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泾县医院神经内科;安徽泾县242500)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神经内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及运动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及FMA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采用神经内科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运动功能。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235-01
脑卒中作为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使脑卒中患者预后得以大幅度改善,生存率提高,但部分患者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障碍等,妨碍患者日常生活,给其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1]。近年来,随着神经内科护理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有研究证实,将神经内科护理合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对改善神经功能具有积极作用[2]。因此,本研究探讨了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3-71岁,平均年龄(61.24±4.11)岁。观察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61.18±4.06)岁。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介绍脑卒中知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表现,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观察组予以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干预,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着重讲解神经内科护理的康复路径和康复手段,说明神经内科护理的意义、内容及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等,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神经内科护理计划。②心理护理。随时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针对其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安慰、疏导,调节患者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康复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定时进行肌肉按摩和变换体位,结合针灸、穴位按摩、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肢体关节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如肩肘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屈曲、伸展活动等,每日2-3次,每次20min,逐渐增加运动量。
1.3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量表共11个项目,涉及意识水平、视野、凝视、面瘫、运动、感觉、语言等方面,总分42分,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分为显效(经护理后,NIHSS评分减少85%-100%)、有效(经护理后,NIHSS评分减少20%-84%)、无效(NIHSS评分减少<25%)。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量表包括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95%(34/42);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40/42),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087,P=0.043)。
2.2 运动功能 对照组患者FMA评分(78.31±5.56)分,观察组患者FMA评分(83.27±5.73)分,观察组患者FM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6,P=0.000)。
3 讨论
据报道,目前脑卒中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可达150-180万人,存活率仅占25%-38.7%,而且约有50%-70%的存活者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4]。为此,如何恢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是临床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的重点课题。现今随着康复医学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康复护理已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李鹍[5]研究指出,实施专业、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病情,有益于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鉴于此,给予脑卒中患者科学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及FMA评分均较高,说明通过神经内科护理,可提升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提高运动功能,这与唐金草[6]等研究结果一致。大多数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受限,造成日常生活常常依赖他人,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患者康复及疾病预后。因此,予以神经内科护理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充分认识神经内科护理,明确康复功能训练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通过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学会和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促使患者正确应对疾病和康复训练,调动其康复积极性;通过康复训练,即变换体位、肢体关节活动、穴位按摩、针灸等,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临床症状,有益于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采用神经内科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5):702-704.
[2]史艳萍,郑春梅.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32):7297-7297.
[3]柴青,杨丽.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190-191.
[4]叶肖萍.针灸结合推拿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8,10(7):20-22.
[5]李鹍.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221-221.
[6]唐金草,顾艳.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3):346-347.
论文作者:王娟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功能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论文;