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天津日报社 300211
摘要:中国与西方世界一开始就循着各自不同的轨迹运行。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明激烈冲撞,文化上的被动附庸西方趋势渐强,艺术上传统与现代矛盾加剧,中国艺术精神急需重新调适和构建。一味参照西方发展的套路是“不对症”的,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社会哲学的基本方法作为指导,方能构建体现我国当代时代精神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全球化;构建;艺术精神
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的大背景下,世界每一分钟都在悄然发生改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情感世界和生活方式。东方文化被西方工商业文明带来的物性精神所羁绊,随之产生的巨大诱惑无时不刻不在左右着人们的精神信仰——文化认同感缺失、人心浮动而焦躁、文艺虚华、艺术媚俗。传统价值观、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是坚守还是抛弃,成为我们不能绕开、非解决不可的问题。面对西方各种艺术思潮的渗透,不管是被动卷入还是主动融入,我们或多或少的遭遇了西方文化的“侵略”。我国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面临新的精神危机——文化的殖民与碰撞、创造的匮乏与焦虑,思想或僵化或保守、价值取向的困惑与迷失等等。
其实,作为我们主要参照系的西方世界本身文化是弊端百出的,高度发达的经济、商业文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生态、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西方现代化模式并非惟一的也不是完美的,而且在全球性推广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有来自民族中心主义的抵制,亦有来自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否定,这种高速度、高能耗、高消费的发展模式的自然限定性和文化限定性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因其偏重工具理性、抑制价值理性,故在造就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造成意义世界的坍塌,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不能不注意到这个弊端,以尽快调整改造。”[1]可见,我们不能僵化的照搬西方的经验,单纯套用西方的路子终将使我们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中国当代艺术的流向、发展的前景和阻力、未来的路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因此重建我国当代艺术精神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宗白华在《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2]中讲到:“艺术本当与文化生命同向前进;中国画此后的道路,不但须恢复我国传统运笔线纹之美及其伟大的表现力,尤当倾心注目于彩色流韵的真景,创造浓丽清新的色相世界。更须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表达出时代的精神节奏。”这里提到的“现实生活体验”、“时代的精神节奏”,正是将艺术精神构筑到崭新的社会哲学的历史高度上,艺术精神要建设在社会哲学的广阔视野当中,方才有助于摆脱一味空虚玄想而走向科学的、理性的、辩证的、系统的现代思维方式。
中国当代艺术精神应充分站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来反观,因为艺术精神的发育是处在我国特定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大框架下的,是与我国现代化进程相呼应的,其理论的建构应在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科技发展当中自觉地构建。客观社会历史总会或多或少的留下应有的印记,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空中楼阁的艺术思潮和文化价值观,没有什么超越时空的绝对完满的认识。因此,我们在中国当代艺术精神的构建问题上应深刻观察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在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交集中,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按照社会哲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综合研究中西文化艺术的特点准则,重建体现我国当代时代精神的艺术精神。唯有站在世界的、未来的、终极关怀的高度,并且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具体实际来“订制”属于中国特色的艺术精神,方能使中国艺术文化在全球化的洪流中应对自如,使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强有力的影响世界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岚,张维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6.P69
[2]宗白华.美学散步[M].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2012年12月.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P135
作者简介:
李欣,南开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现为天津日报传媒集团《每日新报》编辑,中级工艺美术师。
论文作者:李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精神论文; 艺术论文; 文化论文; 中国论文; 社会论文; 我国论文; 世界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