混的态度来上学;另一方面,在学校考核中,由于体制关系,任课教师对他们从来不闻不问,任其自由成长,课堂从来不指名回答问题,作业也不用交等。诸如此类的理念,影响了随班就读儿童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由于严格的过程考核需要花费教师和学生不少时间,课程考核大多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学习过程管理不足,过程考核常以平时作业和考勤为评判标准,实验考核流于形式,无法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水平,而且这种考评机制容易造成学生指望考前突击而不注重平时学习。
(二)师资质量没有保证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自身某方面的缺陷,使他们既有和普通学生身心发展类似的一面,也有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他们需要的是特殊教育。但是我国普通学校的教师在师范院校未学过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就造成了随班就读学生也和普通学生接受同样的普通教育,追求同样的教育目标,教师对他们采取同样的教育措施。使得随班就读学生每每处于不利的境地,被淹没在“学差生”的汪洋大海中,也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不完善
肢体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会在交流问题、自我照顾、社会技能、学习方式、生活适应、健康与安全等方面需要一定的支持与援助。现阶段我国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各方面支持援助力度还不够,更缺少系统的、持续的支持与援助,这就使随班就读学生面临很多困难。
二、肢体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应对策略
(一)社会层面
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家长、学校和社会提高认识。为了使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大力宣传,使大家认识到肢体残疾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其次是做好对肢体残疾儿童的调查、统计和安置工作。开展肢体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第一步是确认哪些儿童是随班就读的对象,哪些不是,比如完全能实现日常生活活动的就可以到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基本能实现实日常生活活动的可以到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而不能实现日常生活活动的可以采取送教上门、网络授课等形式保证他们的受教育权利。最后,加大教育经费支持力度。政府部门每年应该准确统计普通学校肢体残疾儿童数量,并按照一定比例,拨付特殊教育旨费,保障学校教师有精力和时间去给这些特殊儿童开小灶。
小鼠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kg)麻醉后,固定于平板上。75%酒精消毒颈部皮肤后,做1 c m长的切口,钝性分离并暴露气管,用1 mL注射器向肺内注射50μL生理盐水或LPS(5 mg/kg体重);将小鼠头向上摇晃小鼠,让液体在肺内均匀分布;随后将颈部切口缝合,让自然苏醒。
(二)学校层面
首先是加强教师培训,促进师资质量的提高。随班就读肢体残疾学生和其他同学有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关爱他们,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了解他们的特殊需要,并能在一体化的课堂中,兼顾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的需要,使他们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不仅要使他们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了解随班就读儿童身心特点,更要提高他们在一体化的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的能力,并善于了解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优势潜能的开发。其次是要求教师必须坚持正面教育,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平时做到不讽刺也不夸大赞扬,实事求是,让他们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家庭层面
首先是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帮助孩子共同度过困难适应期。对于出生就已经残疾的孩子,在漫长的生活中从无知到有知地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情况,逐渐适应了这种症状的残酷。但对于所有后天致残的肢残儿童,心理的突变是可以想象的,这时家长应做的首先是帮孩子渡过心理难关。只要在心理上适应了,其余的就容易了。其次是尽快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使之适应致残后的生活。新生活能力的掌握对他们平稳地渡过困难适应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孩子致残后,病情一稳定父母就要立刻对他进行生活能力的适应训练。再次是指导孩子获得代偿技能。这是肢残者必须在一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例如,腿没了或脚没了练习用拐杖走路,再严重的练习用轮椅走路,用木棍、轮椅代偿或代替腿的功能。最后是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这是所有肢残者必须面临的一个课题。除去那些瘫在床上的极重度的肢残者外,绝大多数肢残者是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的。
标签:肢体残疾儿童论文; 教育理念论文; 师资师力论文; 应对策略论文; 甘肃省宕昌县城关第一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