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异常儿童“营养处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处方论文,异常论文,营养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美科学家最近进行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儿童出现的某些异常情绪或异常行为除了某些疾病原因外,还可能与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造成营养失衡息息相关。
为此专家们建议,在排除了某些可能的疾病和遗传、环境因素后,家长们不妨通过调整饮食或教育儿童改正挑食偏食恶习的办法来促使异常情绪或行为减轻乃至消失,那么如何调整饮食呢?
铁缺乏 有些儿童注意力涣散记忆减退,经常头晕眼花乏力,并有“异嗜癖”喜食泥土、砂石、纸屑、头发、指甲等。应考虑到这些儿童体内是否缺铁。众所周缺铁可导致贫血,据报导我国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可达30~50%,而铁缺乏的发病率则更高。
对这类缺铁的儿童应重点补充含铁的食品,如动物血、内脏(肝肾)、蛋黄、芝麻、黄豆、木耳、紫菜、海带等。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故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也应常吃。
钙缺乏 有些儿童性情急躁情绪不稳、夜间磨牙易惊,甚至手脚抽筋,系体内缺钙的信号。
对这类缺钙儿童应重点补充含钙的食品。而钙质在人体中要跟磷质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要同时吃含磷丰富的食品,可供选择的食品有贝类、虾皮、虾、蟹、鱼、牛奶、大豆、花生、板栗、菠菜、土豆等等。
锌缺乏 有些儿童味觉减退,厌食、精神萎靡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容易感冒。以上行为表现预示这些儿童体内有锌元素缺乏的可能,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卫生研究所等单位对北京市区、郊县学龄前儿童的缺锌状况调查,有55.4%的小儿低于正常值不限,可见缺锌问题不应忽视。
对缺锌儿童的膳食处方是: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动物性食品含锌量较高,吸收率亦高,生物效能大,如动物肝脏、鱼肉、瘦肉、蛋类、人奶内的锌易于吸收,植物性食品以荞麦、小麦、玉米、花生、核桃仁、芝麻、板栗、鲜酵母、蘑菇、糙米等含锌量较为丰富。
维生素C不足 有些儿童性格孤僻,情感抑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感觉异常,可能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C和蛋白质所致。
在饮食中添加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品是治疗最佳方法。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品有西红柿、青菜、莴苣、桔子、苹果等。而鱼类、禽类、贝类和瘦肉则含丰富的蛋白质。据试验这类食品能增强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和精神活力,从而使上述症状缓解或消除。
维生素B族缺乏 有些儿童经常疲倦,烦燥,惊恐不安,紧张健忘,这些表现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后,要考虑维生素B族物质缺乏。
标签:维生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