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的跨国经营战略_跨国经营论文

入世后的跨国经营战略_跨国经营论文

WTO后的跨国经营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战略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已加入WTO,WTO带来的是新的市场游戏规则、新的理念、知识、技术、资金、人才和全球的庞大市场。由于WTO后国际市场壁垒的减少,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在全球发达的消费市场中展示实力和发展自己的事业。除了可以增加贸易出口外,还可以大举进入其它国家的市场并实现真正的跨国经营。

WTO以后,全球的大公司和中小企业都会到中国来发展,他们希望能够在中国庞大的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全球大的公司,在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的战略基本有三点:(1)利用技术、资金和管理换取市场的主控权;(2)赢家通吃,大举兼并,迅速占领一级市场;(3)釜底抽薪,就是本土化的人才战略,在把国有或者民营企业中优秀的人才拉走的同时,还把这个人周边所有的人文的资源,客户的资源,网络的资源,甚至他的亲戚、家人、朋友一起统统的带走。所以中国企业在WTO以后面对第一个最重要的挑战,实际是人才战。所以在我们还不了解狼的习性的时候就谈论与狼共舞是没有道理的。尽快了解和狼共舞的规则的最佳手段就是先把自己也变成一只狼,到狼的后院里面去大显身手,然后再回过头来,以一个成熟的狼的身份回到中国的市场。我知道海尔已经做到了,中国的其他成功的企业应该没有理由做不到。

实现跨国经营的步骤

首先应构建国际化公司的框架。就是说,中国企业需要在选择的国家和市场成立本土化的公司框架,并逐渐成立全球范围的设计中心、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制造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当然,并没有必要马上投入很多资金完善全球的框架,可以逐渐地发展和开拓。WTO后,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将国际和本土的市场分离开,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全球的品牌都在我们的家门口了。就是不走出去也面临着来自全球的竞争。为了保有现有的市场和未来的生存契机,中国企业必须学会在“洋品牌”的家门口同强大的对手竞争,否则有可能连本土的市场也保不住。很多国外成功的跨国公司都是先在外国市场上立足后又回过头来占领本土市场的。中国企业要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走国际化的道路已经不再是选择而是必然。

跨国经营的第二步是选择市场的切入点。中国企业应先从美国和加拿大市场进入。原因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市场比欧洲的市场更为开放,而且这两个国家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消费者的消费层次比较明显,为中国的还没有形成品牌的产品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外国企业在美加的注册程序也比较简单,只要请有经验的顾问公司协助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中国企业在欧洲或拉丁美洲等地区有现成的基础,也可以考虑先进入这些市场。重要的是了解当地市场的发展空间和市场进入成本的现状,不要盲目进入。原则是要优先考虑那些消费市场潜力大和需求周期快的市场进入。至于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地区,建议先以贸易的方式进入市场并逐渐向本土化经营发展。在做市场进入战略定位时,请先对几个潜在的市场的状况和潜力进行调查和评估,然后在可行的基础上做出市场进入的最后决策。千万不要凭冲动和喜好来决定国际市场发展的战略。

完成了国际市场区域的定位后,第三步要考虑的是先以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切入市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为了更好地确定适合国外市场结构和消费需求,必须用充分的时间对当地的市场(消费市场、竞争信息、进入成本、市场发展趋势等)进行调查和评估,只有在对当地市场了如指掌之后才可以设计产品的结构。每个区域都有一级、二级和三级市场,中国企业先选哪个市场进入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好利用当地的市场调研公司来完成这方面的工作。我个人建议中国企业可以先进入二级市场,即人口在50万到100万人之间的市场,原因是二级市场的消费群体对品牌的要求比一级市场低、市场开发费用也会相对较低、知名品牌的竞争强度会相对小。

由于中国企业的资金相对不是十分丰厚,建议选择当地的中、小城市设办事处或建厂。像海尔和福建的耀华就是选在美国南卡洲的小镇Laurance和Greenville(城市人口在10万人以下)建立了工厂和库存中心。像南卡洲这样的小城非常欢迎外来投资,他们的优惠政策和中国各地的开发区差不多,而且土地相对非常廉价,劳工成本也不高,税收的优惠很好。在国外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有资源和潜力的地方。中国企业在没有国际通路的情况下,建议不要盲目操作,请有国际通路的顾问公司协助确定合适的地点。很多顾问公司不但帮助选址,还协助招聘员工和提供未来经营上的服务。

最后,在区域、地点、核心产品结构确定后必须考虑的是投资的规模和发展目标。中国企业应该了解自己的资金实力和未来企业整体发展的目标。国际化战略应是企业全方位发展的一部分。投资的规模还要同企业未来走向资本市场的目标相结合。任何要持续发展并主导行业未来的企业,都必须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积极抓好资本运营这张企业的重要王牌。只有走向资本市场,企业才有更多的资金,把产品做的更好,并且可以真正做成国际化的品牌。当然要等到进入资本市场后再进入国际市场恐怕会失去很多契机。建议中国企业先小规模进入国际市场,在有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充足的资金后再大举开拓国际市场并实现跨国经营。至于如何进入资本市场和资本运营的战略本文不做重点阐述。但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有国际化框架的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投资人的重视并更有可能接近资本市场大门。企业在包装上市的时候非常需要有先入为主的国际化生产和经营背景,特别是现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通路。

成功实现跨国经营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正确选择在当地市场的经营方式。方式有两种:独资经营还是合作经营。独资经营的风险相对较大,因为企业需要自己投入全部的资金,从建厂、设办事处、招聘员工、培训、设计、生产、到市场开发等都要自己负责,但这样的经营会给企业更多的控制权;而合作经营相对风险较小,并且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当地市场,这样的战略不但可以缓解资金的短缺压力还可以分享现有的资源和市场通路,但这样可能会由于文化的不同和经营理念的差异而产生合作上的摩擦。综合考虑,建议中国的企业首先考虑合作经营的方式进入外国市场,这样更适合中国企业对资金、资源和市场通路的需求。实际上,如果可以请有经验的国际顾问公司协助,并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资源,合作的摩擦可以减少到最低。

中国很快就要加入WTO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思考和犹豫。只有采取行动并且马上行动才有可能在居安思危中不断调整战略并带领企业在本土和国际市场上同世界的巨头竞争。希望这篇短文可以伴随着中国的入世脚步,协助中国的企业家们做出正确的“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愿中国的企业家们不仅可以成功地在本土同“洋”品牌竞争,而且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品牌。

标签:;  

入世后的跨国经营战略_跨国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